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我站在一处高墩上。高墩的前面是一条很宽的河,或者是江?灰蒙蒙的一片,我似乎看不太真切。水面上升起一根一根的水柱,像是有炸弹被丢进了水中。高墩的后面却是喊声震天。我听不清是在喊些什么。天空似有闪光弹划过,留下了一条一条亮闪闪的痕迹,却没有声音传来,传入我耳朵的只有高墩后面的叫喊声。我只能听出是人的喊声,却听不清叫喊的内容。我似乎很焦急地在等待着什么,我朝发出叫喊声的方向望去,灰蒙蒙的一片,看不清有人的影子。我似乎有些明白,后面的叫喊声是有人在追我!为什么要追我呢?我却不是很明白。但是叫喊声仍然让我心惊肉跳。我看看高墩的周围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我正彷徨无计时,却发现脚底一陷,掉进了一个坑中。总算有了一个掩体,我心中有些暗喜,却不料一阵震耳欲聋的夯地声,一声重似一声的朝我接近。我探出掩体瞄了一眼,一个庞然大物戴着两只探照灯,正一步一步朝我走来。我不认识这是什么,冷汗却已被吓出了一身……

我不知道项羽在英雄末路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后有追兵,前有长江阻挡,那一份的悲观失望是免不了的!什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当年楚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后人强加给项羽的英雄气概。其实,哪怕是英雄,遭遇了末路的那一刻,必定也是气短的!不然,项羽为什么要在垓下自刎?自刎也罢了,为什么还要让虞姬同去呢?从这一角度看,项羽确实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至少他的私心还是很大的!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吗?恐怕也不尽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信心的人,自然也没有了英雄的光环。自己结束生命的人,再英雄也只能算是狗熊。

在自杀与被杀的问题上,我一直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太赞赏。失败了便失败了,是英雄,应该是大不了从头再来。动不动就切腹,似乎只有切腹了才能让英雄修成正果,才能让英雄的称号实至名归,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能直面失败,面对失败就让自己走绝路,这如何能算得上是英雄的行径!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而且,贵族永远斗不过流氓。看历史的书籍多了,这一种疑惑却总是在我的心头盘桓不去。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原因呢?秦末的楚汉相争,出身贵族的项羽尽管屡战屡胜,和出身于市井的刘邦虽然是屡战屡败,但是最终的问鼎者是刘邦而非项羽。元末的英雄起四方,其中不乏有一方的诸侯或者土豪,但最终大宝还是被出身于乞儿的朱元璋收入囊中。这样的例子恐怕还真是不胜枚举。我有时常常想,是不是天意如此?

天意讲究的是平衡,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贵与贱的平衡。生来贵的人由贵入贱,生来贱的人由贱入贵,由此演绎着贵与贱的轮回?在这个轮回的背后,是财富的轮回?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斩”也罢,“不过”也罢,无不预示着财富的轮回。富的人家不会一代一代永远富下去,贫穷的人家也不会一代又一代地永远贫穷。只是人生太短了,常常看不到这种财富的轮回。

造成贵族斗不过流氓的原因,恐怕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贵族大多都是能断文识字的,有文化的人自然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多一些。这种熏陶的结果,便是被所谓的礼节和规矩束缚了手脚。而流氓大多都目不识丁,自然不可能受太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熏陶,流氓心目中的忌讳便少了许多,什么礼节、规矩、章法,对于流氓来说,全无概念。他的目标很清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也很直接,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去束缚他。

为达到目的,他自然可以不择手段。这就如同两个武术高手过招,按照武术套路,一拳一脚往下打的武师怎么可能敌得过拳脚上全无章法的武师?知道对方这一招之后便是那一式,出其不意地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位出拳或击掌或踢腿,岂不是让对方手忙脚乱?所以,墨守成规的人,绝对斗不过机窍百变的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也是毫无悬念的!

笼子里的电视中正在热播电视剧《亮剑》。这是一部描写抗战的连续剧,它的主题是,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勇者胜。

对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几十年来评论或描写的书籍汗牛充栋。文艺作品的欣赏,当然不能当作历史来读。一直说,对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源于生活是没有错的,但是高于生活的文章却是做得太足了!

