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梦
次日
李氏、赵氏、四个小丫鬟很早就起来做早饭了,顺便把午饭也做好,中午就在田里吃了,不然一来一回又是煮的浪费时间,农家人干农活可浪费不起时间,收了又要犁田碎土起垄,然后才是种,忙着咧。
沈静姝和杨氏就做家务喂鸡那些,做好家务,熬点绿豆汤,干农活可容易渴得很,绿豆汤解渴,再做点糕点,给苏馨宁和几个小的还没上学堂的小子吃的。
大司农一行人知道今天要收获新粮食,也是早早起来了,几个臭小子更是不用管了,上学堂日都是自已起来的,馨宝说的啥,生物钟已经很准时了,吃饱早饭跟着去镇上的马车出发。
剩下的留下赵氏和两个厨艺好的小丫鬟在家做零嘴,竹筒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了,基本一半以上来买的人都是之前买过的人,都是自带竹筒了。竹筒两个人做就可以了,一般是里正的俩儿子来做。也算是家门口赚点铜板了。
等大家收拾好出发天已经微微亮了,大家只好赶快点到达田里。
到达田地里,先把玉米都掰下来装筐,一上午能搞得完,吃了午饭就挖红薯。
大司农一行人先站旁边看苏大根他们怎么收获的,看了一会,都学会了,纷纷下地掰起玉米来,还要把叶子掰掉,放筐里。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倒是没多难。
大家才忙了会,大房二房四房的人就来了,每家都抽出人手来帮忙,这会更多人干活了。
午时还没到,就把一亩多的玉米都掰好了,大家看还早,便拿着锄头,铲子去隔壁红薯田。
苏馨宁看他们准备挖红薯了,哒哒的跑过来。
“奶,这个红薯藤要割了装回家,可以喂牛马羊,煮熟还可以喂鸡鸭,等会挖出来地里也还有藤,也是一样哟。”
“对了,挖红薯和挖土豆差不多,挖的离根茎远点,红薯比土豆的还要再远一点。”苏馨宁说完就哒哒哒又准备跑回去和哥哥们玩。
接着又想到什么,停下来说道:“奶,刚刚的玉米梗也可以扛回去喂牛马羊哈,好了,没事儿了,我去玩了。”
“这皮猴儿……”李氏看苏馨宁这样子皮,笑骂了一句。
“小娃娃就要这样调皮一点好,开开心心的,做个小娃娃该有的样子。”大司农听到李氏的嘀咕说道。
“大司农说的没错,看着孩子们开心,大人也开心。”李氏说完就各干各的活儿了。
这么多人齐心协力的干活,到午时,就已经挖了小半块地了,红薯也堆了几堆,等吃了午饭,再装筐。
今天的午饭比较简单,在外面吃简单一点,有三种糕点给小孩子吃的,有卤肉、肉包子、鸡蛋葱花肉沫烙饼子、饭团、咸菜。
虽然简单,但是量管够,大家一样吃的满足不已。
吃饱坐在田埂上休息了一会,又接着继续挖红薯,这么多红薯,比掰玉米要费劲得多,明天还得一整天才能挖完。
一下午,挖了半块地多点,这会天快黑了,大家停下锄头,把地里的红薯装筐,等回到家里,天已经完全黑了。
回到家里,赵氏她们几个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大家也饿了,赶紧洗个手就坐下吃饭。
因为赵氏几人要做零嘴,所以今天的晚饭比较简单点,但是每个菜份量大。
有母鸡炖笋干、土豆炖鸭子、肉片豆芽汤、清炒青菜、葱炒鸡蛋、卤味拼盘、腊肉拼盘。
虽然这么多人才几个菜,但是大家仍然吃得满嘴流油,一顿饭吃得宾客如归,到最后,只剩下空盘子了。
吃饱晚膳,大司农还是出去院子里的健身器材使使,其他人洗澡的洗澡,在堂屋唠嗑的唠嗑,吃零嘴的吃零嘴。
大概戌时中,大家就去睡觉了,明天还得继续挖红薯,按今天这个量,等全部挖完,那得不少啊,估摸着和土豆差不多,天呐,咱北离国有了这三样高产粮食,何愁会饿肚子闹饥荒?
大司农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进入梦乡。
次日,大家还是早早起来吃早饭,出发田里挖红薯,其他三房依旧抽出人手来帮忙。
天还没黑,就把全部红薯挖完装筐了,一部分人先把红薯拉回去,剩下一部分人去把玉米梗和红薯藤绑成一捆一捆,拉回家喂家禽。
这么多,家里的牛羊马鸡鸭又要胖一圈喽。
等全部搞完,回到家里,也天黑了,苏大根和大司农一致决定明天早上再打秤了,顺便叫上里正。
次日
一大早还没吃早饭,苏大根就去喊里正来家里,见证玉米和红薯的打秤。
这一打秤,又是个惊喜,玉米一亩多,一共得一千四百二十斤,三亩红薯二万五千六百五十斤,平均一亩是八千五百五十斤,比土豆多了二千斤这样。
我滴个天爷爷啊,我朝有了这三样新粮食,何愁国不强盛啊,何愁百姓们饿肚子啊,何愁饥荒啊……
这小县主真是他们北离国的福星啊,这一出现就是三样高产粮食,而且个个都是主食,往前几十年、几百年,从未有过的事儿。
他一定争取三年内,把这三样粮食推向全国,让全北离国的百姓都能种上,从此家家户户不缺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司农想到这里,忍不住大笑起来。
大家也大概猜出了他的想法,因为之前馨宝就说过,这些新粮食,她希望全国百姓都能种植,这样以后北离国基本不会出现闹饥荒了。
大家开心过后,就去苏家大房的田地里帮收玉米和红薯了,这会估计他们都在收着了,他们这会去也不迟。
当然,大司农一行人是绝对少不了的,现在还没种植,他们可以先从收货学着,等收完,从犁田碎土、起垄、发芽、种下去、以及每一个阶段的施肥、除草、除虫,他们都要参与进去,做到不缺席任何一个环节,而且等晚上回去,还要记录起来。
一行人来到大房田地这边,果然是他们已经掰了一些玉米了,大家也卷起袖子开始干活。
可能是苏家三房收获很多很多粮食的风声被村里人知道了,今天收大房的,田地周围围了很多村里的乡亲们在看,这玉米这么高,他们平时来田里干活也看得到,只是不知是什么东西来的,用来做什么的。
这会亲眼看着苏家几房人在收获,而且还在田里架起一口锅,嫩的玉米用来当下煮着吃了,嫩的晒干就全干瘪了,还不如煮着吃了。
等够了一锅的嫩玉米,苏家人就去起火。
等煮好,就分给乡亲们吃,一条玉米三个人分,不然肯定不够分的,虽然吃不到多少,但是能尝个鲜,顺便让乡亲们知道这是食物,等下一趟种植的时候,如果有乡亲们想种的就没有疑惑了。
一亩地,嫩的也不多了,也就勉强煮了两锅,刚好够乡亲们分着吃的。
“大根啊,这就是你家昨天收获的粮食吧,听说老多了。”
“是啊,大根,还挺好吃的。”
“对啊,大根,下半年能种吗?还有没多余的种子匀点给我,我花银钱买的,不白要。”
没看人家一亩地,就收获了这么多,这还算另外的呢,要是他们家也能种上,一年到头都能一日三顿了,还能吃得饱饱的,不像现在一日两顿,有时还吃不饱。
“大根,我们家也想买点种子。”
“我们家也想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