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巫蛊案的余波,如同长安城暮春时节挥之不去的潮湿寒气,依旧隐约弥漫在宫廷的砖缝瓦砾之间。虽然那场风暴的中心已然平息,主谋长孙无忌被陛下以“明升暗降”的帝王心术调离了权力中枢,挂了个一品司徒的虚衔,实则剥夺了实权,但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这是天子为维护新后伍元照所展现的、不容丝毫质疑的强硬姿态。前朝的暗流暂时被强大的皇权压制下去,然而伍元照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多审视、观望,甚至是不甘的目光。她的战场,从来不止于慈恩寺那一次的阴谋诡计,更在于这日复一日的九重宫阙之内,在于如何将这皇后的名分,铸就成为真正的、不可动摇的权力。
立政殿,皇后的寝宫,如今已是气象一新。昔日王皇后在时,此殿虽也华丽,却总透着一股陈腐的暮气。而今,伍元照入主不过数月,殿内陈设并未大动,但窗明几净,器物摆放井然有序,宫人行走步履轻快而沉稳,连空气都似乎清新流动了许多。尤其是书房,常常烛火燃至深夜。
案头之上,堆积的文书已远远超出了后宫用度的范畴。内侍省关于宦官调遣的简报,殿中省涉及宫廷礼仪、车马仪制的请示,甚至宗正寺送来的一些关于远支宗室婚丧嫁娶需要皇后象征性过目的文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一旁。伍元照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学习和实践着皇后“襄理内廷”的职责。她深知,权力并非陛下赐予一个名号就能自然拥有,它需要一点点地去争取、去落实、去掌控。
烛光下,她专注的侧脸显得格外沉静,昔日刻意模仿的、符合世人对贤后期待的柔婉表情,在经历了巫蛊案的淬炼后,褪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冷静与锐利。她不再需要仅仅依靠模仿来树立形象,她开始用行动和成果来定义自己。
“云岫,”伍元照并未抬头,目光仍流连于手中的一份清单,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容置疑的威严,“将上月各宫份例发放的复核记录取来。”
“是,娘娘。”侍立一旁的云岫立刻应声,脚步轻快地走向一侧巨大的紫檀木文书柜,熟练地取出一本装订工整的厚册,恭敬地呈到案上。自从伍元照正位中宫,立政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人员更换。昔日可能心存观望、或与旧势力有所牵连的宫人,都被杨夫人和崔嬷嬷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调离了核心岗位。如今能在这内殿伺候的,无一不是经过严格甄别,要么是弘农杨氏暗中举荐的家生奴婢,背景清白可靠;要么是自身或家人有求于这位新后,利益牢牢捆绑,忠诚度经得起考验。云岫作为伍元照从潜邸带来的心腹,地位更是稳固,已成为立政殿的首席女官。
伍元照翻开册子,仔细查阅。她不像前任王皇后那般,只大致过问一下总账,抓大放小。她深入每一个细节,从绸缎的匹数、金银锞子的成色,到炭火、香料的斤两,都一一核对。她明白,这看似琐碎的份例发放,不仅是维持宫廷运转的基础,更是体现等级规矩、洞察各宫动向的重要窗口。
果然,细致的查阅很快让她发现了异常。先是位于西苑揽月阁的李昭容处,丝绸份例超出了定例三成,旁边用小楷备注的理由是“宫苑陈旧,帷幔多有破损,需增设以蔽风尘”。李昭容是宫中的老人,资历比伍元照还深,虽未曾生育皇子帝姬,但平日待人接物圆滑,在低位妃嫔中颇有几分人缘。接着,是新近得宠、风头正劲的赵婕妤所居的绮云阁,其香料用量竟达到了同级妃嫔的三倍有余,显得格外扎眼。
伍元照的手指在这两处记录上轻轻点了点,抬眼看向侍立在侧、眼神精明的崔嬷嬷。
“嬷嬷,”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暗中派人去查一查。揽月阁的李昭容,近来是否真的大规模更换了帷幔?绮云阁的赵婕妤,用的究竟是什么名贵香料,需要如此耗费?记住,不必惊动她们本人,从负责具体采买、运送物品的底层宫人,或者与她们宫殿往来密切的尚宫局、内府局司职太监入手。要悄无声息。”
崔嬷嬷是宫里的老人精,立刻心领神会。皇后这是要借题发挥,抓几个典型来立威了。查份例超支是假,敲打那些心思浮动、仗着资历或宠爱不太把新后当回事的妃嫔才是真。她躬身低声道:“娘娘放心,老奴明白轻重,定会办得妥帖,不落痕迹。”
