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厨房峰会”的举办场地选在了巴黎塞纳河畔一座由古老图书馆改造而成的现代艺术中心内。当林晚晚身着那套由苏绣大师亲手缝制、以“月下青荷”为灵感的新中式礼服步入会场时,原本嘈杂的、充斥着各种语言寒暄的声音,出现了片刻的凝滞。
不是因为她的东方面孔——在场的名厨来自全球各地,肤色各异——而是因为她周身那种难以言喻的气场。
经过长期灵食滋养和自身修炼,她的肌肤莹润透亮,仿佛自带一层柔光滤镜。眉眼间的沉静与自信,并非咄咄逼人的锋芒,而是一种深潭静水般的从容底蕴。最特别的是她行走间,宽大的袖口和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上面用银线暗绣的荷叶莲花纹路在灯光下流转着微妙的光华,仿佛真的沾染了月华仙气。这绝非普通礼服所能达到的效果,里面融入了一丝仙界织锦的料子,是【玄宸】怕她在这种国际场合被轻视,特意让“小织女”捎下来的。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她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惊艳,也有不易察觉的轻视。毕竟,在西方美食界占据主流话语权的背景下,一个如此年轻、且并非来自任何知名米其林餐厅或烹饪世家的中国女孩,能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异数。很多人认为她只是凭借在亚洲地区惊人的网络人气和那张过分漂亮的脸蛋,才拿到了这张入场券。
林晚晚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她的心跳平稳,灵台清明。她很清楚自己代表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个人,更是身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今天,她不是来迎合谁的,她是来“展示”的。
她的展位被安排在一个相对角落的位置,但这并未影响她的心情。展位的设计极简而富有禅意:一张原木长桌,上面只摆放着一些素雅的景德镇瓷器和一套紫砂茶具。背景是一面巨大的LEd屏幕,此刻正缓缓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短片——不是炫技的烹饪画面,而是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云雾缭绕的茶山,雨后的竹林,秋日丰收的稻田,配以空灵的古琴声。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布展,反而吸引了一些真正有识之士的注意。一位满头银发、气质优雅的法国老绅士,米其林三星名厨让·雷诺阿,在他的助手陪同下,踱步过来。他先是仔细观看了屏幕上的画面,然后目光落在林晚晚身上,用带着口音的英语温和地问道:“林小姐,你的展位很特别。别人都在展示成果,你却在展示……源头?”
林晚晚微微欠身,用流利的法语回答:“雷诺阿大师,您好。我认为,美食的灵魂在于食材,而食材的生命力,源于孕育它的山川水土。了解源头,才能更好地理解味道的本真。”
她这一口纯正的法语,让雷诺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他饶有兴致地指着屏幕上一片茂密的竹林:“那么,你打算如何诠释这片竹林呢?”
“大师请稍坐。”林晚晚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他在展位前的品鉴席坐下。
她没有立刻动用任何厨具,而是先点燃了一枚特制的线香。这香是她用《万草初窥》中的方子,结合人间香料,又加入了一点点仙界提供的宁神花粉末制成的。香烟袅袅升起,并非浓烈刺鼻,而是一种极其清幽冷冽的香气,仿佛瞬间将人带入了清晨露水未干的竹林深处,连空气都变得湿润清新起来。
雷诺阿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孩童般惊奇的表情:“不可思议……这是气味的力量吗?不,这像是……一种意境。”
“我们称之为‘香道’,是品味的一部分。”林晚晚轻声解释着,手上动作不停。她取出一套精致的竹根雕茶具,开始冲泡一款顶级的明前龙井。水温、时间、手法,在她手中宛如一场优雅的仪式。当她将清澈碧绿、茶芽亭亭玉立的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递到雷诺阿面前时,那氤氲的茶香与线香的冷香交织,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东方意象。
雷诺阿品了一口茶,沉默良久,才缓缓睁开眼,目光复杂地看着林晚晚:“这杯茶,这片‘竹林’,让我想起了我童年在外祖母家花园里的某个早晨。林小姐,你不是在烹饪食物,你是在烹饪……记忆和意境。”
这番评价,不可谓不高。周围一些悄悄关注这边动静的人,脸色都变得郑重起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抱有善意。一个身材高大、留着精心修剪的络腮胡、眼神锐利的男人走了过来,他是近年来以分子料理和激进美食理念声名鹊起的意大利名厨马西莫·贝尔蒂。他扫了一眼林晚晚的展位,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用不小的声音对身边的同伴(实则是对所有人)说:“故弄玄虚!美食的核心永远是味道!用烟雾和茶水来掩饰技巧的匮乏,这是投机取巧!我敢打赌,她根本拿不出像样的、能登上国际舞台的菜品!”
