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的晨光刚漫过荷塘,苏晚星就被窗外的喧闹声唤醒。陆知衍正轻手轻脚地整理庆典要用的资料,见她醒了,立刻放轻动作:“再睡会儿,今天不用太早去现场,有陈叔他们帮忙布置。” 他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指尖带着刚温好的牛奶温度,“妈煮了莲子羹,等下喝完再过去。”
苏晚星靠在床头,摸了摸微微隆起的小腹,耳边是荷塘边农户们的谈笑声 —— 今天是 “乡村文化与科技融合” 项目达成 “全国 100 个推广站” 的庆典日,选址就在高邮的藕虾共生示范田,周边十几个推广站的代表都赶来参与。她翻开枕边的 “百站成果册”,第一页是河北李家庄的剪纸作品,最后一页贴着浙江水乡的蓝染布角,每一页都藏着不同乡村的温度。
“茶村的土壤数据核对完了吗?” 苏晚星突然想起第 187 章顾言泽的提醒,坐起身问道。陆知衍将一份打印好的数据表递过来,上面用红笔标注着 “已三重备份”:“昨天连夜让技术骨干加密上传了,还加了动态水印,就算有人篡改,也能立刻溯源。” 他坐在床边,帮她理了理额前碎发,“放心,今天庆典咱们只展示成果,数据安全有顾言泽盯着。”
吃过早饭,两人驱车前往庆典现场。荷塘边早已搭起了浅灰色的展示棚,棚下按 “文化”“科技”“民生” 三个区域陈列成果:文化区的展架上,河北的剪纸、浙江的蓝染、陕西的泥塑排成一排,最显眼的是苏晚星主编的《百站乡村故事集》,封面用的是 100 个村落的地标拼贴画;科技区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数据:“100 站平均亩产提升 19.2%”“农民人均增收 3200 元”“非遗传承人数增长 280 人”,红色数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民生区则摆着农户送来的实物 —— 河南的新麦粉、四川的茶饼、山东的樱桃干,每样都附着手写的感谢卡。
“晚星丫头,你看俺们李家庄的剪纸展台,妞妞特意剪了‘百站同心’的图案!” 老陈举着个红纸剪的麦田图案跑过来,上面 100 个小小的麦穗连在一起,“王大叔本来要亲自来,说家里麦子该收了,让俺把这袋新麦粉给你带来,说让宝宝也尝尝科技种出来的粮食。” 苏晚星接过麦粉袋,指尖触到粗糙的布面,突然想起在李家庄的日子,眼眶微微发热。
陆知衍正和茶村的村支书核对数据,见苏晚星过来,立刻迎上去:“茶村的代表刚到,带了新采的明前茶,说要泡给大家尝。”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茶桌,陈阿婆和阿妹正忙着煮水,蓝染布做的茶巾铺在桌上,与茶具相映成趣。“对了,顾言泽刚才发消息,说王总监的人没出现在茶村,可能是把目标转向今天的庆典了。” 陆知衍的声音压得很低,眼底闪过一丝警惕。
上午十点,庆典正式开始。当地政府的农业局张局长率先上台,手里举着 “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的牌匾:“100 个推广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文化铸魂、科技赋能’的生动实践!” 台下立刻响起掌声,河北李家庄的代表举着 “感恩科技助农” 的牌子,浙江水乡的农户则挥舞着蓝染手帕,场面热闹又温馨。
苏晚星作为文化板块代表发言时,特意捧着《百站乡村故事集》:“每一个推广站,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河北的剪纸奶奶用手艺点亮农家院,浙江的阿妹把蓝染变成致富路,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乡村的美,需要文化去记录,更需要科技去守护。” 她摸了摸小腹,“等我的宝宝出生,我要带她走遍这 100 个村落,让她知道,她的爸爸妈妈,曾为这些土地付出过热爱。”
陆知衍的科技分享环节,却突然出现小插曲。当他展示茶村土壤数据时,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卡顿,随后弹出一行乱码。台下有人窃窃私语,一个穿黑色外套的男人突然喊道:“是不是数据造假?连屏幕都出问题了!” 苏晚星心里一紧,陆知衍却立刻切换到备用设备,调出加密备份的数据:“大家看,这是茶村今早实时上传的土壤湿度数据,与示范田标准参数完全吻合。” 他还现场连线茶村的技术骨干,镜头里,农户正拿着检测仪展示实地数据,乱码风波瞬间化解。
顾言泽很快发来消息:“查到了,是王总监的人远程干扰信号,已经被我们的防火墙拦截,刚才闹事的人也被保安带走了。” 陆知衍把手机递给苏晚星,两人相视一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台下的陈阿婆突然站起来,举着蓝染布喊道:“俺们信他们!俺们水乡的虾苗多了,麦子壮了,这都是真的!”
