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我认识你,一直让我帮忙打听,你们下一批衣服啥时候出,好提前去买。”
“嫂子要穿咱的衣服,还用买吗?咱自己产的,你把她尺码给我。”
“回头我去服装厂拿几件,直接送过去不就完了。”
王锴说完,王福先愣了一下,笑着回道:“帮忙找可以,但你得收钱,不然我老婆哪能白拿。”
“听说你卖一百多一件。”
“连这都清楚,行,那我就按成本价给你,算你优惠。”
“太好了。”王福先笑着应了。
“王锴,咱说正事,你想干的这事儿可是史无前例,还得请示领导拍板。”
“这样,我给领导打个电话,看他下午有没有空,有空咱就去问问他的意思。”
“好,都听您的。”
王福先打完电话,确认领导下午有空,就带着王锴直奔沈自强的办公室。
“领导,打扰您工作了。”
王锴恭敬地对沈自强说。
“小王来了,你俩坐,我先把这个文件看完。”
王锴和王福先坐在沙发上等沈自强。
王福先每次来沈自强这儿都紧张得要命,现在手心都是汗。
看着旁边泰然自若的王锴,他心里暗暗佩服。
“这小子真能沉住气。”
过了大概十分钟,沈自强处理完事情,看向王锴说:“你小子,火锅店和服装厂都弄得不错,挺有出息的,没给我丢脸。”
“这次来有啥事?说吧。”
“果然啥都瞒不过领导。”
“我这次是想跟您申请再建个厂,不知道该建哪儿合适。”
听了王锴的话,沈自强皱了皱眉。
“再建个厂?你的服装厂不是建好了吗?我记得当时给你的地也不小,二十亩呢。”
“年轻人,做事要稳扎稳打,别总想着一步登天。”
“领导,我不是要建服装厂,是想建个电器厂。”
“这是我写的商业计划书,您给瞅瞅。”
沈自强接过王锴的计划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跟王福先一样,他也是越看越惊讶。
“这都是你写的?”
“对,是我写的,想请您看看还有啥不对的地方。”
“写得挺好,但你已经有火锅店和服装厂了,都经营得挺好。”
“为啥还要建电器厂?你忙得过来吗?”
王锴又把之前跟王福先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这次还多加了点内容:
能安排三百个就业岗位。
王锴知道,对于沈自强这样的领导来说,这个条件很难拒绝。
三百个就业岗位,是多大的政绩。
听完王锴的话,沈自强确实没法拒绝。
“你想建厂,有没有想过,建厂需要时间,还得花不少钱。”
沈自强话锋一转,接着说:
“你要是真的想做电器这行,我有个建议。”
“咱们市的第二电器厂现在遇到**烦了,正在搞私人承包。”
“你要是想做,我可以帮忙促成这事。”
第二电器厂已经成了沈自强的一块心病。
王锴听着沈自强的话,心里也在盘算。
承包个厂,也不是没人成功过,比如那个玻璃大王,不就是从承包小厂起步,最后走向世界的吗?
而且这事,既帮沈自强解了围,又能给自己省下不少钱。
等解决了这个问题,自己完全可以像玻璃大王那样,从承包小厂开始,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电器公司。
既省心又省力。
“领导,我本来没打算承包厂子的,不过既然您提出来了……”
“我觉得我可以试试,这可是个好机会,连选地址都不用愁了。”
“工人都是有经验的老手,连培训都省了。”
“这是好事,我愿意承包。”
虽然仔细想了想,承包这个厂对自己确实好处多多。
但王锴话里的意思,其实是“要不是你沈自强出面,我才懒得管这个烂摊子呢。”
沈自强听了这话,也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王锴,这事,我和第二电器厂的工人们都欠你一个人情。”
“领导您这么说就不对了,您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我能帮上忙,是我的福气。”
“个人的得失跟这事比起来,根本不算啥。”
王锴说完这句话,差点想抽自己一嘴巴子,好像他吃了多大亏似的,明明是占了便宜还装老实。
但在沈自强眼里,王锴确实是吃亏了。
“王锴,别的我不多说了,你就放开手脚干,我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王锴等的就是这句话。
而这句话被王福先听到,就跟打了个雷似的。
沈自强竟然亲自表态支持王锴。
要知道,沈自强这种人从来不会轻易说这样的话。
这说明他对王锴有多看重,多信任。
看来以后得跟王锴多亲近亲近了。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您放心,既然答应了,我一定好好干。”
“这才叫年轻人该有的样儿,有闯劲、有担当、有热情。”
“你要是有空,咱现在就去第二电器厂,把这事定下来。”
“好,我都听您的安排。”
沈自强带着王锴和王福先直接去了第二电器厂。
厂里的领导听说沈自强要来,早就带着工人在门口等着迎接。
车一到,沈自强和王锴就下了车。
瞧着眼前的这番景象,沈自强的脸色阴沉,这些人正事不干,偏偏对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讲究得要命。
工厂连给工人发工资的钱都没有,却还搞出这么大排场。
沈自强沉着脸说:“带我们去会议室,我把要承包厂子的人带来了。”
第二电器厂的厂长庄高明一看沈自强的脸色,就知道这回又捅娄子了。
赶紧啥也不说,领着沈自强就往会议室走。
王锴也跟着,一边打量着这个厂。
这位置太好了,搁现在说,这厂就建在二环边上,面积还这么大,要是买下来,那得多少钱!真是想都不敢想。
再瞅瞅里面的工人,一个个都蔫头耷脑的。
王锴心里明白,工厂都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谁心情能好?
