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十五年二月的应天,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吴王府的书房内却弥漫着一股炽热的躁动。朱标身着青色常服,端坐于紫檀木书桌后,面前摊开的宣纸之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与官职——左春坊大学士、左庶子、左谕德、右中允、右赞善……每一个职位旁,都标注着对应的人选,皆是他当年担任太子时的东宫旧僚。

“殿下,左春坊的官员名单已核对完毕,皆是当年跟随您监国的老部下,其中左庶子李博、右谕德张彦,当年更是多次为您草拟奏疏,深得您的信任。”站在桌前的前东宫司直郎王敬,手持一份名册,躬身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主簿厅的主簿周霖,录事陈安,也都是忠心耿耿之人,愿意为殿下效力。”

朱标抬手拿起名册,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熟悉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些人,曾是他东宫班底的核心力量,当年他监国之时,正是靠着这些人处理朝政、草拟文书,支撑起东宫的运转。可自他被废为吴王,东宫六率遣散,这些人也被父皇调往地方任职,或闲置在家,如今能重新集结在他麾下,实属不易。

“好,”朱标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让他们尽快暗中联络,左春坊负责收集朝中动向,尤其是朱棣推行的新政进展;右春坊负责起草文书,联络江南文人家族;主簿厅则负责统筹调度,传递消息,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臣遵旨!”王敬躬身应道,又补充道,“殿下,常茂、常升二位将军已传来消息,他们已联络上淮西军中常遇春将军的十位旧部,其中五位是卫所指挥使,手握一地兵权,愿意在关键时刻支持殿下。”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常家兄弟果然可靠。告诉他们,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只需暗中掌控兵力,等待时机。朱棣如今正忙着推行下西洋与南民北移的新政,我们只需在暗中掣肘,让他的新政难以推进,便可动摇他的储位根基。”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朱棣的根本,不过是天幕上播出的那些日后功绩。可那些功绩,对百姓究竟有多少好处?下西洋耗费巨资,南民北移折腾百姓,可这些,影响朱家的皇位吗?父皇当年推行的制度,比永乐帝的新政更烂,可他还不是稳稳坐了三十几年皇帝?若不是父皇的国策留下的藩王隐患,允炆日后也不会败给朱棣,我更不会被废黜太子之位!”

王敬连忙附和:“殿下所言极是!朱棣不过是借着天幕的虚名,骗取陛下的信任罢了。只要我们能让他的新政失败,让父皇看到他的无能,殿下重登储位便指日可待。”

正说着,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吕氏端着一盘糕点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殿下,江南的文人家族已有回信,苏州的沈家、松江的顾家、杭州的徐家,都愿意支持我们。他们说,朱棣的南民北移新政,损害了江南士族的利益,若是我们能阻止新政推行,他们愿意提供财力与人脉支持。”

朱标接过吕氏递来的糕点,放在桌上,眼中满是欣慰:“还是你有办法。江南那些文人世家是朝中文官集团的根基,他们支持我们,就意味着大半文官会站在我们这边。朱棣想靠新政拉拢民心,可民心哪有士族的支持重要?只要文臣士子不认可他,他的储位就永远不稳。”

吕氏坐在朱标身边,轻声道:“殿下,我们如今既有军中旧部支持,又有江南士族助力,是不是可以加快步伐,给朱棣制造一些麻烦?比如,在南民北移的途中,暗中煽动百姓不满,让新政无法顺利推进。”

朱标点了点头:“可以,但要做得隐蔽。让江南士族暗中派人混入移民队伍,散布谣言,说朱棣推行新政是为了搜刮民财,下西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百姓无知,极易被煽动,只要移民队伍出现混乱,朱棣就必须分心处理,下西洋的筹备也会受到影响。”

就在朱标与吕氏、王敬商议如何掣肘朱棣新政之时,吴王府的上空,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紧接着,一道金色的光幕缓缓展开,将整个应天城笼罩其中——天幕,再次出现了!

朱标猛地站起身,冲到窗前,抬头看向天幕,眼中满是惊恐与愤怒。对他而言,天幕就是生死大敌——天幕上播出的朱棣功绩越多,就越彰显他的无能,他重登储位的希望就越渺茫。

“怎么又出来了……”朱标咬牙切齿,拳头紧紧攥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朱棣,你到底凭什么!难道我朱标一辈子,就得被你踩在脚下吗?”

吕氏与王敬也走到窗前,看着天幕,脸色苍白。他们知道,天幕的再次出现,对他们而言,绝非好事。

与此同时,东宫之内,朱棣正坐在书房中,翻阅着各地上报的新政奏疏。南民北移已推进一个月,河南、山东等地已接收移民三万余人,可江南地区的移民阻力极大,不少士族暗中阻挠,导致移民进度缓慢;下西洋的筹备也遇到困难,大型海船的建造需要大量木材与工匠,工部虽已全力推进,却仍需时日。

“殿下,各地奏疏已整理完毕,江南地区的移民阻力最大,苏州、松江等地的官员多次上书,请求暂缓新政。”徐妙云将一份整理好的奏疏递给朱棣,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看来,江南士族对新政极为不满,恐怕会暗中掣肘。”

朱棣接过奏疏,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江南士族世代盘踞江南,南民北移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阻挠。可新政关系到大明的长远发展,绝不能暂缓。”

就在此时,东宫的侍卫匆匆走进来,躬身道:“殿下,天幕!天幕又出现了!”

