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脚下,有个柳琴寨。这寨子不大,可人人都会弹柳琴,那柳琴弹得,叫一个好听。老辈子传下来的曲子,从寨里人的指尖流出,悠扬婉转,能飘出老远。
寨里柳琴弹得最绝的,是王老憨。这老爷子,头发胡子都白花花的,脸上皱纹一道压着一道,可一抱起柳琴,整个人都精神了。他弹的柳琴曲,那叫一个有韵味,欢快的曲子能让人跟着手舞足蹈,悲伤的曲子能把人听得眼泪汪汪。
王老憨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铁蛋,二徒弟叫彩姑,小徒弟叫灵灵。铁蛋身强力壮,做柳琴的活儿干得漂亮。他上山砍来合适的木材,精心打磨,做出的柳琴音色清脆。彩姑心灵手巧,给柳琴上漆、绘图,她画的花鸟鱼虫,让柳琴变得格外好看。灵灵脑瓜灵活,能说会道,负责把柳琴卖出去,还爱琢磨新曲子。
以前,柳琴寨可热闹了。一到农闲,寨里人聚在一块儿,弹着柳琴,唱着小曲,那氛围,别提多带劲。周边村子的人也爱来听,柳琴寨的名声越来越响。靠着这柳琴,大家的日子过得美滋滋。
可这几年,柳琴寨遇上大麻烦了。现在的年轻人,都迷上了流行音乐,什么摇滚、嘻哈,到处都能听到。柳琴虽说好听,可会弹的人越来越少,听的人也不多了。柳琴卖不出去,堆在屋里,都快成小山了。
王老憨看着这一堆堆柳琴,心里那个愁啊,整天唉声叹气。他想,这柳琴的手艺传了好几代,咋能在咱这儿断了呢?铁蛋还是天天做柳琴,可看着做好的柳琴,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啥时候能有人买。彩姑给柳琴上漆、绘图更用心了,可还是没人问津,心里别提多失落。灵灵跑了好多地方找销路,磨破了嘴皮子,腿都快跑断了,还是没啥收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村里有个叫阿强的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见了世面。他回村跟王老憨说:“师傅,咱得变变招儿,不能老守着老一套。”王老憨赶忙问:“咋变?你快说说。”阿强就把想法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创新柳琴曲目,二是找新销路。创新曲目这块,灵灵发现现在的流行音乐有很多好听的旋律,就跟王老憨说:“师傅,咱把流行歌曲改编成柳琴曲,说不定大家爱听。”王老憨一听,觉得可行。于是,灵灵和寨里的年轻人一起,把那些热门的流行歌曲改成柳琴能弹的曲子。铁蛋和彩姑也没闲着,他们对柳琴的外形进行改良,让它看起来更时尚。
找新销路呢,阿强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开网店,拍柳琴弹奏的视频。灵灵在视频里又弹又唱,把柳琴的好处一顿夸,什么传统乐器、独特音色、创新曲目,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柳琴产生了兴趣,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学校、艺术机构,把柳琴推广过去,教孩子们弹柳琴。
可这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岔子。新改编的柳琴曲,有人说不伦不类,没了柳琴原来的味儿。网上卖柳琴,运输的时候柳琴容易磕碰坏。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王老憨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孩子们,别慌,咱想办法。”灵灵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柳琴曲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柳琴的韵味。阿强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用厚厚的泡沫把柳琴包起来,再装进硬纸盒。
慢慢地,柳琴寨的柳琴又有了销路。订单越来越多,铁蛋做柳琴做得更起劲儿了,彩姑给柳琴上漆、绘图忙得不亦乐乎,灵灵笑得嘴都合不拢。村里那些原本打算放弃柳琴的人,又重新抱起了柳琴。柳琴寨在这一番折腾中,奏响了新的乐章,柳琴手艺也在创新中找到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