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石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将外界最后一丝光线与声响彻底隔绝。汪臧海小队六人置身于一片绝对黑暗与寂静之中,唯有手中火把跳跃的光芒,勉强驱散着周遭浓得化不开的墨色,映照出彼此凝重而警惕的面容。空气中弥漫着那股愈发浓郁的、混合了千年尘埃、冰冷岩石与奇异矿物的气息,吸入肺中,带着一丝凛冽的清醒感。
“都跟紧,注意脚下和四周。”汪臧海低沉的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高举火把,率先向前探索。
门后是一条继续向下倾斜的宽阔廊道,地面和墙壁依旧由那种光滑的黑色石材砌成,打磨得极其平整。与门外隧道不同的是,这里的墙壁上不再镶嵌发光菌石,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深邃的壁龛,里面似乎曾经放置过什么东西,如今大多空空如也,只留下些许积尘。
廊道并不长,前行约三十丈后,眼前景象豁然开朗,以至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站在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天然洞窟边缘。火把的光芒向前延伸,竟无法照到对岸,向上望去,穹顶也隐没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地下世界。而最令人震撼的,是洞窟中央的景象——
一根巨大无比、需要十人合抱的青铜柱,从下方深不见底的深渊中拔地而起,笔直地向上延伸,直刺入上方黑暗的穹顶,仿佛支撑着整个天地!青铜柱并非光滑的圆柱,其表面布满了极其繁复、层层叠叠的浮雕,仔细看去,竟是无数细密的、相互勾连的脉络与节点图案,与之前所见树形符号的脉络体系一脉相承,但规模与复杂程度远超之前任何一处发现!
青铜柱并非孤立存在。无数稍细一些的青铜“管道”或“枝干”,从主柱的不同高度延伸出来,如同巨树的根系与枝杈,连接向四周的洞壁,深深嵌入岩石之中,有些甚至如同桥梁般横跨虚空,连接向黑暗中未知的远方。这些青铜构件表面,也大多刻有类似的脉络纹路,有些关键节点处,还镶嵌着那种能自行发光的矿石,散发出稳定而柔和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将这片地下空间点缀得如梦似幻。
“天啊……这……这是什么?”王琰仰望着这鬼斧神工般的造物,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看下面!”李青指着深渊下方。
众人靠近边缘,小心下望。只见在青铜柱扎根的深渊底部,并非完全的黑暗,而是涌动着一种暗红色的、如同熔岩般的光晕,但并无炽热感,反而散发出一种温润的、磅礴的生命气息,仿佛是大地的脉搏在缓慢跳动。隐约可见,青铜柱的基座深深插入那片暗红光芒之中。
“是地热……或者说,是高度凝聚的‘地气’显化?”汪臧海目光灼灼,他感受到此地浓郁到极致的“气脉”汇聚,“这条‘龙脊’的核心能量,恐怕就源自于此!这根青铜柱,是在汲取和疏导这股力量!”
