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柴府的气象,在京东东路一带是独一份的。不说别的,单是府门前那对汉白玉狮子,就比州衙的高出半截,鬃毛卷曲如波浪,爪下绣球滚着暗纹,一看便知是前朝内府的物件。
往里走,三进三出的院子套着跨院,青砖铺地缝里长不出半根杂草,回廊上雕着“富贵牡丹”“松鹤延年”,虽不似王府那般张扬,却处处透着百年世家的沉厚。
后罩房里,藏着柴家真正的家底。十二间库房堆着从江南运来的绸缎、淮西的粮食、漠北的皮毛....管事说,这些都是柴家祖辈历年积攒下的,单是存粮,便够府里上下吃三年。
还有深入地底数十丈的密室中,存放着柴家真正的底蕴。两间装满了金银珠宝,两间专放兵器——枪杆是檀木的,刀刃淬了寒光,虽不及军中制式精良,却也足供百人武装。
这日午后,柴进正坐在正厅的梨花木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串蜜蜡佛珠。他穿件月白杭绸直裰,外罩件石青万字纹比甲,腰间系着玉带,脚下是粉底皂靴,虽已年过三旬,却生得面白无须,眉眼间带着股读书人的斯文,只是偶尔抬眼时,那目光里的磊落,才显露出几分江湖人的侠气。
廊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接着就见管家柴忠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些为难:“大官人,府门外……又来了上门求助的灾民,说是来投靠您的。”
柴进放下佛珠,眉头都没皱一下:“既是灾民来投靠,你就直接安排了就是,叫后厨备些热粥,让他们先吃饱了,有余力的把他们安排去庄园做工”
“可……”柴忠咂咂嘴,“这已是本月来的第一百八十七个了。近来黄河溃堤,逃难的越来越多,府里的存粮……”
“存粮存着,不就是为了应付这事?”柴进站起身,声音朗朗,“当年太祖爷给咱柴家丹书铁券,可不是让咱只顾着自己享福的。去,再开一仓,在府门外搭个棚子,凡是来的难民,都可以让他们吃顿饱饭,愿意投靠我们的,也可以尽量收容。”
这话刚落,就见屏风后转出个小小的身影,正是柴承乾。他刚在后院看完《新唐书》,听见父亲的话,脆生生道:“父亲说得是。只是光给米不够,那些带伤的、生病的,还得请郎中来看。”
柴进见是儿子,脸上露出笑意:“承乾说得对。柴忠,再去请两个郎中,就在棚子边设个医案,但凡有伤病的,都给治了。”
柴忠应声去了。柴进摸着儿子的头,眼里满是欣慰:“我儿才六岁,就有这份心,将来必成大器。”
柴承乾却没接这话,反而仰起脸问:“父亲,您说,这些难民为什么会逃难?”
“自然是黄河溃堤,家没了。”柴进笑呵呵说道,面对自己的独子,柴进是非常耐心的。
“那黄河为什么会溃堤?”承乾继续说道。
柴进一怔,随即叹道:“年久失修,加上今年雨水大……”
“那官府为什么不修?”柴承乾追问,小脸上满是认真,“朝廷每年收那么多税,难道不够修河堤的?”
这话问得柴进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想说“朝堂有朝堂的难处”,可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那些话却堵在喉咙里。
是啊,为什么呢?他常年结交江湖人,早听说江南水灾时,官府不仅不治水,反而趁机搜刮民财;西北旱灾,赈灾粮被层层克扣,到了百姓手里只剩半袋沙土。
正说着,忽闻府门外一阵鼓乐声,原来是沧州知府带着幕僚来了。这知府姓王,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官,虽然没有太大才能,但是为官也算清廉。
王知府一进院就拱手笑道:“柴大官人,听说你又在开仓赈灾,本官是特地来府上感谢你的。”柴进忙请他进去大厅,分宾主坐下。王知府喝了口茶,两人又聊了一下黄河决堤和灾民的事情。
这时候王知府才注意坐在一边读书的柴承乾,笑道:“柴大官人,我早听说令郎三岁能读诗,五岁通史,如今连州学的先生都夸‘后生可畏’,现在看来,这番心性,确实是读书的好苗子!”
柴进对着读书的柴承乾说道:“承乾,还不来拜见知府大人!”柴承乾放下书本,走过来对着王知府行了一个学生礼。
王知府说道:“承乾小郎君,听说你是河北神童,我今天也考你一个问题。你说,这天下要如何才能安稳?”
大厅的人都笑了,只当是老知府逗孩子玩。谁知柴承乾却敛了敛衣襟,正色道:“学生以为,天下安稳,在君,在臣,更在民。”
“哦?”王知府来了兴致,“细说听听。”
“君需明,不偏听,不妄为,以百姓之心为心;臣需忠,不结党,不贪腐,以家国之事为事;民需安,有田种,有衣穿,有饭吃,自然国泰民安。”
柴承乾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就像唐书上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是水,朝廷是舟,若是水不安宁,舟岂能稳?”
这话一出,满厅皆静。王知府手里的茶盏停在半空,半晌才长叹一声:“好一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老夫为官三十年,竟不如一个六岁孩童看得透彻!”
他放下茶盏,对柴进拱手道:“柴大官人,令郎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是国之栋梁!”
柴进脸上笑着,心里却泛起一阵复杂。他知道儿子是神童,可这番话里的忧思,远超一个孩童该有的心智。
送走王知府后,他拉着柴承乾的手,沉声道:“承乾,有些话,不是你该说的。”
柴承乾却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父亲,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去年黄河溃堤,若官府早修河堤,何至于百姓流离失所?前年辽国扣了咱们的商队,朝廷只会送岁币,不敢出兵,难道这就是安稳?”
柴进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重重叹了口气。他望着院子里那些来来往往领粮的难民,又看看儿子那双清澈却藏着锐利的眼睛,忽然觉得,这看似平静的天下,恐怕真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