三日后,崔嬷嬷带来了调查结果。揽月阁的李昭容,确实领走了超额丝绸,但所谓“添设帷幔”只是个幌子。她惯会做人,将多出的料子,一部分赏赐给了手下得力的宫女太监,以示恩宠;另一部分则裁剪成手帕、香囊等小物件,转赠给一些不得宠的低位妃嫔或是有头有脸的管事嬷嬷,以此收买人心,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关系网。而绮云阁的赵婕妤,则是年轻气盛,喜好奢华,嫌弃内廷按份例供给的普通香料不够档次,私自将其替换成了价值不菲的海外奇香。那超出的部分,她并未通过正常渠道申请,而是依靠其家族在宫外的势力,偷偷夹带进来,走了暗账,这显然是违反宫规的行为。
伍元照听完崔嬷嬷的禀报,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份例,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维系着六宫上下的平衡。李昭容竟敢慷朝廷之慨,挪用公中物资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赵婕妤恃宠而骄,罔顾宫规,私相授受。此风若长,六宫规矩岂不形同虚设?”
但她并未立刻发作。立威需要时机,需要将效果最大化。她又耐心等了几日,待到内仆局按例呈报上一份关于几位妃嫔在非正式场合违规使用车马仪制的报告,其中恰好又提到了赵婕妤一次出游时僭越使用了半副婕妤仪仗。伍元照觉得,火候到了。
这日清晨,天光初亮,六宫妃嫔依制前来立政殿向皇后请安。这是伍元照册后以来,第一次以完全掌控的姿态,正式接受所有妃嫔的朝拜。殿内熏着清雅的兰香,陈设华美庄重,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张。妃嫔们按照品级高低,依次端坐在下首的绣墩上,目光复杂地投向凤座上那位年轻得过分、却气度沉静的皇后。有敬畏,有好奇,有审度,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嫉妒。
伍元照今日身着绛紫色金凤纹绣裙常服,虽非朝会大装,但颜色庄重,凤纹彰显着她独一无二的地位。乌黑的发髻上,一支双凤衔珠金步摇随着她细微的动作轻轻晃动,流光溢彩。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众人,如同检阅自己的领地。与此同时,脑海中【阵营洞察】的技能悄然运转,她能清晰地感知到下方大部分妃嫔情绪光晕是代表“敬畏”的淡蓝色或“中立”的白色,唯有少数几道,格外突出:比如李昭容方向传来的是一种“谨慎戒备”的深黄色,而赵婕妤那里,则是一抹不易察觉的、代表“不服气”的浅红色。
闲话几句家常,问候了太皇太后和几位太妃的安康后,伍元照话锋一转,语气依旧温和,却如同绵里藏针,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分量:“本宫蒙陛下信任,执掌凤印,总理六宫事务,时日尚浅,唯恐经验不足,有负圣恩。近日翻阅宫规旧例,深感祖宗立法严谨,一切份例仪制,皆有定规,此乃维系宫廷秩序、彰显皇家体统之本。然,本宫发现,似乎有些姐妹,对此或许略有疏忽。”
她目光转向坐在前排的李昭容,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声音柔和:“李昭容。”
李昭容心头一紧,连忙起身,敛衽行礼:“臣妾在。”
“听闻你的揽月阁因夏日将至,宫苑有些陈旧,需多设帷幔以遮阳避暑。这本是情理之中。”伍元照语气不变,但话里的内容却让李昭容的笑容僵在脸上,“只是,上月的丝绸份例,揽月阁超支了三成。这个数目,似乎……略多了些。不知多出的这些料子,都用在何处?可是尚宫局供应有所不足,让你不得不超额申领?”
李昭容脸色微变,背后瞬间沁出一层冷汗。她没想到皇后查得如此之细,连超支的具体比例都一清二楚。她不敢狡辩,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回禀娘娘,并非尚宫局供应不足。是……是臣妾见手下宫人当差勤勉,夏日辛苦,便……便用多出的料子裁了些衣物,以示赏赐……”
“哦?”伍元照轻轻挑眉,尾音微微上扬,带着审视的意味,“赏赐宫人,自有宫人的份例和额外的恩赏章程,内仆局、内府局皆有定例。动用妃嫔的宫内公用份例来行赏赐之事,怕是于理不合吧?李昭容你在宫中多年,这个规矩,难道不知?”