心里默默盘算着这些情况,大家就到了会议室。
这时王锴对沈自强说:“领导,我想听听工人们的意见,要不要叫几个工人代表进来一起开会?”
沈自强点了点头,让秘书去叫了几个工人代表来。
等人都到齐了,沈自强也不拐弯抹角。
“我今天来就是处理你们承包厂的事,承包的人我都带来了,一会儿你们把情况如实跟人家说说。”
王锴也站了起来,跟工人代表和厂里领导打了个招呼。
大家一看王锴年纪轻轻,都吃了一惊。
“这也太嫩了吧。”
比起惊讶,更多的是怀疑。
“这么年轻,能行吗?”
“嘴上说得再好听,办事不牢靠,老话一点没错。”
工人们也开始小声嘀咕起来。
看到沈自强脸色越来越难看,庄高明赶紧大声喊了一声安静,然后开始介绍厂子的情况。
王锴在心里默默整理着庄高明的话,现在这个厂子面临的问题有这么几点。
第一,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得太多。
第二,欠着原料公司的钱还不了。
第三,工人工资发不出来。
说到底,就是产品没人买。
听完庄高明的话,沈自强看向王锴。
王锴迎着沈自强的目光,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
“大家好,我叫王锴,别的不多说,我就说几点。”
“一、我承包之后,会把欠原料公司的钱还上。”
“二、我会把工人的工资补上。”
“三、如果承包之后厂子性质变了,有人想辞职,我不会拦着。”
在场的人听到王锴的话,全都愣住了。
包括沈自强。
他本来还在发愁,这笔厂子的欠款和工人工资的钱到底从哪来。
没想到王锴直接给他送了个大礼,自己掏腰包全给解决了。
王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已经从王福先那里听说,这个厂子的工人每月工资才八十块。
一个一千人的厂,欠了两个月工资,大概十六万,加上欠款十五万,总共三十一万。
指望沈自强出这笔钱,不太现实,最后可能还得自己出。
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当着大家的面把钱花出去。
这样既能给工人留下好印象,方便以后管理,还能给沈自强一个面子。
短暂的沉默过后,
沈自强带头鼓起掌来,现场顿时热闹起来。
之后,在王锴的提议下,大家又参观了第二电器厂的厂房。
王锴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小的第二电器厂的生产线竟然是国内最先进的。
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却还把厂子搞得濒临倒闭,看来原来的领导班子都是混日子的,啥也没干。
之后,双方在沈自强的见证下签了合同。
从这一刻起,第二电器厂正式改名为王锴电器。
因为王锴的大方举动,沈自强也没亏待他。
王锴的承包费减免了一年,每年二十万,还少交了一万。
合同期限是三十年。
所有事情办完后,王锴没停留,跟着沈自强一起回去开车。
拿到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银行存单,直接取了四十万现金。
装钱用的是麻袋。
银行工作人员早就见惯了,这是他们见过最不把钱当回事的有钱人。
取完钱的王锴潇洒地把装满钱的麻袋拎进车里,直奔王锴电器厂。
这时候,王锴电器厂里,工人们和零部件供应商都聚在车间里。
王锴带着拎着麻袋的助手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众人的注视下,助手把钱往地上一扔,王锴随即说道:“废话不多说,工人先来领工资,财务做好记录。”
说完,王锴在众人惊喜的目光中打开麻袋,里面全是大票子。
两个小时后,王锴结清了所有承诺的钱。
供应商拿着钱开心地走了。
“现在所有的钱都结清了,今天放假,都回家休息,明天早上八点,所有人回来开会。”
工人们拿着钱高高兴兴地下班了。
而王锴没走,他坐在庄高明的办公室里,起草着电器厂的新规章制度。
他在考虑原厂领导层的去留问题。
他答应过沈自强不会大规模换人,但这不影响他杀鸡儆猴。
因为从生产线的先进程度来看,这个电器厂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
问题肯定出在领导层,以前的事他管不了,但以后谁想白吃白喝、混日子,他是绝对不允许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小时后王锴才把所有事情都收拾妥当。
他伸了个懒腰,望着天边已经泛起的红霞,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关键的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下一步是稳定人心,把仓库里的冰箱全都拆开,挑出能用的零件,结合自己的技术,生产出第一批冰箱卖出去,这样工厂就能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