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开封城外,十里长亭。
通往北方的官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万民空巷。
上至白发苍苍的耆老,下至呀呀学语的孩童,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等待着他们心目中英雄的归来。
宰相范质,率领着文武百官,早已在此等候。
王皓也站在队列之中。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三品官服,紫色的袍子,金色的鱼袋,衬得他越发俊秀挺拔。
但他并没有像周围那些官员一样,满脸喜色,交头接耳。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望向远方那片扬起的尘土,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郭荣这一仗打赢了,而且赢得如此漂亮,对于整个大周,对于他王家,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王家并没有往外扩张的心思,且王家现在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海外以及科研方面,所以有一个稳定的王朝,符合王家最大的利益。
可是,他也同样清楚,当郭荣的皇位坐得越稳,当他的声望越来越高的时候,他这个曾经的“功臣”,处境就会变得越发微妙。
到了那个时候,郭荣就不会再需要他这个谋士了,而且他的背后还站着一个王家,王家的实力足以让任何一朝的皇帝都感到忌惮。
因为王家不仅经商,且王家的军备充沛,兵力也可以说十分强盛,没有哪一个皇帝敢说能够直接消灭掉王家,也没有哪个皇帝敢去找王家的不自在,他们都怕被其他人捡到便宜。
郭威临终前对郭荣的嘱托,他会忘吗?
王皓不觉得。
帝王心术,便是无情。
所有人都觉得他保证了本次战役的后勤,且还维持住了京师的安定,更加之一些将领知道他给郭荣出谋划策,才得以大胜,所以他肯定会得到郭荣的赏赐和加封!
但他不这么觉得,他一直清楚郭荣心中所想,哪怕他会对自己产生愧疚,也一定不会让这些落在实处。
不过,对此他并没有太多的失落。
他来北方,本就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他的使命是为家族的百年大计,同时可以说投资一些正处于乱世之中的枭雄。
现在,棋子已落,郭荣这只猛虎也已出笼,他不敢随意让王家的人进入权力核心和对王家充满善意,这两者并不冲突,如此一来,目的早已经达到。
“来了!来了!陛下的龙旗!”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了过去。
只见地平线的尽头,一面巨大的,绣着金色龙纹的“郭”字大旗,正迎风招展,缓缓而来。
紧接着,是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头的军队。
他们步伐整齐,盔甲鲜明,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股经历过战火洗礼之后的煞气。
走在最前方的,正是身披金色帅铠,骑着高头大马的后周皇帝,郭荣。
他回来了。
带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带着北汉和契丹上万颗血淋淋的人头,回来了。
“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宰相范质,第一个跪了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的文武百官,城外的万千百姓,也跟着山呼海啸般地跪了下去。
郭荣勒住马缰,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倒一片的臣民,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刻,他才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九五之尊,什么叫做天下之主。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缓缓扫过。
他看到了宰相范质那张激动得满是褶子的老脸,看到了副帅张永德那与有荣焉的笑容,也看到了他那个好表弟李重进,那张藏在人群里,阴沉得快要滴出水的脸。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王皓的身上。
从两人相识以后,他好像一直都是那副平静谦和的模样。
王皓跪在那里,眼神里没有丝毫的谄媚和狂热,但他却看出了纯粹的为他感到高兴的欣慰。
四目相对。
郭荣的心,莫名地一颤。
他想起了在巴公原的那个夜晚,当所有人都劝他主动出击的时候,是这个年轻人,送来了那张只有八个字的纸条,将他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他想起了,南征占城时,是这个年轻人,为他制定了完美的后勤补给计划,让他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他想起了,自己还是晋王时,是这个年轻人,帮他赈济灾民,整顿军务,一步步地,帮他收拢了人心,巩固了地位。
可以说,没有王皓,就没有他郭荣的今天。
可是……
父皇临终前那双充满警惕和不安的眼睛,又一次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王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变数。”
“你要用,但不能全信。”
“帝王,是孤家寡人。”
郭荣缓缓地收回了目光,心中那丝刚刚升起的温情,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他是皇帝,不能再用平常人之间的感情意气用事。
他必须向天下人,也向王家表明自己的态度。
“众卿平身。”
郭荣的声音,传遍了四野。
他翻身下马,亲自将年迈的宰相范质扶了起来。
“范相辛苦了,朕不在京中,朝中大小事务,都劳烦您了。”
“为陛下分忧,是老臣的本分。”范质激动地说道。
郭荣又拍了拍王皓的肩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王卿也辛苦了。此次北伐,我军的粮草补给,全靠你和王家的船队,才能万无一失。京城的治安,也多亏了你,才没有出半点乱子。你当居首功。”
“臣不敢当。”王皓谦逊地躬身道,“这都是陛下天威,将士用命。臣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朕,向来赏罚分明。”郭荣笑了笑,大声宣布道,“传朕旨意,今晚在宫中,大开庆功之宴!朕要亲自为所有北伐的有功之臣,封赏!”
“谢陛下!”
众人再次山呼。
庆功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开封城。
所有人都开始猜测,那位深受新皇信赖,被委以监国重任的王皓王大人,这次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是会进入中书省,成为最年轻的宰相?
还是会进入枢密院,执掌天下兵马?
没有人知道。
人们只以为这位来自江南王家的俊才,他的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