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采样检测后,张磊发现盐滩洼地中部区域的溴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且呈现出圆形分布特征。“这里大概率存在一个大型钾盐矿,而且是沉积型矿层,厚度可能在 30-50 米之间。” 他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直径 1 公里的圆形区域,“咱们在这个范围内布置传感器阵列,重点探测 20-50 米深度,应该能精准找到矿层位置。”
勘探小组按照张磊的规划,在目标区域布置了 20 个无线地质传感器。三天后,三维地质模型清晰地显示出地下 35 米处存在一层厚度达 40 米的钾盐矿层,矿层纯度在 85% 以上,储量保守估计在 100 万吨以上。“成功了!这是赤漠发现的首个大型钾盐矿,而且纯度高、开采难度小!” 张磊看着屏幕上的矿层图像,兴奋地跳了起来,队员们也纷纷击掌庆祝。
这一发现让基地所有人都为之振奋。钾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钾肥原料,国内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而盐滩洼地的钾盐矿,通过万倍具现后,能为国内提供 100 亿吨高纯度钾肥,足够全国农业使用 50 年。“张磊的专业判断,为咱们基地又增添了一项核心资源!” 林舟在庆祝会上说,“接下来,咱们将组建专门的钾盐矿勘探队,由张磊担任技术负责人,尽快完成详细勘探,启动开采计划。”
张磊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队员掌握地质勘探技术,才能支撑基地长期的资源开发需求。因此,他主动提出开设 “地质勘探技术培训班”,为基地队员和支援团队成员传授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
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就在基地的会议室举行,20 多名队员报名参加。张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沙漠地区常见矿产的地质特征、勘探方法和设备使用技巧,还结合自己在青藏铁路勘察和赤漠勘探的案例,分享了极端环境下的勘探经验。“在沙漠中勘探,首先要学会识别地形特征,比如铁矿脉通常出现在岩层断裂带,钾盐矿多分布在古湖泊洼地;其次要注意设备防护,风沙大的时候要及时关闭传感器,避免沙尘进入影响精度。”
实操教学环节,张磊带着学员们来到种植区附近的空地上,现场演示 “探地者 - 3 型” 系统的使用方法。从传感器布置、设备调试,到数据采集、三维建模,每个步骤都亲自示范,还让学员们轮流操作,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传感器埋入时要保持水平,不然会影响信号接收;数据采集时要避开正午高温,防止设备过热死机。” 张磊手把手地指导学员,“遇到地质异常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采集几个点的数据,交叉验证后再判断。”
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重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提问。基地队员小李之前负责协助老张勘探,一直觉得地质勘探 “高深莫测”,经过张磊的指导,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传感器和分析基础数据:“张磊老师讲得太详细了,以前看数据一头雾水,现在终于能看懂地质图像了,以后咱们也能自己找矿脉了!”
除了现场培训,张磊还整理了一份《赤漠地质勘探实用手册》,手册中详细记录了沙漠地区常见矿产的勘探方法、设备操作指南、数据解读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还附上了黑石峡谷铁矿脉和盐滩洼地钾盐矿的勘探案例,方便队员们随时查阅学习。“这份手册是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基地的实际情况整理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快速提升勘探能力。” 张磊将手册分发给每位学员,“以后咱们团队每个人都能成为‘地质勘探能手’,为基地发现更多资源。”
在张磊的带动下,基地的地质勘探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越来越多的队员能独立完成基础勘探任务,联合勘探队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在最近一次对赤漠东北方向的勘探中,学员小李通过学习到的技术,发现了一处小型铜矿脉,虽然储量不大,但纯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发现矿脉,太有成就感了!” 小李拿着勘探报告,兴奋地对张磊说,“感谢你传授的技术,让我也能为基地做贡献。”
张磊在基地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和尊重。他不仅凭借专业专长为基地发现了重要资源,还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带动团队能力提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赤漠探矿先锋”。林舟在团队会议上正式宣布,任命张磊为基地地质勘探部门负责人,全面统筹铁矿、钾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工作。
“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为基地勘探更多优质资源,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张磊在接受任命时说,“赤漠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地,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团队的力量,就一定能发现更多宝藏,为国家的资源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
如今的张磊,已经完全扎根在赤漠基地。他每天要么带着勘探小组在野外工作,要么在办公室整理数据、编写报告,要么给学员们上课,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休息时,他会和队员们一起在公共活动棚聊天、下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遇到其他队员有困难,他也会主动帮忙,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张磊不仅专业能力强,人品也特别好,跟他一起工作特别踏实。” 老张这样评价他,“他刚来的时候,我还担心不好配合,没想到他不仅谦虚好学,还愿意分享技术,现在我们已经成了最好的搭档。”
夕阳下,张磊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远处忙碌的勘探车队和生机勃勃的种植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选择回到赤漠基地是正确的,这里不仅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还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胞一起,为国家的事业奋斗。“赤漠的资源勘探之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未知的矿脉等待我们去发现。” 他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远处的盐滩洼地,夕阳为盐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里的钾盐矿勘探工作即将启动;黑石峡谷的铁矿开采区,运输轨道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张磊知道,自己和团队的使命,就是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为基地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书写属于他们的 “探矿传奇”。
此时,专属通信渠道传来国内的消息,国家将为基地再调配一套更先进的 “深部地质勘探系统”,支持赤漠深层资源的勘探。张磊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