朱棣与徐妙云对视一眼,连忙走到庭院中,抬头看向天空。金色的光幕之上,正缓缓播放着画面,旁白的声音庄重而豪迈,传遍了整个应天城。

【天幕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岸边的景象:浑浊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河南开封一带的河堤多处决口,洪水淹没了大片农田,百姓们扶老携幼,流离失所,脸上满是绝望。旁白的声音响起:“永乐九年,黄河在河南开封一带多次决堤,灾情严重,百姓深受其害。永乐皇帝朱棣得知消息后,立刻命工部尚书宋礼主持治理黄河,调集民夫十万,修复决堤的河堤,疏通淤塞的河道。”】

【画面切换,展现出治理黄河的场景:宋礼身着官服,站在河堤上,指挥民夫们加固河堤;民夫们肩扛沙袋,手挥铁锹,齐心协力修复河堤;河道中,数十艘船只正在疏通淤泥,场面宏大而有序。旁白补充:“经过半年的治理,黄河水患得到有效缓解,决堤的河堤全部修复,淤塞的河道也得以疏通。河南、山东等地的农田重新恢复灌溉,百姓们重返家园,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大明的粮食产量也随之提升。”】

【镜头一转,展现出西藏的景象:雪山连绵,寺庙林立,一名大明使节手持诏书,在西藏宗教领袖的陪同下,走进一座宏伟的寺庙。寺庙内,僧侣们手持法器,诵经祈福。旁白的声音响起:“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永乐皇帝朱棣派遣使节入藏,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为‘西天佛子大国师’,承认其宗教地位,给予其极高的荣誉与权力。”】

【画面中,释迦也失身着华丽的宗教服饰,接过大明使节递来的册封诏书,躬身行礼,神情恭敬。旁白补充:“与此同时,永乐皇帝在西藏设立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下辖多个卫所,任命当地藏族首领为卫所官员,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大明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镜头再次切换,展现出一支庞大的船队在大海上航行的场景:数十艘巨舰乘风破浪,船帆如林,船头悬挂着“大明”的旗帜,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旁白的声音带着几分豪迈:“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影响力,永乐皇帝朱棣命郑和率领船队第四次下西洋。此次航行,船队规模空前,共有船只百余艘,船员两万余人,携带大量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前往西洋各国。”】

【画面中,郑和船队抵达东非海岸,当地国王率领文武百官与民众,在港口迎接船队,民众们手持鲜花,高呼“大明皇帝万岁”。郑和身着大明官服,手持国书,与当地国王并肩而行,双方在宫殿中举行了隆重的会谈,交换礼物,缔结友好盟约。旁白补充:“此次远航,郑和船队首次到达东非海岸,访问了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马里布拉瓦)等国,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首次抵达东非的壮举。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大明的海外影响力,也促进了中国与东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大明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天幕播放之时,应天城内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抬头仰望,脸上满是震撼与自豪。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没想到太子殿下日后竟能治理黄河,还能让船队远航到东非,真是了不起!”“是啊,有这样的太子殿下,我们大明定会越来越强盛!”“之前还担心太子殿下推行新政会劳民伤财,现在看来,太子殿下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啊!”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纷纷驻足观看天幕,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李善长、杨宪等文臣,看着天幕中朱棣治理黄河、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举措,眼中满是赞赏;冯胜、丘福等武将,看着郑和船队远航东非的场景,心中满是自豪;而徐允恭、李景隆等国公世子,则对天幕中展现的永乐新政充满向往,纷纷表示要协助朱棣推行新政。

唯有少数官员,如蓝玉、常茂等人,看着天幕,脸色阴沉。蓝玉紧握双拳,心中满是不甘——这让他支持朱标重登储位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东宫庭院中,朱棣看着天幕,眼中满是坚定。天幕中展现的功绩,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的鞭策。他知道,想要成为像天幕中那样的君主,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克服眼前的困难,推进新政,巩固储位。

徐妙云走到朱棣身边,轻声道:“殿下,天幕再次播出您日后的功绩,这对您推行新政、巩固储位极为有利。江南士族与大哥的掣肘,或许会因此有所缓解。”

朱棣点了点头,却并未露出轻松的表情,反而沉声道:“未必。大哥这个人人,性格偏执,天幕播出的功绩越多,他就越会不甘心,反而会加快与我们对抗的步伐。而且,父皇对大哥本就有愧疚之心,即便天幕播出我的功绩,父皇也未必会完全站在我这边。”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我与大哥的关系,本就不算太好。我们兄弟几人,皆是由母后抚养长大,可自我记事起,大哥就一直在忙着读书,很少与我们兄弟亲近。大哥洪武十年开始监国,可父皇一直不肯下放皇权,他虽有监国之名,却无监国之实,比之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大哥手中的权力实在太小了。”

徐妙云轻声道:“殿下,您是说,父皇在心底里,其实还是偏袒大哥的?”

