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敲定了五姑父刘章和朱飞父亲朱建国这两支“嫡系”队伍后,唐浩并未停下脚步。
他深知,如此庞大的基建项目,仅靠两个新成立的、以管理和监督为核心的公司是不够的,还需要庞大且熟练的基层施工力量作为支撑。
他立刻想到了自己起家的根基——万天集团。
一个电话直接打给了周伟明。
“伟明,是我。”
“浩哥,您请吩咐。”周伟明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恭敬干练。
“我会给万天集团再注入一百亿资金。”唐浩开门见山,“你立刻召集所有高层,给我办一件事:将集团旗下所有房地产板块的底层施工队伍,包括技术骨干和一线农民工,整体规模扩充一倍。”
周伟明虽然心中震惊于这笔巨额注资和突然的扩张命令,但没有任何质疑,立刻应道:“是,浩哥,我马上安排。”
“扩充出来的人员,不要打散到现有项目。”唐浩继续指示,“我给你一个联系方式,是我五姑父刘章的。
他新成立了一家‘刘章建筑总包公司’。
扩充出来的这一半人手,全部划归他的公司管理和指挥,以后听从他的项目安排。”
“明白,我会亲自与刘总对接,确保人员和资源顺利转移。”周伟明瞬间明白了唐浩的意图——这是在为某个大型基建项目储备和调配核心施工力量。
资金瞬间到位,万天集团这台庞大的机器在周伟明的高效指挥下全速运转起来。
招聘、培训、设备采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同时,周伟明亲自与刘章取得了联系,双方迅速完成了对接。
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万天集团雄厚财力和成熟体系的支持下,刘章建筑总包公司如同被吹胀的气球般迅速壮大,人员规模达到了一千人左右。
其中,刘章自己凭借老关系拉起来的原班管理、技术人马不到五十人,而其余超过九百五十人的熟练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全部来自于万天集团的强力输血。
这支队伍,既有刘章这样的“自己人”掌控方向,又具备了万天集团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底子,堪称黄金组合。
与此同时,官面上的铺垫也水到渠成。
作为青山市的一把手,宋青山很快就接到了来自土挝政府的正式官方邀请函,希望龙国能够协助他们进行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勘测和规划工作。
宋青山起初还有些疑虑,担心对方资金不足,项目会虎头蛇尾。
然而,土挝方面这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诚意”和“效率”,竟然直接预付了一笔高达十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订金。
这笔巨款彻底打消了宋青山的顾虑,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立刻代表市里表示了支持,并准备启动公开招标程序。
就在这时,唐浩的电话打了过来。
没有过多的寒暄,唐浩直接表明了希望由“刘章建筑总包公司”来承接这项意义重大的跨国工程。
宋青山握着电话,心中已经了然。
土挝方面突然的大方,刘章公司的迅速成立和壮大,以及唐浩此刻的亲自来电……这一切的背后,显然都有唐浩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
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位屡创奇迹、背景愈发深厚的“财神爷”兼合作伙伴。
“放心吧,唐浩,这件事我会安排好。”宋青山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于是,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在宋青山的协调下,必要的流程以最高效率完成。
七月底,一支由刘章建筑总包公司千名员工组成的先锋基建团队,在刘章的亲自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云南昆民。
在昆民,他们利用唐浩提供的资金,大规模采购和租赁了各种先进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
八月中旬,所有人员和设备在边境口岸集结完毕,相关的跨境审批手续在高层关照下一路绿灯,以惊人的速度办理妥当。
这一天,边境口岸旌旗招展,庞大的工程车队排成长龙,引擎轰鸣,气势恢宏。
刘章站在头车的踏板上,看着身后这支属于自己、更属于唐浩的钢铁洪流,心潮澎湃。
“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这支承载着唐浩战略野心的跨国基建先锋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国境线,正式开赴土挝,拉开了这场注定将改变区域经济格局的宏大建设的序幕。
唐浩的资本,终于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力,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他的基建传奇。
……
就在刘章率领的千人先锋军浩浩荡荡开赴土挝的同时,由朱建国牵头成立的另一家建筑总包公司,进展则相对缓慢了一些。
朱建国属于典型的技术型人才,被唐浩“赶鸭子上架”,虽然收到了一个亿的启动资金,但拉起队伍来远不如刘章那般得心应手。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召集了二十多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老同事,搭建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管理和技术核心班子。
但光有骨架没有肉,缺乏足够的一线施工队伍,公司依然只是个空壳。
唐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想起了另一个人——一年前在高铁上偶遇、从事消防设备生意、人脉广阔的薛子贵。
他一个电话拨了过去。
“薛老,我是唐浩。”
“唐老弟,哎呀,您可是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薛子贵的声音带着惊喜和恭敬,他可是深知这位年轻人能量惊人。
“薛老,我这边有一个大型的跨国基建工程正在启动,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你在建筑行业人脉广,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带着你的资源和团队,过来一起干?”唐浩直接抛出橄榄枝。
薛子贵闻言大喜过望。
他早就想搭上唐浩这条潜龙,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机会主动送上门,岂有拒绝之理?