这话语充满了挑衅意味,顿时让周围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无数摄像机镜头立刻对准了林晚晚,捕捉着她的反应。贝尔蒂是本次峰会的重要嘉宾,他的公然质疑,无疑将林晚晚推到了风口浪尖。
雷诺阿皱了皱眉,想说什么,林晚晚却对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无妨。
她抬起头,看向一脸傲慢的贝尔蒂,目光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转身,从带来的一个保温箱中,取出了一个密封的玉白色瓷坛。
那瓷坛造型古朴,坛口用荷叶和黄泥密封得严严实实。
“贝尔蒂先生,”林晚晚的声音清晰悦耳,透过同声传译传到每个人耳中,“您说得对,美食的核心是味道。技巧是手段,而非目的。至于投机取巧……”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一把小木锤,小心翼翼地敲开坛口的封泥。当荷叶被掀开的刹那——
一股难以形容的、复合型浓郁荤香,如同被封印了千年的精灵,猛然冲破束缚,轰然爆发开来!
这香气醇厚、霸道,却又层次分明!有肉香(似乎是猪肉和鸡肉?)的丰腴,有火腿的咸鲜,有菌菇山珍的野性,有黄酒的醇美……各种极致的鲜味物质在时间的催化下完美融合,形成一股肉眼几乎可见的香气旋涡,瞬间席卷了整个会场!
之前线香和茶香营造的清新竹林意境,刹那间被这记“味道的重拳”轰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击灵魂深处对“鲜美”渴望的本能震撼!
离得最近的贝尔蒂,那嘲讽的表情瞬间僵在脸上,瞳孔不受控制地放大,喉结明显地滚动了一下。他身边的同伴,更是失态地深吸了好几口气,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连见多识广的雷诺阿大师,也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紧紧盯着那个看似普通的瓷坛,喃喃道:“上帝……这、这是什么香气?”
林晚晚用一把长柄汤勺,从坛中缓缓舀出一勺色泽金黄清亮、却粘稠得如同琥珀般的汤羹,盛入一个素白的小碗中。汤羹中,隐约可见酥烂的肉蓉和菌菇丝。
她将这碗汤,轻轻放在贝尔蒂面前的桌上,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是中华传统名馔,‘佛跳墙’的简化版,我称它为‘坛启荤香’。它所用的,不过是最普通的食材,依靠的,是火候的拿捏,是时间的沉淀,是味道层次叠加的智慧。”
“您认为的‘技巧匮乏’,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技’,不在炫目的表象,而在于对食物本味的深度理解和极致掌控。”
“这碗汤,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华烹饪哲学,是否有资格登上国际舞台——”
林晚晚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鸦雀无声的嘉宾和媒体,最终落回脸色变幻不定的贝尔蒂脸上,轻轻抬手:
“——请您,和诸位,亲自品鉴后,再做论断。”
整个会场,静得只剩下呼吸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碗看似平淡无奇、却散发着惊世骇俗香气的汤羹上。而林晚晚站在那里,衣袂飘飘,神情自若,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唯有她自己知道,这坛“佛跳墙”的底汤里,滴入了一滴来自仙界、名为“百味引”的灵露。此物并无实质味道,却能最大程度激发和融合食材本身的鲜味,将其放大到极致。
这是她的底气,也是她为中华美食,在这一方国际舞台上,打响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