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年味还未散尽,强子就接到了县委办公室的正式邀请。电话那头的语气格外恭敬:强总,书记想请您来县委坐坐,聊聊产业园的规划。
这是强子第一次以企业家的身份踏入县委大院。记忆中,这里曾是儿时觉得高不可攀的地方。如今,电动门缓缓开启,他的车直接驶入了常委楼前的停车区。
县委书记亲自在办公楼前等候,这个待遇让随行的阿梅都暗自吃惊。握手时,书记笑着说:强总现在是咱们县的宝贝疙瘩啊。
会议室里,县长、分管副县长、各局局长悉数到场。椭圆会议桌上摆放着强子的名牌,位置紧挨着书记。工作人员端上来的不是一次性纸杯,而是白瓷盖碗茶。
强总,书记开门见山,你们这个产业园项目,是今年县里的头号工程。今天把各职能部门都请来,就是要现场办公,有什么困难直接说。
强子深吸一口气,打开准备好的材料:那我就直说了。第一个问题是土地性质变更,老工业区的地块需要调整规划;第二个是电力增容,现有的变压器容量不够;第三个是人才引进,需要配套的住房和子女教育政策...
他每说一个问题,对应的局长就立即回应。国土局长当场承诺一周内完成规划调整,电力局长表示已经向市公司申请了专项改造资金,教育局长保证园区员工子女可以优先入学县重点学校。
这种效率是强子从未见过的。他想起十年前为公司第一个厂房跑手续时,在一个科室门口等了一整天的经历。
强总可能还不习惯,县长似乎看出了他的惊讶,现在我们推行保姆式服务,重点项目一路绿灯。
会议结束后,书记单独留下强子:走,带你去个地方。
车子驶向城郊,在一处山坡上停下。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县城,老工业园区尽收眼底。
三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在老工业区管委会。书记指着远处,那时候这里机器轰鸣,热闹得很。后来国企改制,老厂一个个倒闭...
书记的声音有些哽咽:每次路过那些废弃的厂房,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强总,你们愿意回来投资,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感情账啊。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强子。他意识到,县委的重视不仅因为投资额,更因为这份投资承载着复兴老工业区的希望。
正月十五元宵节,县委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强子被安排在主桌,座位卡上写着强胜五金董事长。参会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回乡过年的本地企业家。
各位乡贤,书记举杯致辞,今天这第一杯酒,要敬强子先生。他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去的企业家们,心里始终装着家乡。
宴会后,县长亲自带着强子参观规划中的五金产业小镇。沙盘上,以强胜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规划了配套企业区、研发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甚至还有一个五金博物馆。
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五金产业基地。县长信心满满。
但强子保持着清醒。在随后与职能部门的对接中,他坚持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
强总,这些手续我们可以特事特办。住建局长好心提醒。
不必,强子摇头,我们要建的是百年基业,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
最让强子感动的是普通干部的态度。一天傍晚,他独自去工地查看,遇到国土局的一个小姑娘还在现场测量。零下的天气,她的手冻得通红。
强总,小姑娘认出了他,这块地有个历史遗留的地界问题,我得重新勘测清楚,不能耽误你们施工。
强子让人买来热奶茶送给现场的工作人员。这种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比任何优惠政策都更珍贵。
二月二龙抬头,项目正式动工。奠基仪式上,县委书记、县长带领四套班子全部到场。强子发言时,看着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曾经的老师、邻居、儿时玩伴,他突然有些哽咽。
我不是什么成功企业家,他即兴调整了讲稿,我只是一个回家的孩子。这份投资,是我对家乡的回报,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承诺。
仪式结束后,书记拉着强子的手说:知道为什么县里这么重视你这个项目吗?因为你不只是在建工厂,而是在重塑咱们县工业的魂。
随着项目推进,强子与县委的互动更加深入。他受邀参加全县经济工作会,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以亲身经历说服更多企业回乡投资;甚至被聘为县中学的职业规划导师。
但强子始终保持着企业家的本色。在一次政企对接会上,他直言不讳:优惠政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能只对我们重点企业开绿灯,要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这番话赢得了在场中小企业家们的掌声。
三月春暖花开时,产业园一期厂房封顶。强子站在厂房顶上,看着脚下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县委送来的贺礼很特别——一幅老工业区当年的全景照片,背面是书记的亲笔题字:勿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这个夜晚,强子在日记中写道:县委的座上宾,不是荣誉,是责任。这份礼遇背后,是家乡人民对复兴的渴望。我们要做的,不是独善其身的发展,而是带动一方水土的共同富裕。
强胜五金在家乡的根,正在县委和百姓的共同期盼中,越扎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