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珩携田豫返回代郡城,并未做任何停歇,径直前往太守府。他知道,田豫这样的人才,必须第一时间让大哥刘备知晓并重用,这关乎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大计。
太守府书房内,刘备正与简雍处理着郡内政务,听闻张珩带了一位名士匆匆求见,立刻放下手中竹简,命人速请。
当张珩引着田豫步入书房时,刘备已起身相迎。他目光温和,带着惯有的诚恳,先是看向张珩,微微点头,随即落在田豫身上,细细打量。见田豫虽衣着朴素,但气度沉静,目光清正,步履从容,心中便先有了三分好感。
“三弟,这位是……?”刘备和声问道。
张珩侧身一步,郑重介绍:“大哥,这位是渔阳名士,田豫田国让先生。国让先生对幽州风土民情、山川地理、胡虏习性了若指掌,更兼精通政事,深谙兵法,乃不可多得之大才!”他随即将如何在屯田处偶遇田豫,田豫如何一针见血指出屯田布置的疏漏,以及其后一番关于“分化固本”应对胡虏的高论,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刘备听得极为认真,尤其是听到田豫对屯田军政两方面的精准见解时,眼中不时闪过惊叹之色。待张珩说完,他快步上前,对着田豫便是深深一揖:“备,不知国让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先生高才,洞察幽州时弊,所言字字珠玑,令备茅塞顿开!能得先生指点,实乃备之幸也!”
田豫见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一郡太守,竟如此礼贤下士,态度恳切真诚,毫无骄矜之色,心中顿生知遇之感。他连忙避让,躬身还礼:“将军折煞田豫了!豫乃边郡鄙士,些微浅见,能入尊耳,已是荣幸。将军仁德布于四海,屈身下士,更令豫感佩莫名!”
刘备双手扶住田豫,恳切道:“先生切勿过谦。幽州局势纷乱,备德薄才鲜,常感力不从心。尤其边患日亟,内政维艰,正需如先生这般洞悉本地的贤才鼎力相助!若先生不弃,备愿以别驾之职相待,凡幽州军政要务,皆可咨询于先生,望先生能不吝赐教,助备安定一方,以报朝廷,以安黎庶!”
别驾乃州刺史或州牧的高级佐官,地位尊崇,职权甚重。刘备以此职相邀,足见其对田豫的重视与期望。
田豫心中激荡,他漂泊至今,终于遇明主,得重用。他不再推辞,整理衣冠,肃然下拜:“蒙皇叔不弃,授以重任,豫敢不竭尽驽钝,效犬马之劳?豫,愿奉皇叔为主,以供驱策!”
“好!好!好!”刘备大喜过望,连道三声好,亲手将田豫扶起,“能得国让,如鱼得水!此乃天助我也!”他当即唤来简雍,下令安排宴席,要为田豫接风洗尘,并让麾下文武皆来相见。
看着刘备与田豫相谈甚欢,气氛融洽,张珩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悄然松弛下来,心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默默地退后半步,将舞台让给了刘备与这位新投的谋士。看着田豫在刘备询问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幽州各郡情势、豪强关系以及刘虞、公孙瓒政策得失,言辞精准,见解独到,张珩的嘴角不由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欣慰笑容。
成了。 他心中暗道。
自从魂穿此世,获得霸王勇力以来,他凭借个人武勇与超越时代的些许见识,确实帮助刘备在初期站稳了脚跟,阵斩敌酋,练兵屯田,无往不利。但他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份隐忧。之前的对手,无论是黄巾还是张纯、乌桓,更多是倚仗蛮勇或乌合之众,并无顶尖的谋略之士统筹全局。可未来的争霸之路,将要面对的,是曹操麾下荀彧、郭嘉、程昱等算无遗策的鬼才,是袁绍帐下田丰、沮授、许攸等智谋深远的谋主,是江东周瑜、鲁肃等善于筹划的俊杰……那是一个谋士如云、智者如雨的时代。单凭个人勇武,或许能赢得一场战役,但绝难赢得整个天下。
刘备集团之前最大的短板,便是缺乏能够统筹全局、制定长远战略的一流谋士。简雍等人虽忠心可靠,但更长于外交内政,在军国大略、奇谋妙策上终非顶尖。如今,田豫的到来,恰好弥补了这一最关键的空缺!
田豫或许在历史上名声不及诸葛、郭嘉那般显赫,但他绝对是这个时代一流的人才,尤其擅长边务军机,务实干练,正适合刘备集团目前立足于幽州的现状。有他在,许多张珩只能提出方向、却无暇精细推演的政略军谋,便有了落地执行的可能。
终于……大哥麾下,也有了足以与天下智者初步抗衡的谋主了。 张珩感到肩头的担子仿佛轻了一些。他不必再事事殚精竭虑,独自承担那份对于未来的沉重预知和战略焦虑。他可以更专注于统兵征战,发挥霸王之勇的极致,而将复杂的局势分析、长远的规划布局,交给田豫这样的专业人才。
这一刻,他不仅仅是为刘备得到一位贤才而高兴,更是为这个自己决心辅佐、寄托了希望的集团,终于补上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而感到由衷的释然与振奋。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但至少,他们不再是仅凭勇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了。
书房内,刘备与田豫的交谈愈发深入,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入,将三人的身影拉长,仿佛预示着刘备集团在幽州的根基,将随着田豫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深厚与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