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圣旨已下,晋封郡主之事已是板上钉钉,皇恩浩荡,但正式的册封典礼尚未举行,象征着郡主身份的金册、金印也还未送达,村民们在外人面前,依旧习惯性地、带着无比的亲切与自豪称凌薇为“县主”,只是那语气中的崇敬、爱戴与与有荣焉之感,比之以往,更胜十分。
晋封郡主的喜悦,如同最醇厚的美酒,浸润了青竹村的每一寸土地,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唯一的热议话题。村头巷尾,院落田间,处处都能听到兴奋的议论声。
“我就说咱们县主不是池中之物!瞧瞧,这才多久?县主、郡主!这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了!”一个汉子一边修理着锄头,一边激动地对同伴说道,脸上满是红光。
“以后咱们青竹村,可是出过郡主的地方了!说出去,脸上都有光!”一个妇人正在晾晒衣服,与邻居闲聊,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听说郡主以后要去京城住那金碧辉煌的大府邸了,那里达官贵人那么多,她……她会不会就不管咱们青竹村了?”也有那心思细腻、或是经历过人情冷暖的老人,在喜悦之余,忍不住生出这样的担忧,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快闭上你的乌鸦嘴!”立刻有人反驳,语气斩钉截铁,“郡主是那样的人吗?她为咱们村做了多少事?医馆、学堂(凌薇已在规划)、高产粮食……哪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她肯定还会管我们的!说不定啊,以后咱们青竹村,还能变得更好!”
各种声音,交织着对凌薇毫无保留的爱戴、对这份突如其来巨大荣耀的兴奋,以及对未来隐隐的、复杂的期盼与担忧。他们既为凌薇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她能得到这世间最好的尊荣,又害怕这尊荣会将她从他们身边带走,带离这片她亲手改变的土地。
凌薇敏锐地感受到了村民们这种喜悦与担忧交织的复杂情绪。在一次临时的村民大会上,她站在村社前那熟悉的位置,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充满了各种目光的乡亲们,心中了然。她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春风,清晰地传遍全场:
“各位乡亲父老!”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望向他们心中神只般的女子。
凌薇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语气郑重而充满了感情:“凌薇受封郡主,是皇恩浩荡,是朝廷对咱们青竹村所有人共同努力的肯定!这份荣耀,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我们青竹村每一位辛勤劳作的乡亲!是我们大家一起,用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用双手创造了今天的日子!”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有力:“但请大家放心,无论我苏凌薇将来身在何处,是县主,是郡主,还是其他什么身份,青竹村,永远是我的家!是我苏凌薇的根!”她抬手指向已然建成、即将正式挂牌的医馆,指向远处长势良好的田野,“这里的医馆,会一直办下去,而且会办得更好!春花、秋月、铁柱、水生、周娘子他们会成长为优秀的郎中,守护大家的健康!地里的庄稼,我会一直关心,新的种子,好的方法,只要试验成功,一定会最先在咱们青竹村推广!我会尽我所能,让青竹村变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
她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所有不安的涟漪,将那份共同的荣耀感与归属感,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郡主娘娘万岁!”
“我们相信郡主!”
“青竹村永远都是郡主的家!”
掌声、欢呼声再次雷动,经久不息,比接到圣旨时更加热烈,更加发自肺腑。村民们脸上最后的一丝阴霾彻底散去,剩下的只有全然的信任、激动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于是,村民们开始自发地、更加精心地准备起来。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迎接那道最终确认凌薇郡主身份的册封诏书和金册金印,迎接这份属于整个青竹村的、至高无上的荣光。他们组织起来,将村中的主要道路打扫得一尘不染,将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收拾得整洁利落;里正甚至组织了一些嗓门洪亮、仪态端正的年轻人,简单练习了一些迎宾的礼节;巧手的妇人们则开始琢磨,要用最新鲜的食材,最精湛的手艺,筹备一场比除夕夜更加丰盛的庆祝宴席……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种喜悦、自豪、忙碌而又充满虔诚期盼的氛围之中。他们要用最饱满的热情,最整洁的面貌,最真诚的心意,等待那最终加冕时刻的到来,等待着他们的“靖安郡主”,正式踏上那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而他们,将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她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