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特别行动基金”如同给一部沉寂已久的精密机器注入了高标号的燃油,各个部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功率运转起来。在表面的平静之下,三股力量正沿着陈朔规划的蓝图,悄然生长。
第一幕:砺剑(锋刃线)
地点位于市郊结合部一片废弃的纺织厂仓库区。这里远离主干道,高大的厂房和堆积的废弃原料形成了天然的视觉屏障。锋刃带着两名从“断刃”行动中幸存下来的、绝对可靠的老队员,以及通过沈清河严格筛选的第一批六名新人,在这里扎下了根。
训练是残酷而高效的。锋刃摒弃了以往单纯强调勇猛和射击精度的方法,他将这批新人视为未来的“多面手”。
· 体能与环境适应: 每天拂晓前的负重长跑,不是在平整的马路上,而是在仓库区的断壁残垣、锈蚀钢架间穿梭,模拟城市巷战环境。
· 技能多元化: 除了常规的射击、格斗,锋刃更注重教授他们驾驶(包括轿车、卡车甚至简单的机车维修)、基础的爆破物拆除与设置、以及利用城市环境进行隐蔽与追踪。
· 心理与纪律: 每晚,锋刃会结合“利剑小队”在七号仓的实战案例,讲解战术配合、牺牲价值和绝对服从纪律的重要性。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每个字都带着血与火的重量。
训练器材和武器也焕然一新。通过基金,沈清河搞来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望远镜、指南针,甚至弄到了几支原装的德制驳壳枪和充足的子弹,这让新人队员们第一次触摸到了“专业”的边缘。
一名新队员在练习快速更换弹匣时忍不住感叹:“锋刃教官,这些新家伙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锋刃检查着他的动作,沉声道:“家伙事儿好,更要脑子清,手要稳。别辜负了组织花的每一块大洋,更别辜负了……给你们创造这个机会的人。”他的目光扫过仓库斑驳的墙壁,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些永远留在黑石峪和七号仓的战友。复仇的火焰与重建的使命,在他心中从未如此炽热与清晰。
第二幕:织网(苏婉清线)
同仁堂密室隔壁,一个原本堆放药材的小隔间被悄然改造。墙壁加装了隔音材料,窗户被木板封死,只留下隐蔽的通风口。这里成了苏婉清技术小组的临时实验室。
借助基金,苏婉清成功“请”来了两位背景干净、对无线电技术有着近乎痴迷追求的专家——一位是曾在洋行电台工作、因不愿为日本人服务而失业的华裔工程师老谭;另一位是刚从教会学校毕业、但在物理和数学上展现出惊人天赋的年轻学生阿杰。
此刻,实验台上摆满了新旧不一的无线电零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还有一台费尽周折才从黑市搞到的、相对先进的便携式信号分析仪。
“苏姐,这是昨晚截获的‘蜂巢’外围节点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的波形。”阿杰指着示波器屏幕上一条相对稳定的曲线,兴奋地说,“虽然还是加密的,但稳定性比我们之前记录的任何一次都要好!”
老谭则戴着耳机,眉头紧锁,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绘制着复杂的频率响应图。“他们在修复‘逆向利刃’造成的损伤,而且……似乎在升级校验协议。看这里,”他用铅笔点着图纸上一个微小的突起,“这个脉冲很陌生,不像是单纯的通信握手,更像是一种……身份验证的挑战码。”
苏婉清站在他们身后,仔细聆听着他们的分析和争论。她不懂那些过于深奥的技术参数,但她懂得抓住关键。
“也就是说,他们正在给‘蜂巢’打补丁,让它变得更‘聪明’,更难以被欺骗?”她总结道。
“可以这么理解。”老谭摘下耳机,面色凝重,“以前的‘蜂巢’像一头凭本能吼叫的野兽,现在的它,开始长出了警惕的耳朵和分辨敌我的鼻子。”
“那就找到这只‘鼻子’的弱点。”苏婉清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阿杰,继续监测,建立他们新协议的信号特征库。谭工,集中精力分析这个‘挑战码’,我们需要找到规律,或者……模拟出能通过它验证的‘钥匙’。”
对“蜂巢”的战争,从宏观的信号对抗,进入了微观的协议破译层面。这是一场更加隐蔽、却同样至关重要的技术暗战。
第三幕:渗透(沈清河线)
沈清河的工作则更像一位老练的园丁,在看似板结的土壤下,小心翼翼地埋下种子。
岩里集团的覆灭,在敌人内部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和信任危机。沈清河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几个经营多年、身份绝对保密的“白手套”,以各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名义——比如“资助遇难同僚家属”、“支持文化事业以安抚民心”,甚至是通过复杂的商业合同——将基金里的资金,悄无声息地流向了几个关键部门的中层官员。
他没有要求他们立刻提供机密情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风险太高。他只是“雪中送炭”,建立一种“友善”且“可靠”的联系。同时,他启动了一项名为“春芽”的计划,筛选了一批背景清白、有文化、渴望稳定工作的年轻自己人,通过正规的招聘考试或内部推荐,尝试进入“经济重整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担任文书、助理等不起眼的职位。
“不要急于求成,”沈清河对负责具体执行的一名老地下党员叮嘱,“让他们像一颗螺丝钉,先牢牢地嵌进去,看清楚周围的齿轮是怎么转的。时候到了,自然会有用。”
资金的魔力正在显现。过去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获取的、关于敌人内部人事变动、政策风向的零星信息,现在有时只需要一顿“恰到好处”的宴请,或者一份“不成敬意”的节礼,就能从某些意志不坚定的官员口中轻松获得。情报网络,正从过去的“被动接收”与“冒险窃取”,逐步向“主动引导”与“利益绑定”演化。
三股力量,如同三条暗河,在申城的地表之下悄然汇聚、奔流。它们承载着“贪婪螺旋”带来的丰厚给养,向着更深处、更坚固的目标,发起了无声的冲击。力量的重铸,并非一蹴而就,但基石已然夯实,锋芒初露端倪。
【第二十二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