“有兴趣,太有兴趣了。
唐老弟,承蒙您看得起,我薛子贵一定竭尽全力,把事办好。”他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
“好,资金和技术管理方面你不用担心。
我给你打一个亿过去作为前期经费,你尽快拉起一支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
然后,你去联系‘建国建筑总包公司’的朱建国朱总,你们双方合作,共同负责这个项目。”唐浩雷厉风行,当即安排。
“明白,唐老弟,我立刻去办。”
资金瞬间到账,薛子贵干劲十足。
他凭借在消防工程领域积累的深厚人脉,迅速从相熟的施工队、劳务公司挖人、整合,很快拉起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施工队伍,虽然规模不及刘章那边,但胜在人员精干,机动灵活。
与此同时,土缅政府面向全球发布的基建项目邀请函,也引起了薛子贵和朱建国的注意。
然而,面对“土缅”这个名声在外的法外之地,全球各大建筑巨头都持谨慎观望态度,响应者寥寥。
唯有薛子贵这支“胆大包天”的新生力量,在唐浩的授意下,接下了这个挑战。
不过,队伍的成员们难免心中打鼓,私下议论纷纷:
“去土缅搞工程?听说那里乱得很,军阀割据,会不会是骗局啊?”
“是啊,别工程款拿不到,再把小命丢在那里……”
薛子贵自己也有些忐忑,便将团队的担忧委婉地向唐浩做了汇报。
唐浩理解他们的顾虑。
为了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他直接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煞气腾腾的精锐队员,来到了土缅首府某个重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前,拍下了一张极具冲击力的合影。
照片中,唐浩神色平静地站在c位,身后是五十多名荷枪实弹、装备精良、眼神锐利的武装人员,背景则是土缅的标志性景观。
他将这张照片发给了薛子贵。
薛子贵收到照片,瞬间底气十足。
他立刻将照片发到了工作群里。
“各位兄弟都看看。
我们的合作方在土缅是什么实力。
有这样的武装力量保驾护航,还怕什么安全问题?
还担心什么工程款?!”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卧槽,这么猛?!”
“这装备,这气势,比电影里还吓人。”
“老板牛逼,这下放心了。”
所有的疑虑和恐惧,在这张充满力量的合影面前,烟消云散。
七月底,这支由朱建国公司提供技术管理、薛子贵公司提供施工力量的三百人联合队伍,也顺利通过边境口岸,进入了土缅。
至此,唐浩布局的两支基建核心力量全部就位。
八月底,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土缅-土挝跨国基建工程,在唐浩的亲自见证下,于两地同时正式宣布开工。
唐浩站在巨大的规划图前,向核心人员阐述了他的宏伟蓝图:
在土缅境内:
首要任务是修建几条关键的高速公路干线,将帕敢、果敢(白自成原势力范围)、迈扎央(唐浩起家之地)这三个核心区域紧密连接起来,并打通通往土挝边境的通道,形成内部循环和对土挝的辐射。
在土挝境内:
规划两条主动脉:
1. 一条从红土乡(稀土矿所在地)出发,直通龙国云南边境,这是稀土资源运回国内的生命线。
2. 另一条同样从红土乡出发,通向土越边境。
唐浩有一个更深层的打算——他希望能将之前在土越尖荣园区和沙旺园区之间使用过的那条隐秘通道,升级改造为高标准公路。
这样一来,他麾下那些没有护照的武装人员,就可以凭借这条受他控制的“快速通道”,安全、便捷地往返于土越和龙国之间,解决身份问题。
“当然,土越那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唐浩补充道,“官方层面恐怕不会同意龙国背景的公司去修建战略公路。
不过,我与尖荣园区的老大尖荣有过一面之缘,他应该会给我这个面子。
我们可以先集中精力把土缅和土挝的基建搞定,土越那边,到时候再想办法,或许可以‘偷偷摸摸’地把路修起来。”
一个以基建打通经济命脉、串联各方势力、巩固自身统治的庞大网络,在唐浩的谋划下,清晰地呈现出来。
机器的轰鸣声,已然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响起,预示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