她顿了顿,声音略沉:“若六宫之人皆效仿此法,今日你赏赐宫女用丝绸,明日她赏赐太监用金银,这祖宗定下的份例制度,岂不乱了套?还如何管理?”
伍元照见李昭容脸色发白,身体微颤,才放缓了语气,却依旧带着警告:“念在你是初犯,或许是一时考虑不周,又是出于体恤下人之心,此次便不作重罚。所有超支部分,折成银钱,从你下月的份例中扣除补齐。日后各宫份例,需严格按制执行,若再有无故超支,一律按宫规处置,绝不容情!李昭容,你可明白?”
李昭容如蒙大赦,又倍感羞辱,连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音:“臣妾……臣妾知错!谢娘娘开恩!日后定当谨守宫规,不敢再犯!”
“起来吧。”伍元照淡淡说道,目光随即转向坐在后排,早已吓得脸色发白的赵婕妤。
“赵婕妤。”
赵婕妤一个激灵,几乎是弹起身来,疾步出列,扑通一声跪在殿中:“臣妾……臣妾在。”声音都变了调。
“本宫听闻你雅好香道,对调香颇有心得,所用香料也甚是别致。”伍元照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寻常问话,“只是,按婕妤份例,每月供给的香料数量,似乎不足以支撑你的喜好。那些多出来的、尤其是些海外而来的奇香,是从何而来?可是你母家关心你,按时送入宫的?”
她语气一转,陡然严厉起来:“但按宫规,妃嫔母家送入宫中之物,无论轻重,皆需经过内侍省登记查验,明确来源数量,方可入宫,以防奸宄,此乃铁律!绝不可私相授受!赵婕妤,你那些额外香料,在内侍省可有记录在案?”
赵婕妤吓得魂飞魄散,她仗着近来得宠,让家人偷偷带些好东西进宫乃是常事,从未想过这会是什么大罪过,更没想到皇后会在这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发难。她支支吾吾,哪里答得上来,只顾磕头:“娘娘……臣妾……臣妾不知……臣妾只是……”
伍元照脸色一沉,凤目含威,声音陡然拔高,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私传物品入宫,乃重大宫规!你竟敢说不知?莫非入宫时,教习嬷嬷未曾教你规矩?还是你恃宠而骄,根本不将宫规放在眼里?!”
这一声斥责,让殿内所有妃嫔都心头一凛,噤若寒蝉。
伍元照见震慑效果达到,便按律宣判:“念你年轻,入宫日浅,或真有不谙规矩之处,本宫便从轻发落。罚你俸禄三个月,于绮云阁中闭门思过半月,好好将《女诫》与《宫规》抄写十遍,深刻反省!所有违规私用的香料,一律收缴焚毁!若再敢犯,无论你多得宠,本宫定按宫规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雷霆手段处置完两人,伍元照目光缓缓扫视全场,每一个接触到她目光的妃嫔都下意识地垂下了头。她的声音恢复了些许平和,却更加清越有力,字字敲打在众人心上:“诸位姐妹,需知无规矩不成方圆。陛下日理万机,操劳国事,我等后宫之人,当时刻谨记本分,恪守宫规,和睦相处,为陛下打理好后院,使其无后顾之忧,方是正理。而非因一己之私,行僭越之事,为陛下添乱,为宫廷抹黑。”
她稍作停顿,让话语深入众人心中,然后继续道:“今日对李昭容、赵婕妤之事,小惩大诫,望各位引以为戒。本宫执掌凤印,必当赏罚分明。安分守己、为宫廷和睦出力者,本宫不吝赏赐;但若有违反宫规、兴风作浪者,也休怪本宫不顾姐妹情分,依规严办!望诸位都能安守己位,恪尽职责,共同维护后宫的清宁与体统!”
一番话,恩威并施,既抓住了典型立威,显示了皇后明察秋毫、执法如山的姿态,又控制了惩罚的尺度,未过度株连或严惩引得人人自危。殿内众妃嫔,无论此前对这位新后抱有何种想法,此刻无不凛然,纷纷起身,齐声应道:“臣妾等谨遵娘娘教诲!定当恪守宫规,安分守己!”
