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扬州的月色是活的。” 黄平的声音里带着浅笑:“别处的月是挂在天上的,这里的月,倒像浸在水里、缠在枝上,连风都带得几分月的清辉。”
程千烨望着满湖流动的月光,轻声道:“这么看,天下的月色怕是真要多偏扬州几分。”
陈立峰举着手机,镜头稳稳对着湖面,直播间的弹幕正静静滚动。
陈珏望着被月光浸得透亮的柳枝,又看向那片卷着叶尖的桃苗,水幕上的月光恰好漫过这两处,像给草木镀了层薄纱。他沉默片刻,声音轻缓却清晰,随晚风散在水畔: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少女娇美的面庞遮掩不住相思离别眼泪,桃叶眉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话音落时,恰好一阵风过,柳枝垂落的露水珠簌簌滴落,桃叶的卷尖在月光里轻轻舒展。程千烨望着那些被月色浸润的草木,忽然觉得这诗不是吟出来的,倒像是从这湖光月色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妥帖得仿佛本就该在这里。
陈珏的诗句余韵还在水畔萦绕,黄平已红了眼眶,声音发颤:“陈学统,这诗…… 这诗读着心里发烫!我天天守着瘦西湖,见惯了这柳这桃这月亮,可怎么就想不出这样的句子?” 她攥着导游旗的手指微微收紧:“特别是‘二分无赖是扬州’,听着就像有人把扬州放在心尖上疼惜,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这首诗我一时没有太听懂,但是就是感觉,这首诗是为了扬州,为了瘦西湖定做的。”
黄平的话把程千烨给逗笑了,倒是让原本眼眶有些红的黄平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却听到程千烨解释道:“你看岸边的新柳,嫩芽裹着露水珠,风一吹就颤巍巍的,可不就是‘萧娘脸薄难胜泪’?那刚展叶的桃苗,叶尖微微卷曲,像含着点怯生的情态,正是‘桃叶眉尖易觉愁’。”
黄平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恍然大悟般点头:“原来是说这个!我就觉得看着眼熟,可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
“至于‘二分无赖是扬州’,” 程千烨望向满湖月色,语气里添了几分感慨,“这‘无赖’不是说蛮横,是说这月色太偏心,偏要把天下三分明月,匀两分给扬州。你瞧这湖水、柳枝、桥洞,哪处没浸着月光?倒像是月光赖在扬州不肯走,可不是‘无赖’得可爱?”
文学造诣高深,能够瞬间读懂理解诗词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刚刚只是陈珏口占一首诗,短短时间许多人怕是连这首诗都没有听全,就算记住了也很难想到其中的用典以及意象,因此听到程千烨的解读之后,大家才大致了解了这首诗所述的内容,此时陈立峰举着云台拍摄,宫笃定看着直播间屏幕,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太守解读得太清楚了!原来 “萧娘” 是柳树!我还以为是人呢(狗头)】
【“无赖” 是说月亮赖着扬州?这说法太妙了!我刚刚还在想怎么会用无赖这个词呢(尬笑)】
【刚还在猜是不是心上人,原来全是写风景!】
【大失所望,我还以为会有大新闻呢!】
【前面说有私情的出来挨打!这明明是给扬州写的情书!】
程千烨预料到弹幕会起争论,转头对陈珏笑道:“看来不是只有黄导游转不过弯。不过这也难怪,‘萧娘’‘桃叶’原是旧诗里的常用来指代恋人的意象,不细想确实容易往私情上靠。” 他话锋一转,望向水幕中摇曳的柳影:“但陈先生笔下,这两个词早脱了旧意。你看这瘦西湖的柳与桃,年年生发,不就像扬州的百姓?看似柔弱,却藏着生生不息的韧劲,这才是诗里藏的真意。”
黄平听得眼睛发亮:“这么一说我就全懂了!您是把扬州的草木写成了扬州人的模样,难怪听着这么亲。”
直播间的弹幕彻底炸开:
【太守这话点醒我了!是说百姓像草木需要呵护!】
【天民小学!陈学统是想让这 “月光” 照到每个百姓身上!】
【果然能和陈先生对话的只有程太守!这解读太到位了!浅显易懂】
【原来‘萧娘’是意象啊,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笑哭)】
【我还以为是有个姓萧的少女呢】
【冷知识: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陈珏望着程千烨笑着说道:“看来程太守最懂这方水土。”
程千烨摆手道:“是陈先生的诗写得深。寻常人见景是景,你见景却是见得民生。” 他转向黄平,语气里带着笑意,“往后再有人问这诗的意思,你就把今天我这番话学给他们听,这‘萧娘’是柳,‘桃叶’是苗,‘无赖’是月光偏疼扬州,大家便能够理解了。”
黄平用力点头,脸颊因兴奋泛着红晕:“您放心,我这就记下来!往后游客来了,不仅能看五亭桥的月、钓鱼台的框,还能听陈学统这首诗的典故,瘦西湖的底蕴,今日起又厚了一层!”
“这不仅仅是瘦西湖的底蕴,这是整个扬州的底蕴。”程千烨自然知道这首诗的水平,这个时候大家可能还没有发现,但是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多年以后,提起扬州,这首诗便是不可或缺的经典。
沿湖而行,晚风带着荷香扑面而来。黄平引着众人转过一道水湾,熙春台的飞檐便在灯光中显露出轮廓。
“这熙春台是仿着宋代画本建的。” 她指着台基上的浮雕:“您看这些牡丹纹样,都是照着南宋《营造法式》刻的,登台能望到二十四桥全景,是赏夜景的最佳处。”
拾级登台时,程千烨笑道:“早就备了些家常吃食,让陈先生尝尝扬州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