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礁洋的夜潮带着咸腥气拍打着船板,戚继光手里的渔灯在风里晃出暖黄的光,照亮了海图上几处用朱笔圈出的暗礁。方才石浦百姓送行的喧闹还在耳畔,可眼前海面上零星闪烁的渔火,却让他忽然皱起了眉——按往日时辰,这片海域该有十几艘渔船夜捕,今夜却只剩三四盏灯,且都离岛远远的,像是在刻意避开什么。
“将军,要不要靠岸看看?”舵手低声问。戚继光摇头,指尖点在海图上舟山群岛东侧的一片浅滩:“不用,先去青沙岙。方才在石浦,周虎说最近有渔民看见那边夜里有船影,没挂旗号,行得极快。”
话音刚落,桅杆上的了望兵突然喊了一声:“将军!东南方向有光!不是渔灯!”众人立刻涌到船舷边,只见黑暗里亮起三两点幽蓝的光,忽明忽暗,既不像渔船的烛火,也不是兵士常用的火把。戚继光心里一紧,忙让兵士熄了渔灯,只留一盏藏在船篷后,借着星光盯着那片蓝光。
“是倭船的引航灯。”身旁的亲兵低声说,“去年打松浦隆信时见过,他们用浸了油的芦苇杆点灯,烧起来就是这个颜色,专用来在暗礁区引船。”戚继光点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刀:“看来俞将军说的没错,松浦的余党果然藏在这一带。传我命令,船慢些走,绕到他们后面,看看有多少艘船。”
战船贴着暗礁缓缓移动,海水擦过礁石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约莫半个时辰后,前方忽然露出一片狭窄的海湾,七八艘倭船正泊在那里,船舷上隐约能看见绑着的渔网,像是刚劫掠过渔船。几个倭寇举着刀在甲板上巡逻,还有人正从一艘小船上往下搬东西,借着月光能看清是成箱的粮食,想必是从附近渔村抢来的。
“将军,要不要现在动手?”亲兵按捺不住,手按在刀柄上。戚继光却按住他的手,目光扫过倭船的吃水线:“别急,你看他们的船压得这么深,说不定不止粮食。而且这海湾窄,咱们的船进去转不开,容易被他们堵在里面。”他转头对舵手说:“把船退到外海,等天亮再做打算。今夜先派人去青沙岙的渔村报信,让百姓们躲一躲。”
可没等战船退远,海湾里的倭船突然动了。一艘快船率先冲了出来,船头的倭寇举着望远镜,直直朝这边望来——想来是方才熄灯时慢了半拍,被他们察觉了动静。戚继光见状,立刻下令:“升帆!迎上去!让兵士们备好火器,等靠近了再打!”
战船上的鼓声骤然响起,帆布在风里涨得满满的,船身破浪而行,朝着倭船直冲过去。那艘倭船也不含糊,船头突然射出几支火箭,直奔战船的帆布。“快泼水!”戚继光大喊,兵士们立刻端起水桶,将水泼在帆布上,火箭撞在布上,只烧起几缕青烟就灭了。
就在两船即将相撞时,戚继光突然下令:“左满舵!”舵手猛地转舵,战船擦着倭船的船舷滑过,兵士们趁机将早已备好的火油桶扔了过去,火折子一扔,倭船的甲板瞬间燃起大火。倭寇们惨叫着扑火,有的甚至掉进海里,被冰冷的海水吞没。
可没等众人喘口气,海湾里的其他倭船全都冲了出来,呈扇形朝战船围过来。戚继光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倭船,突然笑了——这些倭寇没了松浦隆信指挥,章法大乱,竟想凭着人多来围堵,正好给了他机会。
“传我命令,按鸳鸯阵的法子,把战船分成三队。”戚继光大声说,“第一队攻左路,第二队攻右路,第三队跟在我后面,直插中路,先把他们的指挥船打沉!”兵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三艘战船分开,像三把尖刀插进倭船的阵型里。
左路的战船率先接敌,兵士们将长枪从船舷的箭孔里伸出去,直刺倭船上的敌人。有倭寇想跳上战船,却被早有准备的兵士用刀砍落,海水里很快浮起几具尸体。右路的战船则架起了火炮,“轰”的一声巨响,一枚炮弹正中倭船的船尾,木屑飞溅,那艘倭船顿时歪了方向,被浪潮推着撞向暗礁,瞬间碎成了两半。
戚继光所在的中路战船直扑最中间的倭船,那船上插着一面黑色的旗帜,想必是指挥船。他亲自提着刀站在船首,等两船靠近,纵身一跃就跳上了倭船的甲板。几个倭寇立刻围了上来,戚继光挥刀便砍,刀光闪过,两个倭寇应声倒地。兵士们也跟着跳上来,与倭寇展开厮杀。
甲板上很快积满了鲜血,滑得让人站不稳。戚继光一眼看见船篷里有个穿着盔甲的倭寇,正拿着地图大喊,想必是领头的。他不顾身旁的刀光剑影,直冲过去,那倭寇刚拔出刀,就被戚继光一刀挑飞了兵器,紧接着咽喉中刀,倒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就没了气。
没了指挥的倭寇顿时乱了阵脚,有的想跳海逃跑,有的干脆跪地求饶。戚继光却没停手,指着那些绑在船尾的渔网:“看看里面有没有百姓!”兵士们冲过去解开渔网,果然救出了十几个渔民,都是被倭寇掳来划船的,一个个衣衫褴褛,脸上满是伤痕。
“将军,这些倭寇怎么处理?”亲兵指着跪在地上的十几个倭寇问。戚继光看着那些渔民愤怒的眼神,沉声道:“留下两个活口,问问他们还有没有同党藏在别处,其余的……就地正法。”
等处理完倭寇,天已经蒙蒙亮了。被救的渔民围着戚继光连连磕头,其中一个老渔民哭着说:“将军,谢谢您救了我们!这些倭寇昨天闯进村里,杀了好多人,还抢了粮食,若不是您来得及时,我们恐怕都活不成了。”戚继光扶起老渔民,心里一阵沉重——看来这些余党比他想的更猖獗,必须尽快肃清,否则百姓们永无宁日。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抬头一看,竟是俞大猷带着一队骑兵赶来了。“景通!”俞大猷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刚收到消息,说你在这里遇袭,我立刻从定海带兵过来了。怎么样,没吃亏吧?”
戚继光笑着摇头,指了指身后的倭船:“托你的福,没让他们跑掉。还审出他们在桃花岛藏了不少粮草,还有两艘快船,准备下周去劫掠象山。”俞大猷一听,立刻皱起眉:“那得赶紧去桃花岛!迟则生变!”
戚继光点头,转身对兵士们说:“先把救下来的百姓送回青沙岙,然后立刻修整战船,半个时辰后,出发去桃花岛!”兵士们齐声应和,声音在海面上回荡。
朝阳从海平面上升起,金色的光洒在战船上,也洒在那些还没清理干净的血迹上。戚继光站在船头,又想起了港口的那块石碑,想起了碑旁的渔灯。他知道,这一战只是开始,要想守住海疆,还需要打更多的仗,流更多的血。但只要能让百姓们安稳地出海捕鱼,能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倭寇,这些付出,就都值得。
战船再次起航,朝着桃花岛的方向驶去。海面上的渔火早已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战船上的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戚继光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岛屿,握紧了手里的渔灯——那是赵六的女儿送给他的,灯芯还亮着,像一颗跳动的心,也像一份沉甸甸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