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发现的那撮特殊香灰,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
经过她和白砚舟连夜不休的精细分析,最终确认其中除了檀香和“梦罗刹”成分外,确实含有“鬼面桐”油燃烧后的残留物,以及一种极其微量、能增强烟雾附着性的特殊树胶成分。
这进一步证实了裴昭雪关于“自动绘制符印”的推测。
然而,新的证据也带来了更尖锐的矛盾。
一方面,从净尘僧处搜出的黑巫部令牌、兽皮册子、鸣石和石磬,以及他能远程激发钟声的能力,都将他牢牢钉在核心嫌疑人的位置上。
他的动机(黑巫部复仇)、手段(声波杀人)都已明确。
但另一方面,那需要精准信息才能完成的“隐形符印”和“朱砂粉”布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官场内应,似乎又指向一个更精明、更善于谋划、且能自由活动的人物。
“目前来看,矛盾似乎集中在两个人身上。”
裴昭雪在办案房内,对着裴昭明、白砚舟和苏九分析道,墙上挂着她梳理出的关系图,“一是净尘僧,他具备实施最终‘声波击杀’的能力和强烈动机,但他聋哑、地位低下,难以获取精准行程信息并完成精细的事先布置。”
“二是……”她将目光投向关系图的另一个名字,“负责日常撞钟的僧人,普泓法师。”
普泓法师,即是那藏经阁的执事,也是寺内少数几位被确认精通音律的僧侣之一,更是那本蓝色笔记可能的真正主人(如果净尘僧是学习者或合作者)。
他身份清贵,可以自由出入藏经阁,接触各类典籍,包括可能的前朝乐律残本。
他作为敲钟僧(或能指导敲钟),有充分机会接触钟杵,了解铜钟特性。
更重要的是,他作为藏经阁执事,有时会协助接待一些有学问的官员香客,有机会接触到官员的行程信息!
“普泓法师精通乐律,有可能破解或协助破解了钟内‘天籁纹’的奥秘;他有条件在钟杵上做手脚(残留粉末);他也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目标行程,并进行事先布置。”白砚舟顺着思路说道。
苏九提出疑问:“但如果他是帮凶或主谋,为何要用如此复杂的远程激发方式?他完全可以在轮到自己敲钟时,直接动手。”
裴昭明沉吟道:“或许是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或者,他与净尘僧之间存在着某种分工与合作?比如,普泓负责信息搜集和前期布置,而净尘僧负责最终的‘执行’?甚至可能,普泓是被净尘僧以某种方式胁迫的?”
“钟僧二选一,或者……二人实为同谋。”
裴昭雪目光锐利,“我们需要找到能将普泓法师与这些罪行直接联系起来的证据,或者,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监视普泓法师的暗探匆匆来报:“裴大人!普泓法师今日行为有些异常!他上午去了藏经阁,但很快又出来,在寺内漫无目的地走了好几圈,神色似乎有些慌张,还几次看向山门方向!”
众人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难道,是他们之前的调查,或者即将收网的态势,让这位可能的“钟僧”感到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