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涵的态度转变后,药庐成了杨小帅最常去的地方。这天下午,他兴冲冲地带着新炼制的几瓶基础丹药来找柳涵检验成果。
师姐你看!他献宝似的把玉瓶一字排开,这是我昨天炼的清心丹、止血散,还有聚气丹!
柳涵逐一检查,微微颔首:品相尚可,火候掌握得不错。
得到表扬的杨小帅像只被顺了毛的猫,眼睛都眯了起来:都是师姐教得好!
少拍马屁。柳涵嘴上这么说,眼中却带着笑意,今天教你炼制回春丹,这是中级丹药里最实用的。
她开始讲解回春丹的配方和炼制要点,杨小帅认真听着,时不时提出疑问。
师姐,为什么宁神花要在最后放?
因为它的药性易散,放早了会影响整体药效。
那火候呢?需要一直保持文火吗?
不,凝丹时要转武火三息,让药力充分融合。
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认真,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炼丹间隙,杨小帅看着柳涵娴熟的手法,忍不住感叹:师姐,你炼药的时候真好看,每个动作都像在跳舞。
柳涵手一抖,差点把药材撒了:胡说什么。
真的!杨小帅认真地说,比我练剑时好看多了。我练剑总是手忙脚乱的,陈长老说我的剑法像醉汉耍棍
柳涵被他的形容逗笑了:陈长老说话一向犀利。
可不是嘛!杨小帅来了兴致,开始模仿陈长老训他的样子,手腕要稳!脚步要活!你这练的是剑还是锄地?
他学得惟妙惟肖,连陈长老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都模仿得淋漓尽致。柳涵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清脆的笑声在药庐里回荡。
笑过之后,柳涵忽然问:你练剑时,是不是总想着招式要怎么摆?
杨小帅点头:是啊,总怕姿势不对。
这就错了。柳涵放下手中的药材,炼丹和练剑其实是一个道理——不能只注重形式,要用心去感受。
她示范了一个简单的手势:你看,这个字诀,重点不在手势多标准,而在灵力运转的轨迹。
杨小帅若有所思:就像练剑时,重点不在剑招多漂亮,而在如何发力?
聪明。柳涵赞许地点头,你试试把炼丹时对灵力的感悟,用在练剑上。
受到启发的杨小帅立刻来了精神。他取出木剑,在药庐外的空地上演练起来。这一次,他不再刻意追求招式的标准,而是用心感受灵力的流动。
说来也怪,当他将注意力放在灵力运转上时,原本生涩的剑招突然变得流畅起来。剑光流转间,隐隐带着炼丹时的那种圆融意境。
师姐你看!他兴奋地收剑,好像真的有用!
柳涵站在门口,眼中带着惊讶:你...刚才那一剑,已经摸到的门槛了。
剑意?杨小帅茫然。
就是剑法中蕴含的意境。柳涵解释道,寻常剑法只是形,有了剑意才是魂。
她想了想,说:你刚才练剑时,是不是想到了炼丹时灵力流转的感觉?
杨小帅点头:是啊,我觉得练剑和炼丹挺像的,都要控制好力量的流动。
这就是了。柳涵眼中闪着光,万法相通。你对炼丹的感悟,无意中帮你触摸到了剑道的真谛。
这个发现让两人都兴奋不已。杨小帅迫不及待地继续练习,将炼丹时学到的控火技巧用在剑法上——该疾时如武火般猛烈,该缓时如文火般绵长。
柳涵在一旁观看,不时指点:这里灵力可以再收敛些...对,就像控火时收力那样...
渐渐地,杨小帅的剑法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本刚猛有余的《青锋剑诀》,竟然多了一份举重若轻的从容。而飘逸的《青岚剑诀》,也添了几分沉稳。
太神奇了!杨小帅收剑喘息,满脸不可思议,师姐,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道理的?
柳涵浅浅一笑:医道和剑道看似不同,实则都是对天地法则的探索。我研究医术多年,渐渐发现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她走到院中,随手摘下一片树叶:你看这叶脉的走向,是不是很像灵力运行的轨迹?
杨小帅仔细观看,果然发现叶脉的分布暗合某种规律:真的!就像经脉运行图!
天地万物,皆有法则。柳涵轻声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从中学到很多。
这天晚上,两人坐在药庐里,一个讲医道,一个谈剑道,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柳涵发现,杨小帅虽然医学知识浅薄,但对力量运用的直觉非常敏锐。而杨小帅也意识到,柳涵在医术上的造诣,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修炼哲理。
师姐,杨小帅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说万物相生相克,那我的混沌灵根算是相生还是相克?
柳涵沉思片刻:既是相生,也是相克。关键在于你如何驾驭它。
她打了个比方:就像用药,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是毒药。你的混沌灵根能兼容各种属性,用好了无所不能,用不好就会自伤。
这话让杨小帅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陈长老总让他打好基础——根基不牢,再好的天赋也是枉然。
夜深了,杨小帅告辞离开。走到院门口时,他忽然转身,郑重地对柳涵行了一礼:师姐,今天谢谢你。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柳涵站在灯下,身影被暖光笼罩,显得格外温柔:你也让我收获不少。明天...还来吗?
来!当然来!杨小帅用力点头。
走在回百草园的路上,杨小帅感觉自己的脚步格外轻快。今天这场意外的心得交换,让他对修炼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修行之路从来不是孤立的。医道、剑道、丹道...万法归宗,最终都是对的探索。
而能遇到柳涵这样的良师益友,实在是他的幸运。
月光下,少年的眼中闪着明亮的光。他对即将到来的宗门大比,突然多了几分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