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里头,有个竹编村。这村子四周全是竹子,村民们打小就跟竹子打交道,竹编手艺那叫一个溜。编个竹篮、竹筐,那都是小菜一碟,厉害的还能编出精美的屏风、造型奇特的摆件。
村里竹编最牛的,要数李大爷。这老爷子,头发稀稀拉拉,可编起竹子来,那双手跟装了马达似的,又快又好。他编的竹鸟,翅膀好像能扇动;编的竹龙,活灵活现,就差飞起来咯。
李大爷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虎子,二徒弟叫秀儿,小徒弟叫机灵。虎子身强力壮,砍竹子、破竹条的活儿全包了。他选的竹子,又直又结实,破出的竹条粗细均匀。秀儿心灵手巧,编竹器的时候,手法细腻。她编的竹篮,花纹精致,提手的地方还编出小花样,好看又实用。机灵脑瓜转得快,负责把竹编卖出去。
以前,竹编村的竹编那是远近闻名。周边村子办喜事、盖房子,都来买竹编。竹编村的男女老少,靠着这手艺,日子过得美滋滋。
可后来,麻烦就来了。塑料产品到处都是,便宜得很。竹编虽说结实、环保,可编起来费时间,价格就高些。买竹编的人越来越少,竹编堆在屋里没地儿放。
李大爷看着这情况,心里着急啊,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想,这竹编手艺传了好几代,不能在咱这儿砸了呀。虎子还是天天去砍竹子、破竹条,可看着那一堆堆竹条,心里头直犯嘀咕。秀儿编竹编更用心了,可编出来还是没人买,心里别提多失落。机灵跑了好多地方找买家,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没啥效果,急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
就在大家愁得不行的时候,转机到了。村里有个叫阿强的年轻人,在城里打工见识了不少新鲜玩意儿。他回来跟李大爷说:“大爷,咱得变一变,不能老走老路。”李大爷忙问咋变,阿强就把想法说了。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努力,一是改良竹编产品,二是找新的销路。改良产品这块,机灵发现现在城里人喜欢复古又有创意的东西,就跟秀儿说:“秀儿姐,咱把竹编做成时尚的家居用品,再加点创意。”秀儿一听,有了主意。她编出竹编的吊灯罩,透光性好,还有种自然的美感;又编了竹编的小书架,造型独特。虎子也没闲着,他尝试用不同种类的竹子搭配,让竹编的颜色和质地更丰富。
找新销路呢,阿强在网上开了家店,拍竹编的照片和视频,把竹编的制作过程全展示出来。机灵在网上跟顾客聊天,把竹编的好处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竹编产生了兴趣,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创意小店,把竹编放在店里卖。
可这过程也不顺利。新的竹编产品,有人说看着花哨,不像传统竹编。网上卖竹编,运输的时候竹编容易损坏。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李大爷把大家叫到一起,说:“娃们,别灰心,咱想办法。”秀儿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平衡,让竹编既好看又不失原味。机灵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把竹编包得严严实实。
慢慢地,竹编村的竹编又火起来了。订单越来越多,虎子砍竹子砍得更带劲了,秀儿编竹编编得手都酸了,可脸上笑开了花。机灵忙得脚不沾地,心里乐开了锅。村里那些原本打算放弃竹编的人,又重新拿起了竹条。竹编村迎来了逆袭,竹编手艺也在变化中找到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