日本侵华是在中国内忧深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的争斗已经延续了多年,造成了哀鸿遍野。其实也不能说是逐鹿中原。那时,国民党已经掌握了中原,掌握了政权。国共之争,实际上是执政党和在野党之争。党阀之争带来了民不聊生,战争连年不断。正是国内战争烽起,才给了日本侵华的机会,触动了东瀛小国蚕食中国的步伐。执政的国民党无暇他顾,才让日本的计谋连连得逞,中国的东三省被他们收入囊中。

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看,执政者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从执政党的位置来看,这个思路的提出,却让他陷入于被动之中。当国内矛盾的主要地位渐渐被民族矛盾所取代时,执政党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抵御外辱上才是王道,可以借此号召民众,万众一心抵御外族入侵才是!可能是经过连年的征战,在执政者的眼中,在野的、敢于跟他武力相争的共产党已经处于穷途末路,打算借此一鼓作气,收拾了残局之后再回过头来集中精力应付民族矛盾。

从执政党的角度看,这样的策略似乎没有错。这应该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全部内涵了。但是,这样的策略却是一柄双刃剑,让执政的国民党在民众面前失分,尤其是东北军不战而退至关内,更等于将国民党自己置在了火上烤。张学良的东北军布防在华北一带,蒋介石的原意应该是东可以扼守山海关,西可以防止共产党的武装往华北流窜。

其时的共产党武装确实已被压制在了一个狭小的地带。但是,在共产党中确实也不乏有智谋高超之人。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又针对外族入侵的局势,组织大部分队伍跳出了国民党的重围,只留小部分队伍在南方以为牵制。在执政者眼中的石达开式的溃退,在共产党的战略口号中却是“北上抗日”。作为在野党的共产党提出的抗日口号,却是顺应了民心。哪个老百姓愿意当亡国奴,让执政的国民党在民众面前再一次失分。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有将老百姓比作水,将统治者比作舟,所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实,只有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时,这样的比喻才有比较贴切的现实意义。太平天国时期的石达开,因为那次大迁徙全军覆灭。共产党的武装,却在这次大迁徙中终于站稳了脚跟。虽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而且,只占据了一个“三管三不管”的狭小地盘。留在南方的那一部分队伍,也已化整为零,分散在崇山峻岭和贫穷地区之中。

但是,饶是处于如此劣势的共产党,因为提出了“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对外抗日”的口号而很快赢得了民心。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官府的号召力是肯定得听从的。在野的共产党,被执政的国民党一直斥之为“匪”的共产党,因为一句口号而赢得了民心,可见抵御外辱已经实在到了被逼迫的地步了。后来的历史进程便充分地应验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古话了。

如果此时的执政者放下身段,主动提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恐怕尚能在民众面前恢复形象,在政治谋略上还不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但是在这方面,执政者却不能伸屈自如。一方面,他可能认为由他主动提出与共产党合作是太抬举这个在野党了,因为从当时国内的局势看,他的一统天下目标差不多已经达成,再弄出一个与他平起平坐的政党来,容易动摇他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从力量的对比来说,也确实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共产党只剩下小股武装,根本难成大气候。如果处于合作的地位,共产党很可能借机坐大,这对他可是得不偿失了!

他的顾虑是对的。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却是欠缺的;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是嘴上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脚下使的绊子却要越使越狠心!在桌面上是一个虚怀若谷、谦让有礼的政治家;在桌子底下应该是一个流氓,一个无赖,这样才能智珠在握,稳操胜券!在全国民众抗日声势沸腾,东北军的张学良抵挡不住民众的“不抵抗将军”声讨中,东北军终于联合了西北军在西安实施了对执政者的“兵谏”,史称“西安事变”。张学良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这个名头看来确实得来非虚。单从这一次草率的行为便能断定,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兵谏”确实让他挽回了在民众中的声誉,但是却将执政者推倒了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执政者被动地接受了国共合作,这等于是逼着他吞下了一坨老鼠屎。张学良今后的日子,还能好过吗?但是,在张学良的眼中,他虽然实施了“兵谏”,最后“兵谏”也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执政者与他毕竟是拜把兄弟,总还有那一份“兄弟义气”在,执政者不见得会对他怎么样。看来,作为民国公子的他,实在是不知道人心的叵测了;也不知道西方的那句谚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在他坚持要亲自送执政者回南京时,他肯定没有料到等待他的是什么。执政者一到南京,政治家的手段便使出来了:张立即被软禁。张学良此后的人生,便一直笼罩在被软禁的阴影中了。我不知道被软禁中的张学良想得最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在他老去之时,对他的一生作如何感想。

