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老汉照顾辣椒的同时,饮子店的餐包生意日益红火,如今光靠她一人操持,终究精力有限,且她还有更多需要筹划的事情。
买下陈老汉一家时,季知棠心中便已有了初步的盘算。付牙人当初介绍时提及陈婆婆“年轻时在大厨房帮过厨,尤其擅长腌制小菜和做些精细面点”,这话便被她记在了心里。
这日,饮子店的晨间客流高峰过去,季知棠将前头交给何氏和已能熟练帮忙的陈小花照看,自己则来到了后院专门辟出的小厨房。陈婆婆早已按照吩咐,净了手,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等候。
“婆婆不必拘束,”季知棠脸上带着令人放松的笑意,“今日寻您来,是想让您尝尝我做的几样餐包,也看看您的手艺。往后这饮子店的甜点小吃,我想着,便要多多倚重您了。”
陈婆婆闻言,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更多的是谨慎与感激,她微微躬身:“东家信得过,老婆子一定尽心尽力。”
季知棠先将自己做的蜂蜜脆底小面包、红豆餐包和杨梅餐包各取了一个,递给陈婆婆品尝。陈婆婆小心地接过,每一样都细细掰开,观察内部组织,再小口品尝,咀嚼得很慢,似乎在仔细分辨其中的用料和火候。
“东家这手艺,真是精巧。”陈婆婆放下最后一口杨梅餐包,由衷赞道,“这面包如此暄软,奶香蛋香融和得恰到好处,馅料也调得甜而不腻,尤其是这杨梅的,酸甜开胃,老婆子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头一回吃到。”
季知棠笑道:“婆婆觉得好便好。不知婆婆以前在旧主家,常做哪些精细点心?”
陈婆婆略一思索,道:“回东家,大件儿的席面点心轮不到老婆子,但一些家常的、或是节令上的小点心,倒也常做。比如……龙凤金团。”
“龙凤金团?”季知棠来了兴趣,这名字听着就喜庆。
“是,就是糯米团子,取个吉利名儿。”陈婆婆解释道。
“以熟糯米粉为皮,馅料通常用炒香的黄豆粉、碾碎的黑芝麻,若是东家舍得,还会加入切得极碎的桔饼、瓜子仁、糖渍橙皮丁,有时也放些捣碎的花生,搅拌均匀成团。皮子要擀得薄而均匀,包上馅料,收口搓圆,定型后表面沾上松花粉或者黄豆粉。吃起来皮薄馅多,口味甜糯,那些果料又带着清香,很是适口。”
季知棠听得点头,这分明是南宋版本的精品糯米糍或大福,用料实在,口感丰富。她当即道:“听着便好吃。婆婆今日若方便,不如就做一次让我瞧瞧?若真好,咱们饮子店便又多一道招牌点心了。”
陈婆婆见东家肯定,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应了声“好”,便熟练地动起手来。她取糯米粉,加热水,手法老道地揉搓成光滑柔软、不粘手的面团,覆盖湿布醒着。
接着便开始处理馅料,炒黄豆,磨芝麻,将桔饼、橙皮等配料切得细碎均匀,所有材料混合,加入适量的糖和少许猪油增加油润度,搅拌均匀后,馅料便散发出混合着炒香、果香和糖香的复杂诱人气息。
包制的环节更是显功夫。陈婆婆取一小团糯米面团,在掌心揉圆,用拇指巧妙地旋出一个小窝,舀入满满的馅料,用虎口缓缓收拢面皮,捏紧封口,再在手心轻轻搓揉,一个圆润饱满、雪白光滑的金团便做好了。
她动作不快,却极其稳定流畅,每一个金团的大小、形状几乎分毫不差。
将做好的金团表面裹上松花粉,一个个排列整齐,显得更加玲珑可爱。
季知棠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糯米皮软糯弹牙,带着温润的米香,内馅更是丰富,豆香、芝麻香、各种蜜饯果仁的甜香与橘橙的清新气息层层叠叠地在口中化开,甜度恰到好处,果然如陈婆婆所说,清香适口。
“太好了!”季知棠真心赞道,“婆婆这手艺,半点不输福源斋的老师傅。这龙凤金团,定能大卖。”她当即决定,将这道点心加入饮子店的甜品菜单,定价八文一个。
既然陈婆婆展现出了如此可靠的点心制作能力,季知棠便不再藏私,开始将蜂蜜脆底小面包、红豆餐包和杨梅餐包的做法,一步步详细地教给她。从面团的发酵状态判断,到馅料的调配比例,再到烘烤的火候掌握,倾囊相授。
陈婆婆学得极为认真,她眼神好,手也稳,记性更是不差。季知棠只需演示一遍,她便能记住八九分,自己操作时,虽有生疏,但步骤丝毫不错。她还会在季知棠讲解时,提出一些细微的疑问,显见是真正用了心,且有着扎实的厨房基础。
季知棠看着她专注侧影,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有这样手艺的人,若是在外头盘个小铺子,专做点心,养活一家人应当不成问题,何至于要卖身为奴呢?
两人一边揉着准备做红豆餐包的面团,季知棠一边状似无意地闲话家常:“婆婆,我看您这手点心功夫,若是自己开个小小的铺面,生意定不会差。怎的没想过自立门户呢?”
陈婆婆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又带着点惶恐的笑意:“东家说笑了。我们这样的人,从小就在大户人家里头打转,灶台上的活儿是学了些,可开店……要应付官面上的事,要跟各色人等打交道,还要操心采买、算账,老婆子想想心里就发怵,实在没那个胆气和把握。”
她顿了顿,看了一眼在院子里安静帮着收拾柴火的陈小石和正跟着季知蘅认字的陈小花,低声道:“再说,孩子们还小,就盼着能有个安稳地方,不挨打骂,吃饱穿暖。找个好东家倚靠着,比我们自己在外头风雨飘摇要强得多。”
季知棠闻言,心中了然。时代的局限和自身的经历,早已磨平了许多人独立闯荡的棱角,对于陈婆婆这样在内宅伺候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安稳”远比“自由”更具吸引力。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