英国公使馆那份匿名的警告备忘录,如同在看似平静的外交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伦敦方面对此反应谨慎,一方面训令朱尔典加强对帝国情报能力的评估,另一方面则在涉及香港等敏感问题的谈判中,态度出现了些许微妙的软化,显然不愿在此时过度刺激这个正在快速武装起来的中立巨人。
然而,真正的暗流并未因此平息。内务稽查司根据天津线索和大连方向的持续监控,结合部分破译的零星密码,逐渐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帝国海关。
“我们怀疑,有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外部情报力量提供便利,尤其是检查放行某些‘特殊’货物。”内务稽查司负责人向溥仪密报,“目标可能隐藏在天津或上海海关的中高层,手法非常隐蔽。”
这是一条藏在帝国肌体内部的蛀虫,其危害远比外部间谍更大。溥仪眼神冰冷:“查!一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但要讲究策略,避免打草惊蛇,朕要的是人赃并获,连根拔起!”
一场针对内部腐败与叛卖行为的隐秘清扫,在帝国庞大的官僚机构内部悄然展开。
---
奉天,航空研究院试飞场。
经过数月紧张的制造与地面测试,首架“猎鹰”战斗侦察机原型机,终于被牵引出了机库。银灰色(使用了格物院提供的新型防锈漆)的铝镁合金蒙皮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V8发动机低沉地轰鸣着,预示着不凡的动力。
首席试飞员,依旧是那位经验最丰富的军官,他深吸一口气,在地勤人员的协助下钻入狭窄的座舱。检查仪表,确认操控,一切就绪。
“猎鹰一号,请求起飞!”
“可以起飞!”
发动机油门推满,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飞机开始在跑道上加速,速度越来越快,相较于“初教-乙型”,它的加速性能明显提升!在达到预定速度后,机头轻灵抬起,整个机身平稳地脱离地面,迅速爬升!
它在空中做出了盘旋、俯冲、跃升等一系列机动动作,动作流畅,响应灵敏。虽然预留的机枪位置还空着,但这架飞机展现出的优异性能,已经让地面所有观摩者激动不已!
“猎鹰”的成功首飞,标志着帝国航空工业终于摆脱了蹒跚学步的阶段,真正拥有了第一款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的军用飞机!帝国的天空,从此有了可靠的守护者。
消息被严格保密,但研究院内部已然沸腾。下一步,就是小批量生产,组建第一支航空队,并开始摸索空战战术。
---
大连造船厂,一号船坞。
海水已经注满,坞门紧闭。一艘在之前海战中受损、被拖带回港的日军老旧驱逐舰,正被小心翼翼地牵引进入船坞。随着坞底水泵开始工作,水位逐渐下降,舰体缓缓坐墩,露出了布满藤壶和锈迹的水下部分。
这是帝国现代造船业接手的第一个“大手术”。船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如同面对一具复杂的机械标本,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勘验,制定详细的修复和现代化改装方案。每一个螺栓的拆卸,每一块钢板的更换,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
而与此同时,在船厂设计室内,根据德国提供的部分图纸和自身对海军发展的理解,帝国的船舶设计师们,已经开始在绘图纸上,勾勒未来帝国主力舰艇的初步轮廓——那将不再是修复和模仿,而是真正的创造。
---
西苑格物院,能源研究所。
针对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初步进展。材料实验室提供了几种耐腐蚀合金钢的候选配方,即将进入实地挂片测试阶段;机械研究所则设计出了初步的管道泵站原理图,虽然距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化工所那边,利用石油裂解产生的气体,首次成功合成了少量的聚乙烯颗粒!虽然只是实验室的克级产量,且性能远未达标,但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一种全新的、即将改变世界的材料,在帝国的实验室里,发出了它的第一声微弱啼哭。
帝国的科技之树,在军工与民用的双重滋养下,不仅主干茁壮,更开始在各个尖端领域,萌发出领先于时代的嫩芽。暗处的敌人与内部的蛀虫或许能制造暂时的麻烦,却无法阻挡这蓬勃向上的生命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