但是,“西安事变”却给共产党赢得了生机。根据国共合作的谈判条件,共产党的武装被编入了政府军序列,在北方的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俗称“八路军”。之所以被称为“八路军”,是因为国民党的军队原来是以“路”为建制的,后来才改为以“集团”为建制。第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以林彪、刘伯承、贺龙为帅。在南方的游兵散勇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俗称“新四军”。一个集团军加一个新四军,总共也就近三万人。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有几百万人,这力量悬殊是一目了然的。

国民武装已经被编入了统一序列,国内的“速战速决”舆论烟嚣尘上。日本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又对华北虎视眈眈。“速战速决”的结果却不是共产党所希望看到的。如果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已编入政府军序列的共产党武装很可能会被拉去正面战场,其结果必定会不尽如人意。当初执政者同意将共产党的武装编入政府军序列时,肯定也是作如是想。为什么不利用民族战争来消耗共产党的实力呢?

共产党的掌舵人却适时提出了《论持久战》,言之凿凿地说:对日战争只能坚持持久战的方针,才能拖垮日本小国。这在理论上是不错的。一匹狼终归斗不过一头大象,大象如果采取拖的方法的话,拖也能将急于求成的狼拖垮。但是,背后的目的也是明显的,共产党只能在“拖”字诀里赢得时间,才能达到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的目的!日本侵华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之后的国共合作,又为共产党武装的发展壮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统观局势,一个谋略家已经产生。

被编入了政府军之后的八路军,在战术上也是机窍百出。一次平型关大捷,便奠定了共产党正对日作战的正面形象,然后很快分散了部分队伍,奔赴各地去开展游击战,实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根据地。这一方面可以牵制日军的有生力量,配合正与日军迎战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另一方面却能迅速发展自己的武装,既有光辉的正面形象,又有悄无声息发展自己的内在机会,这实在是一个成熟的谋略家的极致展现了。

香港的《凤凰周刊》上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吗?在我看来,与其是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倒不如说是时势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创造了这一段历史。共产党作为在野党,可以将正面战场推给执政的国民党;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却不能将正面战场推给在野的共产党!历史的发展常常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也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在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自己的位置的必然定位,理论上不可改变,道义上不能改变,现实中无法改变!

共产党的武装在悄无声息的壮大,国民党的武装却在轰轰烈烈地消亡。此消彼长,国内的局势正在发生转变,也许国民党的元老汪精卫已经看到了这种局势的不可逆转,提出了他的“曲线救国”理论,仍然循着那条利用日军牵制共军,最后消灭共产党的老思路。但是,作为执政者却不能附和汪精卫的理论,这就导致了蒋与汪的分流。蒋汪分流,从全国的局势来说,对蒋是雪上加霜,更助长了那一份此消彼长的态势。执政者当然不肯坐以待毙,所以才有后来的对共产党的批评:游击游击,游而不击!

为了赢得舆论,共产党发动了“百团大战”。所谓的“百团大战”其实仍然不是正面的遭遇战,而是破袭战和骚扰战。意在扰乱被日军占领的后方,其目的仍是牵制日军的力量,截断日军的给养。那时,日本已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打通中国沿海交通线上,以配合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作战。战线已经拉得足够长,尽管“百团大战”在牵制日军战线的延伸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百团大战”毕竟显示了共产党武装的实力。所以,后来有历史学家说:“百团大战在战术上是成功的,牵制了日军,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成功抵抗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战略上却是失败的,它过早暴露了共产党的力量。”这句话很中肯。

我不知道是谁提议实施“百团大战”的?“百团大战”是由彭指挥的,但实施“百团大战”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影响舆论导向。彭只是一介武夫,策略上他不可能想得那么深远,更不会考虑到过早地暴露已方力量之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足以影响掌舵人的养精蓄锐意图。果然,“百团大战”之后,社会舆论一片惊呼:“没想到啊,没想到,曾经被国民党追得四处逃窜的兔子,在短短几年中已长成一只呲牙咧嘴的大老虎!”