他们所在的平台,是环绕洞窟壁开凿出的一条悬空栈道。栈道宽约五尺,外侧有低矮的石栏。栈道沿着洞壁蜿蜒向前,似乎通往青铜柱的某个部位,也连接着那些延伸出去的青铜“枝干”桥梁。
“小心前行,注意观察。”汪臧海叮嘱道,他感觉到此地虽然寂静,却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力量,不容丝毫亵渎。
队伍沿着栈道谨慎移动。栈道下方的深渊深不见底,暗红光芒氤氲,给人一种既神圣又危险的感觉。走出一段距离后,他们发现栈道内侧的岩壁上,出现了一些人工开凿的石室。
第一间石室规模较大,里面摆放着一些石台和腐朽的木架,石台上散落着各种奇特的工具——非金非石,形状怪异,有的像是用于测量,有的像是用于雕琢,还有一些类似坩埚和模具的器物,似乎是一个工作间。
“看这些工具的材料……”阿卜杜勒老爹捡起一个巴掌大小、形似罗盘但结构复杂得多的器物,入手沉重冰凉,“和那皮舟的材料很像,但更坚硬。”
汪臧海接过仔细查看,发现器物内部有极其精细的齿轮和指针结构,中心还有一个微小的凹槽,似乎用来放置某种引导物。“这像是一种……极其精密的定向或测量仪器。”他无法完全理解其原理,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惊人智慧。
在另一间较小的石室内,他们有了更关键的发现。石室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和符号,保存相对完好。壁画内容描绘了古人如何定位此地、开凿洞窟、铸造青铜巨柱与脉络网络,以及如何通过观测星辰来校准整个系统的运行。其中一幅壁画显示,有人站在青铜柱的某个特定平台上,手持类似他们在工作间看到的仪器,引导着从深渊底部升腾起的暗红色“地气”,将其注入青铜脉络之中,使其发出辉光。
“他们不仅在利用地气,还在主动引导和强化它!”汪臧海心中震撼,“这青铜柱网络,就像一个……一个巨大的、引导大地能量的‘阵法’或者‘引擎’!”
而最引人注目的一幅壁画,位于石室最内侧。它描绘的不再是具体的活动,而是一幅宏大的、象征性的图景:那棵连接天地的青铜巨树,其根系深深扎入翻滚着暗红能量的深渊(代表大地),树冠则蓬勃生长,枝叶间缀满璀璨的星辰(代表天空)。而在树冠之上,云雾缭绕间,隐约勾勒出了一片悬浮的、宫殿般的建筑群轮廓!
“树顶之上……那是什么?”沙赫拉兹望着那模糊的宫殿轮廓,喃喃自语。
没有人能回答。但这幅壁画,无疑指向了一个更加遥远、更加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离开石室,继续沿栈道前行,他们终于抵达了一处连接着青铜主柱的宽阔平台。平台由巨大的石板铺就,中心有一个凸起的、直径约一丈的圆形基座,基座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同心圆和刻度,与“玉枢洞”的星轨石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为巨大复杂。基座中心,同样有一个手掌形状的凹槽。
而在平台边缘,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石碑上没有任何图案,只刻着几行巨大的、充满古朴力量的铭文。这种文字,汪臧海从未见过,既非汉文,亦非西域常见的任何文字,结构复杂,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这文字……从未见于任何记载。”汪臧海抚摸着冰冷的碑文,眉头紧锁。他尝试用已知的各种语言逻辑去解读,却毫无头绪。这似乎是青铜树文明专用的、记录最核心秘密的文字。
就在众人试图解读碑文和研究中央基座时,赵斥候忽然示意大家安静。他侧耳倾听,低声道:“有声音……从上面传来。”
所有人立刻屏息凝神。果然,从上方那无尽的黑暗穹顶中,隐约传来了一种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仿佛无数翅膀在轻微振动的“嗡嗡”声。这声音并非来自生物,更像是一种……机械运转时发出的低沉共鸣?
声音很遥远,但在这绝对寂静的环境中,却清晰可辨。它来自何方?是仍在运作的古代装置?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汪臧海抬头望向那片吞噬光线的黑暗,心中凛然。他们似乎已经触及了这个古老文明的核心区域,但眼前的谜团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加深邃和庞大。碑文、基座、穹顶之声……还有那壁画中若隐若现的“天空之城”,无不预示着,他们脚下的路,还远未到达终点。
“我们先退回栈道,找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休整,仔细研究这些发现。”汪臧海做出了谨慎的决定。在这神秘莫测的“龙脊之极”,任何贸然的行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小队暂时撤离了中心平台,在附近栈道找到一个易于防守的拐角处驻扎下来。火光摇曳,映照着众人沉思的面庞。深渊下的地脉能量无声涌动,穹顶的微弱嗡鸣如同永恒的背景音。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如何解读碑文,如何理解这青铜巨柱的运作,以及是否要冒险探索那发出声音的穹顶深处,将是他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