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省城一年一度的“全省传统工艺精品展”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展厅设在省展览馆,彩旗飘扬,人头攒动。来自全省各地的工艺美术厂、合作社、大师工作室,都拿出了看家本领,陶瓷、刺绣、漆器、木雕、金属工艺……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北匠合作社”的展位,位于展厅中段,位置不算最佳,但布置得独具匠心。没有过多的装饰,背景是原木色的展板,上面悬挂着崭新的“北匠”标识和“黑土地上的匠心传承”的中英文标语。展品不多,但件件是精挑细选的“硬货”:
正中央,是那件曾在广交会上引起轰动的“白山黑水”大地屏,楸木的天然山水纹与精雕细琢的松江图案相得益彰,气势磅礴。左侧,是一套为香港“雅集堂”新开发的“山水意象”客厅系列样品——一张茶几、一对扶手椅、一个角几。线条汲取明式家具的简约风骨,却在靠背、牙板等处,融入了抽象化的山水皱褶纹理,既传统又现代,漆面温润,榫卯严谨。右侧,则陈列着几个精巧的榫卯结构小样和一套郑怀古常用的传统木工工具,旁边配有详细的工艺说明图。
最吸引人的,是展位一角的现场演示区。郑怀古没有来(老爷子不喜欢喧闹),由石根和赵小满轮流坐镇,现场演示传统榫卯的制作和修复工艺。刨花飞舞,凿声清脆,流畅的手法和对工艺一丝不苟的态度,成了展会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开展第一天,“北匠”的展位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上午十点,省轻工厅的领导在组委会陪同下巡馆,走到“北匠”展位时,停下了脚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仔细端详着那件大地屏,用手摸了摸接缝,又俯身看了看榫卯,连连点头:“好!功底扎实!这榫卯,这雕工,是老师傅的手笔!咱们省的传统木艺,还没丢!”他详细询问了合作社的情况,对陈山河鼓励道:“小陈同志,你们这个路子走得对!传统手艺不能躺在博物馆里,要走进现代生活!你们结合得很好!”
领导的肯定,让陈山河和队员们备受鼓舞。
随后,来自省工艺美术协会的专家、各大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室内设计师、收藏爱好者,乃至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纷纷被吸引过来。有的对“山水系列”的设计理念感兴趣,询问能否定制;有的仔细研究榫卯结构,与石根交流技艺;还有几位高校教授,对合作社“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索要了详细资料,表示希望带学生去实地考察。
李杏枝准备的三百份宣传册,一天之内就被索取一空。她带来的名片也发出去大半,本子上记满了潜在客户的联系方式和需求意向。石根和赵小满的现场演示,更是收获了无数赞叹和掌声,不少人拍照录像。
展会的第二天下午,一位穿着讲究、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在展位前停留了很久,他看得极其仔细,几乎每一件展品都反复观摩,还特意询问了木材的处理工艺和环保漆的型号。最后,他递给陈山河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省城友谊商店 采购部经理 周明”。“陈社长,你们的家具,很有味道,工艺精湛。我们友谊商店主要面向外宾和高端客户,对这类有文化底蕴的手工家具很感兴趣。展会结束后,希望能邀请您到店里详细谈谈合作可能性。”
友谊商店!这是省城最高端的涉外商场之一!陈山河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双手接过名片,郑重地答应了邀约。
三天的展会,“北匠”展位前始终人流不断,成为整个展会人气最旺、专业评价最高的展位之一。不仅签下了几份小批量的定制意向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北匠”品牌在省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省报和电视台的记者也闻讯赶来采访,第二天,一篇题为《黑土地飞出金凤凰:“北匠”手艺惊艳省城》的报道,配着石根现场演示的大幅照片,出现在了省报的显要位置。
载誉归来的路上,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石根摸着报纸上自己的照片,嘿嘿直乐。李杏枝仔细清点着收到的名片和意向书,脸上笑开了花。连一向沉稳的陈山河,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这次展会,咱们算是真正在省内立住脚了!”陈山河对大家说,“但更重要的是,咱们看到了市场对我们这种‘传统+现代’路子的认可!回去以后,要趁热打铁,把‘山水系列’完善好,把友谊商店这条线跟紧!”
省城大展,如同一声响亮的春雷,宣告了“北匠”品牌在全省工艺美术界的强势崛起。逆袭的路上,每一次亮相都是实力的证明,每一次认可都是前进的动力。这枚在省城摘下的硕果,为“北匠”的下一步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车轮滚滚,载着收获与希望,驶向充满生机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