这能不引起执政者的惊觉吗!他一直担心共产党会借此坐大,不知不觉中还真的是坐大了!于是就有了共产党的新编第四军在安徽的皖南被围歼的“皖南事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负责人因此写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其实,这是一次政治斗争。政治对手之间的争斗,肯定是同室操戈。在政治家的争斗中,恐怕没有冤不冤的说法。冤的,只是沙场上屈死的魂灵。

一直以来,成王败寇。只是这七千多人的队伍,消失在兄弟部队的手中,而且,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确实够令人惋惜的!我不知道当初执政者下达这道围剿命令时是怎么想的,是怨恨共产党的武装发展的太快了吗,还是怨恨这七千多人的武装没有能像他的部队一样直接奔赴去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正如三国时的曹植所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是能想像得到“豆在釜中泣“的悲声的。只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也只是有着足够的铁石心肠罢!

“新四军”被围歼,共产党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军长叶挺被俘,政委项英被害,但是这支军队的番号却不能丢。共产党很快便任命新四军的军长和政委,重新扯起了“新四军”的大旗。

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岂止只是一场战争史。更是一场政治角力的历史;是一场逐鹿中原的历史。不是电视剧《亮剑》所描绘的那么简单和直截了当。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建国之后拍摄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将八路军作为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主角?其实,正面战场上的那些大战,都是国民党的部队在做先锋,什么台儿庄大战,什么湘潭大战等等。共产党的武装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之后的林彪平型关大捷,也只是伏击了日本一个联队的辎重部队,并不能算是日军的正规作战部队。

但这些影视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形象和信息,(……此处略去18字),国民党的军队要么搞摩擦,要么克扣甚至是停止武器弹药的供应!日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真让我觉得有些胜之不武了。日军真的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吗?如果真的是不堪一击的话,为什么要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政治目的的宣传,实在是不值得推敲。

在故乡小镇北边发生的那一次战斗,虽名不见经传。但按我父亲的说法,说都是一些身背大刀、头戴蓑笠的兵。起先我还一直以为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共产党军队的形象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源于历史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曲带给造型师的自然联想?

但是,平型关之战中共产党的军队士兵拿大砍刀砍那些铁制的辎重倒是确实的,谁认识这是一些什么东东,能冒出火来,能将人炸死,肯定便具备了妖孽的性质。所以,大刀片的把手必定得系上一块红巾。系红巾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降妖除怪,这颇有一些义和团运动中拳民的套路。这样的队伍,能与日本的钢铁大军对决吗?恐怕这才是日本不可战胜神话的由来吧!

故乡小镇北边发生的那一次战斗中,参战的中国军队是四川兵,俗称“川军”,是国民党部队中算是比较凶悍的队伍,应该是中日双方淞沪会战的延续。但是,再凶悍的队伍也抵挡不住日军的烧杀掳掠!日军最后是用汽艇驮了一些为天皇捐躯的士兵离去了。但是,国民党已撤至故乡小镇的县党部也被捣毁了。梅花洲的房屋被烧掉了不少,父亲家的房子也烧掉了。小镇西侧的徐八房连片的房屋被烧成了断垣残壁。后来虽经长时间的陆续努力修补,在我幼年时仍能从墙壁中的过梁上看到被大火舔舐过的痕迹。

按照父亲的说法,父亲被烧的家前面有一口很大的池塘,池塘前面才是那个“三步两爿桥“。我后来负责旅游工作时,曾去那儿考察过。那口很大的池塘已经不见了踪影,一大片芦苇在春日的阳光下摇曳。风中的枝叶沙沙作响,芦苇丛边有一条明显的堤坝,堤坝上有着三两枝桃树,花开正艳,给了我许多的感慨,颇有一些沧海桑田的意味。

