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了指桌上、柜子里那些堆积如山的食物,又示意了一下窗外可能还在探头探脑的邻居,对梅奶奶说:
“外婆,这些东西,你先赶紧都放好吧。”
他压低了点声音,分析道:“今天咱们家这动静太大了,香味飘了这么久。”
“我估计啊,一会儿肯定有些人,会借着串门的名义,带着孩子过来。”
他眨了眨眼睛,点出了核心问题:“到时候,人家眼巴巴地看着,你估计也不好意思不给,对吧?”
最后,他道出了一个朴实又现实的考量,语气里带着理解和体贴:
“可是大家……本来就不富裕。”
“咱们家东西是多,但也是姐姐和咱们辛苦做的、买的。要是来一家给一点,这么多家,给谁不给谁呢?而且,也经不住这么分啊。”
小九这番话,可谓是一语中的。他不仅考虑到了外婆面皮薄、心肠软,可能经不住邻居的央求,更体谅到了这个大环境下大家都不容易的现实。直接点明了“僧多粥少”、难以分配,以及可能引发的后续麻烦。
这是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成熟和周到。他不是小气,而是懂得在善良之余,也需要有规划和界限,才能真正守护住自家人的劳动成果和这份来之不易的丰足。
梅奶奶听了,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对对对!九儿你说得对!是得赶紧收起来!外婆这脑子,光顾着高兴了!”
她立刻行动起来,和南嘉、小三小九一起,加快速度,将那些容易引人注目的、零散的零食、点心、罐头、酱料,能塞进柜子的塞柜子,能放进里屋的放进里屋。桌上很快被清理得只剩下一些不太扎眼的日常用品。
小九这个及时的提醒,避免了一场可能让梅奶奶陷入两难境地的“甜蜜的烦恼”,也守护住了他们忙碌了一下午的成果,以及外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美食自由”。这份细心和远见,让南嘉和小三都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小九这番话,如同变戏法一般,将关注点从如何应对可能的“外患”,瞬间转回了对梅奶奶和外公体贴入微的“内需”关怀上,带着浓浓的亲昵和调侃。
他先是故意用老气横秋的语气总结道:“我们老太太啊,就是个心软的老太太!” 这话里充满了亲昵的包容。
然后,他扭头对旁边安静的小三说:“三哥啊,别藏着了,把你给外婆织的毛衣拿出来啊!还有给外公的!天要冷了!”
小三闻言,默默地从他们带来的那个仿佛无所不包的大布袋里,掏出了两件厚实柔软的毛衣。一件颜色雅致,显然是给梅奶奶的;另一件款式沉稳,是给梅爷爷的。毛衣针脚细密均匀,一看就花了无数心思和时间,带着手作的温暖。
没等梅奶奶从这毛衣的感动中回过神,小九又立刻指向南嘉,语气变得活泼又带着点“揭短”式的调侃:
“还有姐姐!她知道你啊,爱漂亮,不喜欢穿得太厚显得臃肿,可又怕冷!”
“所以特意给你和外公,一人做了一身鸭绒的衣裤,还有一身鹅绒的衣裤!”
他凑近梅奶奶,挤眉弄眼地笑道:“这下你可好臭美了吧?大冬天的,也能穿得又暖和又显身材啦!”
这接连不断的惊喜,从御寒的毛衣到轻薄保暖的羽绒衣裤,每一件都精准地戳中了梅奶奶的需求和心思——既顾及了她怕冷的身体,又呵护了她爱美的天性。
梅奶奶看着眼前这些衣物,再想想今天孩子们为她做的所有事——从填满冰箱冷柜的美食,到柜子里琳琅满目的酱料罐头,再到此刻手中这实实在在的、饱含温度的冬衣……她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暖流从心底涌向四肢百骸,鼻子发酸,眼眶发热,什么闲言碎语,什么厨艺不佳的委屈,全都被这股暖流冲得无影无踪。
她张开手臂,将三个孩子紧紧搂住,声音哽咽却满是幸福:“好孩子……都是外婆的贴心小棉袄……外婆……外婆这辈子值了!”
小九那句“好臭美了”的调侃,在此刻听来,也成了世界上最动听的“抱怨”。
小九这脑子转得飞快,刚用衣物把外婆哄得心花怒放,下一秒立刻又回到了“实战”模式,警惕性非常高。
他一边帮着把毛衣和羽绒服叠好,一边压低声音,用带着点夸张的模仿语气,提醒梅奶奶:
“快,外婆,这些都收起来吧,放到里屋去。”
他学着可能出现的、带着酸味的议论声,惟妙惟肖地表演起来:
“‘哎呦,说婆婆(指梅奶奶)还有新毛衣穿,还有这么高级的棉袄(指羽绒服)!’”
“‘真不愧是首长夫人哦,就是不像我们……’”
他最后还拖长了调子,配上几声假哭:“‘哎哎哎哎……我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呢!’”
他这活灵活现的模仿,把那种带着羡慕嫉妒的闲话腔调学了个十足十,听得梅奶奶是哭笑不得,但也瞬间明白了小九的担忧。
是啊,吃的可以藏起来,这些穿在身上的新衣新袄,要是被有心人看了去,难免又会生出些不必要的闲话和比较,平添烦恼。
“对对对,九儿考虑得周到!”梅奶奶连忙接过衣物,宝贝似的抱在怀里,“外婆这就去收好,可不能让他们瞧见了说闲话!”
她抱着衣服快步走进里屋,心里对小九的机灵和细心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这孩子,真是个大宝贝,既能用美食和衣物把她宠上天,又能像个小卫士一样,帮她规避掉可能出现的麻烦。
小九看着外婆的背影,得意地冲南嘉和小三扬了扬下巴,那小表情分明在说:看吧,这个家没我得散!
经他这么一打岔和提醒,刚才因为可能有人上门而产生的些许紧张感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一家人共同守护这份温暖和安宁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