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指尖刚触到那支熟悉的玉兰蕊狼毫混金笔,笔杆上的暗纹便在灯火下泛出细碎金光。周围的喧闹声忽然轻了下去,原本在顶层另一侧交谈的江左世家子弟,听见动静都纷纷围拢过来,以程凤鸣为首的各级官员,尽皆往书案这边凑;楼下船舱里,那些自知级别不够、没资格上顶层的宾客,正挤在挂着实时转播屏的角落,屏上的镜头牢牢对着陈珏的笔尖,生怕错过一个字。
“先生要写了!快拍清楚点!” 陈立峰举着云台相机,手都不敢晃,镜头里,陈珏蘸了浓墨,笔尖悬在素宣上方,目光却望向江面,此时游船恰好又连成一片,灯影在波中蜿蜒,像条火龙。他手腕微沉,墨色便落在纸上【集众舫而为一兮,乃秦淮之所观。】
“好一个‘集众舫’!” 柳敬亭忍不住低叹,指尖轻轻点着案边,“一开篇就把江景的魂抓住了!” 程凤鸣也颔首,目光落在 “众舫” 二字上,若有所思,这二字不正是天民学 “聚众力而成事” 的写照?
陈珏没抬头,笔锋不停,继续写道【借万炬以为舟兮,纵水嬉之更端。波内外之化为火兮,水欲执而火欲寒。】
写完这两句,他抬眼扫了眼江面,恰好有晚风掠过,灯影在水里碎成一片,竟真如 “波内外皆火”,程千年看得直咧嘴:“嘶!陈先生这是把水里的灯影写成活的了!‘火欲寒’这三个字,我当真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
直播间的弹幕早炸开了锅,一条接一条往上滚:
【!!!动笔了动笔了!狼毫笔写赋也太有气势了吧!】
【“借万炬以为舟”!救命!这比喻绝了!】
【这开篇就压得住场!】
【谁还记得去年《岳阳楼记》?当时也是这样,一写出来就传遍大华,这次肯定又是传世之赋!】
【我的评价是,不如《岳阳楼记》一毛!】
【楼上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当时岳阳是什么场景?滕王阁是什么场景?如今不过是一次文会罢了。】
【那种千古雄文,能写出一篇就已经是绕叨天之幸了,哪里是提笔就有的?】
【不过这篇文章也不是凡品,若是其他人写出来,未必没有机会入选今年的曜世华典。】
【还耀世华典呢啊?我更期待今年的《天民汇章》】
【不要尬黑,《耀世华典》的含金量还是有的。】
【我在金陵茶馆看转播,满茶馆的人都盯着屏幕,连茶都忘了喝!】
陈珏笔下愈发流畅,【联则蚪龙之蠢动兮,首尾腹之无故而交攒。散则鹳鹅之作阵,子羌左右下上于其间】接连落下。此时聚着的游船忽然散开,灯影三三两两飘在江面,真如 “鹳鹅作阵”,陆明玥拽着陆明漪的袖子,小声说:“姐姐你看!下面的船真跟陈大哥写的一样!像鸟在飞!” 陆明漪笑着点头,目光却没离开陈珏半分。
【观其蜿蜒与喋唼兮,载万光而往还。俄箫鼓怒生于鳞羽之内兮,楼台沸而虫鱼欢。】
舫中旋律明快,笙歌不绝如缕,与文中交相呼应,相呼应和,好一派盛世繁荣景象。
这句落下,陈珏沉思片刻,四周的喧闹声也随着陈珏的动作渐渐平息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原本行云流水一般书写的陈珏会停顿,但是也都知道这篇文章到了收尾的阶段,目光灼灼的盯着陈珏,想要看一看这篇文章是何全貌。
月光洒下,陈珏长叹一声,手中之笔终究是落了下来。
【彼舟中人之惘恍而不知兮,乃居高者之悉其回环。嗟景光之流而不居子,群动去而一水自安。】
苏墨卿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捧着赋稿,指尖轻轻抚平纸页边角,他在江左以 “唱赋” 闻名,吐字如珠、声调婉转,能把赋里的意境唱得活起来。此时乐师们早已停了奏乐,整个顶层静得只剩秦淮河的水声,楼下船舱里的宾客也都屏住呼吸,盯着转播屏里苏墨卿的身影。
“集众舫而为一兮,乃秦淮之所观 ——” 苏墨卿开口,声调先抑后扬:“借万炬以为舟兮,纵水嬉之更端 ——” 他唱到 “万炬为舟” 时,声调陡然拔高,仿佛真有无数灯笼在眼前铺开;唱 “波内外之化为火兮,水欲执而火欲寒” 时,又故意放缓节奏,尾音轻轻拖曳,像水波晃着灯影,凉热交织。
程千年站在一旁,不自觉地跟着点头,嘴里小声跟着哼,他虽不擅辞赋,却也听出这赋的绝妙,仿佛能看见游船聚散、灯影摇曳的模样。常州唐氏族长唐崇文,手里攥着折扇,扇面上还留着之前题的诗,此刻却忘了扇风,目光灼灼的盯着赋稿上 “联则蚪龙之蠢动” 一句,低声对身旁人说:“这‘蚪龙蠢动’,把游船连起来的样子写绝了,比画还生动!”
“观其蜿蜒与喋唼兮,载万光而往还 —— 俄箫鼓怒生于鳞羽之内兮,楼台沸而虫鱼欢 ——” 苏墨卿唱到这句,声调陡然明快,像真有箫鼓声从游船里涌出来,连江里的鱼都跟着欢腾。陆明玥听得眼睛发亮,拽着陆明漪的袖子:“姐姐!苏先生唱得好好听!像在讲故事一样!”
最后唱到 “彼舟中人之惘恍而不知兮,乃居高者之悉其回环。嗟景光之流而不居子,群动去而一水自安” 时,苏墨卿的声调渐渐沉下来,尾音带着几分悠远,像月色洒在平静的江面上,满场人都跟着静了,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唱完,苏墨卿放下赋稿,满场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柳敬亭走上前,对着陈珏拱手:“玉修,这赋写得好,墨卿也唱得好!‘居高者悉其回环’一句,真是点睛之笔,寻常人只看热闹,你却能看透热闹背后的至理,这才是真学问啊!”
程凤鸣也笑着点头,目光落在 “集众舫而为一” 上,话里有话:“这赋里的‘众’字,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一艘船的灯再亮,也照不亮整片秦淮;几十艘船聚在一起,才能有‘万炬浮江’的奇景。玉修,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没明说 “众力成事” 的天民学理念,但在场的官员和世家子弟都是人精,瞬间听出几分深意,却没人敢接话,毕竟 “聚众力” 这话,以在场众人的身份来说,难免会被有心人大做文章,如今江左刚靠陈珏的诗拧成一股绳,谁也不想贸然点破这层窗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