抬头望去,西边的那一棵高大的千年银杏郁郁葱葱地依旧耸立在那儿,撑开的树冠像是一把巨大的伞。它能经得住千年的沧桑,却挡不住千年岁月的流转。河西岸的那一棵稍微小一些的银杏树,正与河东岸这棵银杏树隔河相望,似乎是妻子一直守望在丈夫身边,一副忠贞不二的神情。

一个国家有多少故事,一个小镇也必定有多少故事。银杏树见证了世道的变迁,自然也见证了小镇的变迁。银杏树不会去评判世道的是或者非,它经历的多了。也许在它的心目中,是也罢,非也罢,世人自明,并不需要它去评判。再说,评判了又怎么样呢?历史并不会因为后人的评判改变分毫。虽然说,历史总是由成功者来书写的,而不会任失败者去将黑书写成白,但也不见得会由着成功者将白写成黑。

听说,改革开放之后,当年的那个小城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从台湾回来过,还专门去了故乡小镇的当年那个被修葺过的县党部临时驻地。那些房梁上的焦痕肯定会让他追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也能让他回忆起那些死于日本人枪下的他的同事们。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当他面对故景时,我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也许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吧!是啊,除了感慨,还能怎么样呢?我不知道他如果有幸看到这部电视剧的话,会作如何想?

胜利者,总希望被击败的人也是一条好汉,而不是一个懦夫。我不知道编剧有没有想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日本的军人足够彪悍,这可以从美国的那部描写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大片中看出端倪。同样是一部描写二战的影视作品,其中的优劣却是立判!在美国人拍摄的作品中,胜利者和失败者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常常是失败者一开始往往占了上风。如此地铺陈故事,才会让人感觉到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比较符合现实中的真实。

但中国人拍摄的作品中就不同了,胜利者始终是胜利者,失败者始终是失败者,不管失败者如何的努力,一切努力终将归于失败。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还是影片中能否通过审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不清楚个中奥妙。也许这个奥妙并不足以为外人道,但是,制作人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作品一开始便会给人以一种虚幻的感觉?倘如侵略者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大半壁江山会任人长驱直入?如果日本军人手持利器真的斗不过中国军人系着红布的大刀片,抗日战争要坚持八年?其实,抗战岂止是八年,如果从日军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算起的话,应该是十多年吧!

《亮剑》正在热播,换来了笼子里的人的阵阵欢呼。这是一种空虚的欢呼,也是对这段历史无知的欢呼。电视剧果然不能当作历史看,但,太离谱了总会让人感觉虚假的难以忍受!我把它当作苦药喝。虽然我的身心健康,并不需要这一份苦药去医治,打发眼下的无聊是可以的,但是要与它较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这部电视剧情节的铺陈和转换,在细小的生活场景中引发的那一份跌宕起伏,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背景下将平凡的生活赋予特殊的历史意义,却还是有些触动了我。我不知道,它不知是不是在悄悄撬动着我心智的大门。它的夸张的描写,我把它当成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来读;它的神神叨叨,我就把它当成神剧来欣赏好了。这样倒也算是让我摆脱了一开始的那一份厌恶。

我不知道我的这一个摆脱,是不是也算有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还是在笼子里待得时间久了,我的思想已与外界严重脱节,思想已经容易受到钳制?或者,我的思想已经极度空虚,迫切需要有东西去填补?这是一种让我吃惊的迹象,这种迹象对于我来说,可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如果我的内心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充塞的话,我岂不是跟笼子里的人一样地成了行尸走肉了吗?

看《亮剑》让我产生了一系列的联想,我的思维在上下几千年中纵横,我知道我对历史很欠缺,所知道的常常是一鳞半爪,不能成片,不成系统。这可能是我看书一直比较杂的缘故。我得好好理一下思路,为我心中常常存在的那一份期望作准备了!与其是任由思想越来越空虚,倒不如自己设法充实自己。

