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元年·深冬·长安·长乐宫·椒房殿外
宣室殿内帝王雷霆震怒的余威,如同实质的寒冰,笼罩着整个未央宫。
丞相田千秋躬身退出殿门时,后背的冷汗已浸透中衣。他站在高阶之上,望着漫天风雪,只觉得那寒意直透骨髓。
陛下的命令,字字如刀,带着毁天灭地的杀意!诛李广利九族!不惜一切代价刺杀!甚至不惜越境作战!
这已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叛将的怒火,更像是一种被历史嘲弄后的疯狂反扑!一种不惜将帝国拖入深渊的偏执!
田千秋深知李广利罪该万死,但陛下的处置太过酷烈!太过不计后果!
诛九族!牵连者何止数百?其中必有妇孺老弱!此令一下,长安必血流成河!人心惶惶!更会激起李广利残部在匈奴的拼死抵抗!再无转圜余地!
越境作战!更是凶险万分!漠南匈奴主力尚存!赵充国虽强,但深入敌境,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一旦战败,匈奴趁势反扑,辽东屯田根基动摇,整个北疆将烽火连天!靖难新朝恐有倾覆之危!
“陛下已被怒火蒙蔽了心智……”田千秋心中沉重如铅。
他试图劝谏,但看着陛下那双赤红如血燃烧着毁灭火焰的眼睛,所有的话都堵在喉咙里。此刻的陛下如同择人而噬的凶兽,任何劝阻都可能被其视为忤逆,引火烧身!
众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言。但作为丞相,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帝国滑向深渊!必须有人阻止!必须有人让陛下冷静下来!
一个大胆而逾矩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长乐宫!卫皇太后!
卫皇太后虽深居简出,不问朝政,但她是陛下的生母!是这世上唯一能让暴怒的陛下或许还能听进一两句话的人!
而且她经历过巫蛊之祸的腥风血雨,深知权力倾轧的残酷,更懂得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可怕后果!
虽然丞相私入后宫求见皇太后严重违反宫规礼制,轻则申斥重则罢官!但此刻田千秋已顾不得许多!社稷安危重于泰山!个人荣辱何足道哉!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没有惊动任何人,他悄然离开宣室殿区域,避开宫人视线,踏着厚厚的积雪,穿过重重宫门,向着长乐宫方向疾步而去。
椒房殿·逾矩的陈情
长乐宫椒房殿内,炭火温暖,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檀香气息。卫皇太后半倚在软榻上,脸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手中捻着一串串珠,眉宇间是阅尽沧桑后的宁静与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
长安的喧嚣似乎离这里很远,但她知道她的儿子,那位端坐未央宫高位的帝王,正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史良娣自从在北地回归后一直鞍前马后伺候在卫太后身边。在她这儿媳妇的精心照料下,卫太后的身体状况终于有了大的改观。
此时的史良娣正放下手里的参茶碗,她刚刚喂自己的婆婆喝了一晚参茶准备就寝了。
“启禀太后,丞相田千秋于宫外求见。”一名心腹老嬷嬷快步进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和一丝惶恐。丞相私闯后宫求见皇太后,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卫太后捻动串珠的手指猛地一顿!平静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田千秋?他此刻不在宣室殿辅佐皇帝,跑到这后宫来做什么?还是私自来见?!
“所为何事?”卫太后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丞相未曾明言,只言有十万火急关乎社稷安危之事恳请太后务必一见!”老嬷嬷声音发颤。
关乎社稷安危?十万火急?卫皇后的心猛地一沉!她了解田千秋,此人老成持重,若非天塌地陷,绝不会做出如此逾矩之事!
“宣!”卫太后放下串珠,坐直了身体,脸上那丝宁静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帝国太后的凝重与决断。
片刻后,田千秋被引入殿内。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顾地上冰冷的金砖,额头触地:“臣田千秋叩见太后!臣死罪!死罪啊!”
“丞相请起!”卫太后抬手虚扶,声音沉稳,“究竟何事?竟让丞相不顾礼法夤夜至此?”
田千秋没有起身,他抬起头,老泪纵横,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和急切:“太后!陛下因李广利叛投匈奴之事龙颜震怒!已下严旨!”
他不敢有丝毫隐瞒,将宣室殿内发生的一切,陛下如何吐血暴怒,如何下令诛李广利九族,如何命绣衣使者不惜代价刺杀,如何密令赵充国伺机越境作战……原原本本详尽无遗地禀报给了卫太后!
“太后!陛下之怒臣感同身受!李贼罪该万死!然陛下旨意太过酷烈!牵连太广!更恐引发漠南大战!”
“匈奴主力尚存!赵将军虽勇然深入敌境凶险万分!尤其是赵充国部近来连番大战人疲马乏,伤亡也没有得到有效补充。一旦赵充国部有失则辽东危矣!北疆危矣!社稷危矣啊!”
“老臣无能!未能劝住陛下!众臣皆噤若寒蝉!老臣万般无奈只得斗胆惊扰凤驾!恳请太后念在江山社稷念在黎民苍生设法劝谏陛下!收回成命!暂息雷霆之怒!以稳妥之策除贼!万不可因一时之愤而动摇国本啊!”
田千秋说完已是泣不成声,深深叩首不起!他这是将身家性命和一世清名都押在了这次逾矩的陈情之上!
卫太后静静地听着,脸色越来越白,捻着串珠的手指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当听到陛下吐血时她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当听到“诛九族”、“越境作战”时她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
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那刻骨的恨意,那被命运戏弄后的暴怒,那不惜一切也要证明自己的偏执!这哪里是帝王之怒?这分明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赌徒在押上所有的筹码!
“李广利该杀!千刀万剐亦不为过!”卫太后缓缓开口,声音冰冷如霜,“但牵连无辜妇孺非仁君所为!擅启边衅陷将士于险地更非明主之策!”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呼啸的风雪,仿佛看到了漠南即将燃起的烽火和长安可能流淌的鲜血。良久她转过身,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丞相忠心为国!冒死进谏!何罪之有?!”卫太后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事本宫知道了!”
“来人!”她唤来老嬷嬷。
“去小厨房将朕亲手煨制的那盅老参鸡汤用暖笼装好!朕要亲自给皇帝送去!”
“再传话给宣室殿内侍!就说朕听闻陛下操劳国事忧心龙体!特送来参汤!请陛下务必保重身体!万事以龙体为要!”
她没有说一句劝谏的话,甚至没有提李广利一个字。但田千秋瞬间明白了!太后这是要以母亲的身份,用一碗亲手熬制的参汤去安抚那暴怒的儿子!
用最温情的举动去化解那最冰冷的杀意!这是以柔克刚!是在陛下那狂暴的怒火中投下的一颗定心丸!
“老臣叩谢太后!太后千秋!”田千秋再次深深叩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和希望!他知道太后出面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卫 太后微微颔首,脸上恢复了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深沉的忧虑和一位母亲一位太后对江山社稷的责任。
她整理了一下衣襟,在宫女和史良娣的搀扶下缓缓向殿外走去。风雪中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那碗参汤承载着帝国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