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宇那句“剑指天空”的宣言,为“昆仑”计划,吹响了从预研,正式转向整机攻坚的冲锋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整个“金陵中心”的所有资源,都开始向这个终极目标,疯狂地倾斜。
“昆仑”总装车间,被再次扩建,并被赋予了“零号车间”这个,代表着至高无上地位的内部代号。
一场,中国工业母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史诗级的“巨兽合体”,在这里,缓缓拉开了序幕。
那颗,重达半吨,内部集成了上百个传感器和主动式补偿单元的“昆仑之心”回转台,在巨型龙门吊的牵引下,被以一种,近乎于微米级的精准,缓缓地,与那台,由二十吨重型矿物铸件打造的,专用的“昆仑”机体,进行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当两者,完美地,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时。
在场的所有硬件工程师,都爆发出了一阵,发自肺腑的欢呼!
“昆仑”的“骨”与“心”,在这一刻,终于,融为了一体!
而就在硬件工程师们,为了这头“巨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时。
一墙之隔的算法研究院里,一场,关于“灵魂”的,终极“飞升”,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林涛和他的团队,正在对“女娲”系统,进行着从V2.0版本到V3.0(五轴正式版)的,巨大技术跨越。
Rtcp算法,已经被他们,初步吃透。但如何,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算法,与内核的实时调度、伺服的高速响应,进行天衣无缝的融合,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总工,我们的Rtcp算法,在进行高速联动仿真时,还是会偶尔出现,微小的轨迹偏差。”林涛指着屏幕上,一条,在某个极限角度下,突然出现了一个毛刺的曲线,眉头紧锁,“我们排查了所有代码,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李晓宇,在仔细看过了全部的仿真数据后,再次,一语道破了天机。
“你们的算法,是完美的。但是,你们的算法,是‘死’的。”
他向林涛等人,阐述了一个,更加先进,也更加“智能”的思想。
“你们现在做的,是‘开环控制’。你们,只是单向地,向机床下达指令。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让机床,拥有自己的‘触觉’?”
“我们,可以在主轴上,加装一个,高灵敏度的,压电式力矩传感器。让‘女-娲’系统,能够实时地,‘感知’到,刀具在切削过程中,所受到的,每一个微小的力。然后,再根据这个‘力反馈’的信号,去动态地,实时地,在线优化我们的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
“这,就叫做,‘自适应加工’!”
这个,让机床拥有“触觉”和“思考能力”的,革命性的构想,再次,为林涛团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就在“昆仑”的“灵魂”与“体魄”,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最终的融合与进化之时。
一架,隶属于空军的“运-8”重型运输机,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再次,降临了江州军用机场。
这一次,它带来的,不是嘉奖,也不是资源。
而是一份,由周将军,亲自签发的,最高优先级的“军令状”。
和一个,用厚重的铅封木箱,密封起来的,沉甸甸的,“终极考题”!
“昆仑”项目指挥部里。
当李晓宇和秦振华,共同打开那份,还带着一丝高空寒气的“军令状”时,两人的脸色,都变得无比凝重。
任务书上,只有短短几行字:
【兹令:国家超精密制造技术(金陵)中心,务必于三个月内,利用‘昆仑’一号原型机,完成代号为‘泰山’的新型航空发动机,其核心部件——高压涡轮整体叶盘的,首件试制任务!】
【此任务,事关我国新型战机的研制成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总装备部,周振邦。】
而在那个,被小心翼翼撬开的铅封木箱里。
一块,造型奇特,通体呈现出一种,暗沉的,如同凝固熔岩般的金属光泽的,整体铸造的,涡轮叶盘毛坯件,静静地躺在那里。
钱秉义教授,只看了一眼,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Gh4169……这是,我们国家,目前能制造出的,最顶级的,高温镍基合金!”
“它的加工硬化倾向,比钛合金,还要恐怖十倍!切削难度,更是高出一个数量级!624所,用他们那台德国进口的,最顶级的‘斯宾纳’五轴机床,加工这个东西,废品率,都高达百分之七十!项目,已经被迫停滞了快半年了!”
这,已经不是“硬骨头”了。
这,是整个共和国工业体系,都啃不动的,一座,真正的“铁山”!
面对着这块,比“奥丁之金”,还要难缠,还要粘刀的,终极“考题”。
李晓宇的眼中,却燃烧起,前所未有的,炽热的战意!
他知道,这,是周将军,对他们,最严苛的考验,也是,最深沉的信任!
更是,“昆仑”问世,一战封神的,最佳舞台!
当天下午,在“昆仑”计划的最后一次,总动员大会上。
李晓宇,再次,展现出了他那,深不可测的“屠龙之技”。
他向所有的工程师,详细地,讲解了两种,在未来,将会彻底改变整个金属切削领域的,先进的加工策略。
“面对这种,又硬又粘的材料,传统的‘恒定侧深’加工法,就是死路一条!”
“我们要用,‘摆线加工法’!让我们的刀具,像一个拳击手一样,不断地,用小步快拳,去进出切削区,始终保持,恒定的切削负载!”
“同时,在进行大余量去除时,我们要用,‘高进给铣削’!用更小的切深,和数倍于常规的进给速度,像刨子一样,一层层地,把材料,‘刮’下来!”
他当场命令林涛,将这两种,充满了智慧的全新加工策略,以“智能加工专家模块”的形式,立刻,集成到即将完成的,“女娲”V2.0五轴版系统中去!
一切,准备就绪!
李晓宇,站在那台,已经完成了最终的软硬件合体,充满了狰狞的,工业力量感的“昆仑一号”面前。
这头,由他亲手缔造的,沉睡的钢铁巨兽,即将迎来它,诞生以来的,第一场,也是最艰难的,巅峰之战!
他对身旁的秦振华和林涛,沉声说道:
“‘龙渊’,为我们,打下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江山。”
“而今天,”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块,冰冷的,关系着国家空军未来的,Gh4169高温镍基合金。
“我们要用‘昆仑’,为我们共和国自己的战斗机……”
“装上一颗,我们亲手打造的,永不疲倦的,强劲的——”
“中国心!”
“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