“是啊,”朱棣叹了口气,“父皇对大哥,既有期望,又有担忧。他期望大哥能成为仁义之君,却又担心大哥过于软弱,无法掌控朝政,所以才迟迟不肯下放皇权。即便大哥如今被废,父皇也只是将他封为吴王,留在应天,并未将他贬往偏远之地,这足以说明父皇对大哥的偏袒。”

他看着天幕,继续道:“大哥想夺嫡,却又不肯下定决心,总是寄希望于父皇回心转意。可父皇那边,我们根本指望不上——父皇既想让我推行新政,巩固大明的统治,又不想看到我与大哥反目成仇,甚至可能会在暗中掣肘我,防止我对大哥下狠手。”

徐妙云担忧道:“那我们该怎么办?若是父皇掣肘,我们想要反击,就更加困难了。”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父皇那边指望不上,我们只能靠自己。自从大哥的东宫六率遣散后,我便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我手上的人,一部分被派到地方,监督新政的推行,收集地方官员的动向;另一部分则被我派到军中,交给岳父(徐达)历练,熟悉军务,积累军功。这些事,我都是瞒着父皇做的,若是被父皇知晓,定会引起他的猜忌。”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自从天幕揭晓洪武四大案后,朝中的勋贵与文臣对父皇十分防备,即便是毛骧,也不敢对父皇说真话。他们担心父皇会像四大案中那样,大肆诛杀功臣,所以凡事都有所隐瞒。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对付朱标,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指望任何人。”

徐妙云握住朱棣的手,轻声道:“殿下放心,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协助您培养势力,推进新政。徐家的人,也会全力支持您,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朱棣看着徐妙云,眼中满是感激:“有你在,我便安心了。朱标虽然有军中旧部与江南士族支持,可他性格偏执,急功近利,迟早会露出破绽。我们只需耐心等待,抓住他的破绽,便可一举将他扳倒。”

天幕的光芒渐渐散去,应天城内的百姓却仍在议论纷纷,对朱棣日后的功绩充满向往。而吴王府内,朱标却因天幕的播出,变得愈发疯狂。

“够了!够了!”朱标将书房内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朱棣!你别得意得太早!天幕播出的功绩,未必就一定会实现!我一定会阻止你,我一定会重登储位!”

吕氏连忙上前,扶住朱标,轻声安慰:“殿下,您别激动。天幕播出的不过是日后的可能,并非定数。我们还有军中旧部与江南士族支持,只要我们加快步伐,一定能阻止朱棣。”

朱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眼神变得愈发狠厉:“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传我的命令,让常茂、常升暗中调动兵力,在河南、山东一带制造混乱,干扰朱棣的南民北移新政;让江南士族加大对下西洋筹备的阻挠,拖延海船的建造进度。我要让朱棣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臣遵旨!”王敬躬身应道,连忙退下传达命令。

朱标走到窗前,看着东宫的方向,眼中满是仇恨:“朱棣,这场储位之争,要么你死,要么我亡!我绝不会让你成为天幕中的‘永乐大帝’!”

此时的应天,已陷入一场无形的战争。朱标与朱棣,这对同父同母的兄弟,为了储位,为了皇权,已彻底反目。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想让朱棣推行新政,巩固大明的统治,又不想看到两个儿子自相残杀。

乾清宫内,朱元璋看着天幕消失的方向,脸色阴沉。他知道,天幕的再次播出,会让朱标变得更加疯狂,也会让朱棣的储位更加稳固,可这也意味着,兄弟二人的矛盾会愈发激化,甚至可能引发内战。

“朕该怎么办?”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满是迷茫。他这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平定了天下,诛杀了功臣,可面对儿子们的储位之争,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传旨,”朱元璋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对身边的太监道,“命徐达即刻从北边返回应天,负责京城的防务;命毛骧加强对吴王府与东宫的监视,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禀报;同时,暂停南民北移新政与下西洋的筹备,待局势稳定后,再做商议。”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朱元璋闭上眼,心中满是疲惫。他知道,暂停新政与下西洋,会让朱棣失望,可他别无选择——他必须先稳定局势,防止儿子们反目成仇,否则,大明的江山,很可能会毁在这场储位之争中。

而东宫之内,朱棣得知朱元璋暂停新政与下西洋的消息后,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知道,这是父皇在暗中掣肘,为了保护朱标,不惜牺牲他的新政。

“父皇……”朱棣轻声自语,眼中满是失望,“您终究还是偏袒大哥。可您知道吗?若是不推行新政,不巩固大明的统治,日后的大明,很可能会重蹈覆辙,允炆的悲剧,很可能会再次上演。”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穿越之边疆崛起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奋斗在激情岁月北洋钢铁军魂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大唐:家父程咬金抗倭战神帝王串串烧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九鼎圣王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开局明末建基业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