庆典的高潮是 “百站同心墙” 揭幕。苏晚星和陆知衍一起揭开红布,墙上贴着 100 个推广站的照片,每个照片旁都有农户的签名。张局长握着两人的手说:“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模式推向更多乡村,让更多农民受益。” 媒体记者围着他们拍照,镜头里,苏晚星穿着浅紫色棉麻裙,陆知衍在她身后轻轻护着她的腰,小腹的弧度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满是 “事业与家庭共圆满” 的温情。
中午的庆功宴上,各地代表纷纷围过来分享经验。陕西的泥塑艺人说想把科技模型融入泥塑创作,四川的茶农邀请他们去茶村做 “茶文化 + 智慧种植” 的延伸项目。苏晚星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每个建议,陆知衍则在一旁帮她补充技术细节,两人的默契让张局长忍不住赞叹:“你们俩,真是乡村振兴的‘黄金搭档’。”
傍晚庆典结束时,苏晚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100 个推广站的代表每人写了一张 “给宝宝的祝福卡”,有的画着麦田,有的写着乡村谚语,还有的贴着当地的花瓣。陆知衍把卡片整理成一本小册,在扉页写下 “致星禾:愿你生于田野,长于星光”,苏晚星摸着册子,突然红了眼眶:“这是最好的百站纪念。”
返程的车上,苏晚星靠在陆知衍肩上,翻看庆典的照片。陆知衍突然说:“顾言泽刚才在庆典现场捡到个奇怪的 U 盘,加密的,查不出来源,可能是王总监的人留下的。” 他把 U 盘的照片递给她,金属外壳上刻着一个模糊的 “农” 字,“暂时先封存了,等过段时间再处理,现在最重要的是你和宝宝。”
苏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渐渐暗下来的荷塘。水面上的残荷映着晚霞,远处的传感器指示灯闪烁着,像撒在水面的星星。她突然想起刚启动项目时的忐忑,如今 100 个推广站的成果摆在眼前,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安心的?只是那枚遗留的 U 盘,像一颗藏在荷塘里的石子,提醒着他们挑战尚未完全结束。
“等宝宝出生,咱们带她来这 100 个村落走走吧。” 苏晚星轻声说。陆知衍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放在她的小腹上:“好,从河北的麦田到浙江的水乡,从四川的茶村到陕西的窑洞,让她看看爸爸妈妈用热爱守护的土地。”
车子驶离荷塘,导航屏幕上显示 “距离 A 市还有 210 公里”。苏晚星闭上眼,耳边是陆知衍温柔的呼吸声,怀里抱着那本写满祝福的卡片册。她知道,这 100 个推广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 未来还有更多乡村等着他们,还有更多故事等着他们书写,而这份 “文化与科技共舞” 的初心,会像荷塘里的藕节,深深扎根在土地里,永远不会褪色。
只是没人注意,庆典现场的角落,一个黑色的设备正闪着微弱的绿光 —— 那是王总监的人提前安装的信号探测器,屏幕上断断续续跳着 “茶村数据库坐标” 的字样,一场针对茶村的隐秘计划,仍在暗处悄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