整个抗战的历史,确实是一个政治较量的历史,也是策略比较的历史。但是,因为地位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也绝然不同。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历史地看待这场战争,中国虽然牺牲了几千万同胞,在野党却由此坐大。战争终于成全了在野党,历史也终于选择了新的执政者。可是,不管后人如何评说,被替换了的执政者仍然成就了他的历史功绩。他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一个民族英雄。任何的戏说,似乎并不能动摇他的历史地位,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我老姐实在太有钱了一不小心嫁冤家重生学神有系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大佬啊特级诡兵焚烟散镇国战神我被男神克死后赘婿出山豪门大少的私宠妻穿越之喜当红娘老婆你说实话,孩子到底是谁的?后海有家酒吧妙贞不可言四合院:离谱!我竟然有无限肉吃花开春暖我的26岁总裁妻子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开启逆袭人生!传奇垂钓:开局钓起十斤大鱼开局获得剪纸术情痒女施主请留步人在海贼,召唤美漫天神诀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无极异界游相宝2:秘物田园小当家死人经都市最强神龙天庭典狱长巨星夫妻都市之至尊狂少影帝总是贪恋我的美貌重生九零全能学霸重生后郡主被权臣勾引啦江山尽风流我在黑道沉浮的日子高手寂寞3我即天意软妹写手成神记从昆仑走出的绝世强者天命大反派:从吊打男主角开始崛起签到十年:灵气终于复苏了!极品婆婆的重生之路别慌,学霸老爹和我一起穿越了梦回之苟在深圳做房东幽幽情丝三千泪仙途外卖:凡心不灭炼器祖师讨厌女人少奶奶每天都在崩人设
315中文网搜藏榜:都市之归去修仙稼穑人生最强小村医重生八零之军少小萌妻同路人,平凡十年御灵:天使女仆总想把我养成废人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贾张氏坐牢穿到八零后我成了锦鲤末日?宅舞冒险出道即是巅峰1979全民:开局觉醒sss级召唤天赋我为猎手重生八零:肥妞翻身记逆习大老婆开局东京维修工,邻居太太爆奖励不负荣光,不负你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盛婚甜宠:先生,早上好变身:武道女帝惯着他治愈他娇妻得宠:盛少别乱来柳条兄弟之兄弟故事会王妃又又又去除妖了恋爱后,学霸她成了撒娇精都市仙主随机职业体验,满级人类震惊网友重生之我是神君万亿打赏金,我在抖音称王!豪门权少密爱成瘾绝色总裁的贴身高手返穿你与流年皆不在重回1998当富翁开局零分学渣,你让我逆袭清北?奉旨抢亲,纨绔太子喜当娘多子多福,我打造三千校花女团!高三毕业后,我拿万族做口粮!团宠大佬你马甲掉了超品战兵红颜三千特种兵王在都市拥有无敌空间后,成为吸宝人的我极品透视妖孽狱神归来对首席大人的攻略争夺战浅浅系统:至高无上话语权重回八零小辣妻法庭索赔1400万,你疯了?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主角墓园我就是许愿神我在警察局修仙半岛之滞留南韩我惊艳所有人开局网恋奔现美女,怎么是个邪修生活玄学实录有钱人的快乐,我感受到了神医胡老扁出马:济南奇闻我只是小透明,不是你老婆穿越80我在黔东南当猎户让你卸甲没情绪,两巴掌后情意绵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校花大小姐的贴身保镖大三我开启了神豪生活我的卡组画风清奇病娇纯爱故事合集亿万逆袭:从天台到股神两界:离婚后,我在异界造反华娱通天代,开局拿下范小胖让你复读冲清北,你成王牌飞行员高武:舍命一救,女神成为我老婆国运禁地:我,刺客柒都重生了,做老千不过分吧?离婚后,前妻跪求我神医救命混在异调局里的绝世妖孽风雪狩猎知青岁月从荒野独居开始的野王之路!从漂亮国卖军火开始无法无天娱乐:单手压加特林,这小鲜肉?重生之四合院人生华娱2002:从港岛北上学导演璀璨星河唯你是光单身后,我的身份震惊富婆姐姐圈从古武到道祖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斩神:混上编制的路明非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机械暴君,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龙西念的108座人生巅峰特种兵王在荒岛:开局救下女明星焰城顶点全球诡异:开局百亿鬼币买爆冥界超凡觉醒,开局获得三昧真火赚钱是工作,修仙是生活穿越监狱长,开局召唤刘华强我靠钓鱼开天门幻梦边缘之古希腊女神唤醒纪1982从校园到大哥的枭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