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东平原上,有个小镇叫糖糕镇。这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做糖糕,手艺那叫一个地道。这糖糕,外酥里嫩,咬一口,糖汁儿流出来,甜到心窝窝里。镇上的糖糕名气可大了,周边的人都爱来买。
镇上做糖糕最牛的,得数张大爷。这老爷子,头发没剩几根,都白得像棉花了,可做糖糕的手艺,那是出神入化。他调的糖馅,甜度刚刚好,不腻人;炸出来的糖糕,色泽金黄,看着就有食欲。
张大爷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叫大刚,二女儿叫小芳,小儿子叫小宝。大刚身强力壮,揉面这活儿干得漂亮。他揉出来的面,劲道十足,炸出来的糖糕口感好。小芳心灵手巧,调糖馅、包糖糕,那手法叫一个利落。她包的糖糕,大小均匀,模样好看。小宝脑瓜灵活,能说会道,负责把糖糕卖出去。
以前,糖糕镇可热闹了。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排队买糖糕。张大爷一家从早忙到晚,生意好得不得了。靠着做糖糕,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这几年,糖糕镇遇上麻烦事儿了。市面上的糕点种类越来越多,什么奶油蛋糕、巧克力派,花花绿绿,包装还好看。糖糕虽说好吃,可模样普通,包装也简单,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做糖糕的人家,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
张大爷看着这情况,心里急得不行,天天唉声叹气。他想,这做糖糕的手艺传了好几代,咋能在咱这儿断了呢?大刚还是天天揉面,可看着揉好的面,心里直犯愁,不知道能做出多少人爱吃的糖糕。小芳调糖馅调得更用心了,可包好的糖糕还是卖不出去,心里别提多失落。小宝跑了好多地方找销路,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没啥效果,急得抓耳挠腮。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镇上来了个叫阿明的年轻人,在大城市里见过世面。他跟张大爷说:“大爷,咱得变变招儿,不能老守着老法子。”张大爷赶忙问:“咋变?你快给咱出出主意。”阿明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改良糖糕。小宝发现现在人讲究健康、时尚,就跟小芳说:“姐,咱在糖糕里加点健康食材,再把样子弄得好看点。”小芳一听,有了主意。她在糖糕里加了红枣、核桃,调出来的糖馅更有营养。还把糖糕做成各种形状,像小兔子、小花朵,可爱极了。大刚也没闲着,他在揉面的时候,加了点特殊的粉,让糖糕更酥脆。
二是找新销路。阿明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开网店,拍糖糕的照片和视频。小宝在视频里又说又笑,把糖糕的好处一顿夸,什么传统手艺、健康美味,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糖糕感兴趣了,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超市、糕点店,把糖糕放在那儿卖。
可这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岔子。新做的糖糕,有人说不伦不类,不像传统糖糕。网上卖糖糕,运输的时候糖糕容易变形、糖汁流出来。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张大爷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孩子们,别慌,咱想办法。”小芳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平衡,让糖糕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传统的味道。小宝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盒,里面加了防震的材料,把糖糕保护得好好的。
慢慢地,糖糕镇的糖糕又有了销路。订单越来越多,大刚揉面揉得更起劲儿了,小芳包糖糕包得手都停不下来,小宝笑得嘴都合不拢。镇上那些原本打算放弃做糖糕的人家,又都重新做起了糖糕。糖糕镇在这一番折腾中,找到了新的生机,继续把甜蜜的味道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