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花从未忘记前世王书文给她的羞辱!那份刻骨的怨恨,在她飞黄腾达后,终于有了清算的机会。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同春雷般炸响。
王书文,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的沪市知青,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命复习,准备抓住这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张翠花通过她新任丈夫的关系,轻易地打听到了王书文的报考信息。
就在考试前夕,她匿名举报王书文生活作风有问题、曾试图勾引军属、思想反动。
在那个政审极其严格的年代,这盆脏水足以致命!王书文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百口莫辩,前途尽毁。
但这还不够!张翠花要彻底毁了他!
她利用权势,施压给王书文插队所在的公社。公社干部为了讨好这位官太太,强行将村里一个因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生活无法自理的痴傻姑娘,介绍给了走投无路的王书文。并暗示他,如果拒绝,就把他作风问题的材料坐实,送去劳改!
在绝望和胁迫下,王书文被迫娶了这个痴傻的妻子。他的人生,从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彻底沦为了一个被捆绑在贫瘠土地、日夜照顾傻妻、被所有人嘲笑怜悯的可怜虫。
他的才华、他的骄傲,在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化为灰烬。
张翠花偶尔从别人口中听到王书文的近况,只会优雅地端起茶杯,嘴角勾起一抹冰冷快意的弧度:“哦,那个王知青啊?听说过得不太好?唉,也是命啊。人呐,还是得本分。”
云清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才勉强压下那股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愤怒和寒意!这个平行世界的走向,比前世更加黑暗,更加令人作呕!
李二柱,那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有牺牲在保家卫国的荣耀战场上,而是间接死于自己妻子的算计,牺牲得毫无价值,甚至成了仇人向上攀爬的垫脚石!
他的父母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中孤独终老,被榨干了最后一丝价值后无情抛弃!
而王书文,这就是一个倒霉蛋,却被彻底毁掉一生,坠入比死亡更痛苦的深渊!
一切的始作俑者张翠花,却踩着他们的尸骨和血泪,披着伪善的画皮,登上了她向往的幸福巅峰,毫无愧疚地享受着窃取来的一切!
“毒啊!”温云清脑中只划过这个词,这画面比任何系统奖励都更深刻地让他明白,自己阻止张翠花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怎么说呢,看完后续才发现之前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就是张翠花的报恩啊,这个恩可真‘恩’啊。
他突然想起了那天晚上自己的反思,自己本来还担心会因为骄狂而做出一些自己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但现在看了后续,他觉得,有时候,有的底线也不需要那么高。
有些人,她不配啊。
他不仅仅救了一个家庭,更是阻止了一个披着人皮的恶魔去祸害更多的人,去亵渎英雄的荣光!
阳光依旧温暖,但温云清的心底却残留着那黑暗画面带来的冰冷。
他看着身边虽然疲惫但眼神依旧坚毅、前途光明的李二柱,看着为儿子担忧却也充满生气的李建国。
心里突然冷静下来,这样就很好了。
未来,这家人一定会更幸福的,而那个张家屯的知青,也避去了一场灾难。那个王书文,他之前见到过,是个正派的人,也因为这样他的拒绝才让张翠花记恨吧。
张翠花事件如同一场喧嚣的风暴,最终在公社的严厉判决,张翠花被送去偏远农场劳改数年,张家人也受到训诫和罚款和村民们的唾弃声中逐渐平息。
大咯拉村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有些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支书李建国家对温云清的亲近是发自内心的,李婶更是恨不得把他当亲儿子疼,三天两头让丫蛋儿或大柱哥来叫他去家里吃饭。
温云清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感激,但他心里拎得清。
他帮李家,纯粹是出于对无辜者被算计的不平,是作为一个‘玩家’对既定悲剧路线的本能干预,从未图谋过什么回报。真的,米家太爱发刀了。(╥╯^╰╥)
也是一个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会做的事情。
更何况,他现在的日子,已经相当舒坦了。
支书李建国是个明白人,更是个有原则的好支书。
在一次温云清去汇报巡山情况时,李建国特意留他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小温啊,你救了我们家,这份情,叔记一辈子!但叔是支书,是党员,咱村的生产队有生产队的规矩。
叔不能因为你帮了咱家,就在工分上、在活计上给你开绿灯,让别人戳脊梁骨,说咱徇私。该干的活,你还得干,该挣的工分,还得靠你自己挣。这点,你能理解叔吧?”
温云清闻言,非但没有丝毫失望,反而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他用力点点头:“叔,我懂!您这么做就对了!我帮二柱哥,那是碰巧赶上了,也是看不过眼那下作手段,可没图啥回报。
我现在这样就挺好,跟着孩子们巡巡山,采采山货,清闲自在,工分也够吃够喝。您要是真给我特殊照顾,我反而浑身不自在,太扎眼了,不好。”
他这话说得坦荡真诚。温云清骨子里确实是个喜欢低调的人。
前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就习惯做个安静的观察者。穿越后,虽然身负能力,又接连干了打狼、打野猪、识破张翠花阴谋这几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但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智。
他享受的是拨开迷雾、守护的过程本身,而非随之而来的名声和利益。
况且,他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实很舒服。
不用像其他知青一样顶着烈日酷暑或寒风刺骨下地挣那点辛苦工分。
巡山、护林、和孩子们一起采集,这些活计相对自由轻松,只有最后一项是,其他两项是因为温云清自身的本事足够才行。
寻常知青哪敢让他们做巡山护林的事,万一遇到点什么,那后果可不堪想象。
温云清还能时不时打到的野味补贴肠胃,物质上比村里大部分人都宽裕。
支书如果真给他额外优待,反而会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他已经从栓柱等小孩哥口中隐约听到些议论了,说他“本事太大”、“长得太俊”、“不知道以后便宜了哪家姑娘”,甚至有些大婶看他的眼神都带着点过分的热切。
要不是他年纪实在小,才十四岁多,怕是知青点里的门槛都要被媒婆踏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