【系统提示:成功树立皇后权威!六宫妃嫔敬畏度大幅提升。被动技能“威仪”效果增强。获得积分500点。后宫管理效率提升10%。】
经此“份例风波”,六宫风气为之一肃。以往那些仗着资历老、或偶尔得宠,便在份例用度、车马仪制上做些小动作、打些擦边球的妃嫔,都收敛了许多,再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立政殿发出的各项指令,执行起来顺畅无比,再无敢阳奉阴违者。伍元照趁热打铁,在杨夫人和崔嬷嬷的辅佐下,推行了几项小的改革:进一步规范各宫人员的调配流程,明确了赏罚的标准和尺度,并设立了一项由杨夫人和崔嬷嬷共同负责的、不定期的六宫巡查制度,名为“体察下情,安抚宫人”,实则是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进一步将宫务管理权牢牢抓在手中。
前朝与后宫,似乎正逐渐步入伍元照所期望的轨道。就在这看似一切顺遂之际,一日下午,礼治皇帝满面春风地踏入立政殿,他甚至未等内侍通报完毕,便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扬着一份奏章,眉宇间带着难得的轻松与喜悦。
“元照!快来看!”他兴致勃勃地将奏章递给正从内室迎出的伍元照,语气中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分享欲,“礼部上了奏疏,言道皇子渐长,当早定名分,以正国本,稳固社稷。朕觉得此言甚是有理!朕已决定,即刻颁旨,册封咱们的弘儿为代王,贤儿为潞王!”
这消息已然是莫大的恩宠和肯定,皇子封王,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是国本稳固的象征。然而,礼治的话并未说完。他顿了顿,脸上那明亮的喜悦被一层深切的感伤所覆盖,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伍元照的手,声音低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还有……元照,还有我们那苦命的思公主……”
听到“思公主”三个字,伍元照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骤然一缩。她接过奏章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礼治的目光充满了追忆和痛楚,他继续道:“她是弘儿的妹妹,是我们的第二个孩子,虽是福薄……未能养大,未能承欢膝下……但朕与你一般,从未有一日忘记过她。每每思之,心痛难当,深觉亏欠……此次,朕欲一并追封她为安定思公主,以帝王之女的身份,择吉地厚葬于皇陵之侧,享四时祭祀。也算……全了我们做父母的一点心意,让她在九泉之下,能得享哀荣。元照,你看如何?”
伍元照心中剧震,犹如翻江倒海。那个在她怀中仅停留了短暂时刻便悄然逝去的女儿,是她心中一块从未真正愈合的伤疤,是她在无数个深夜暗自垂泪的根源。那是继生下虽体弱却聪慧的礼弘之后,她满怀期待和喜悦迎来的小生命,却最终无缘这人世繁华。此刻被皇帝提及,那压抑已久的悲痛汹涌而至,尖锐的痛楚瞬间刺穿了她在人前维持的镇定面具,眼眶迅速泛红,泪水不受控制地盈满眼眶。她抬起头,迎向皇帝那双同样蕴含着深刻痛楚和追忆的目光,声音哽咽,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陛下……您……您还记得思儿……臣妾……臣妾代弘儿、贤儿,还有我们那没福气的思儿,谢陛下隆恩!陛下……陛下竟还想着追封她……臣妾心中……不知是喜是悲……” 话语至此,已是泣不成声。这泪水,一半是顺应时势、激发皇帝怜惜的策略,但另一半,确确实实是想起了那个甚至没能睁眼好好看看父母兄长、小小一团便离她而去的女儿的真情实感,是压抑了太久的母性悲恸的宣泄。
礼治见她哭得如此伤心,亦是动容不已,心中对发妻的怜惜与愧疚达到了顶点。他伸手将她轻轻揽入怀中,抚着她的后背,声音充满了安抚和同样的伤感:“莫哭,元照,莫哭了……是朕对不起你们母女……是朕没有保护好她……思儿若在天有灵,见到兄长弟弟皆得封王,见到父母如此思念她,也当……能得些许安慰了。此次追封,略尽心意,望她魂灵安息……”
【系统提示:触发深度情感共鸣!皇帝对宿主的怜惜感、愧疚感大幅提升。皇子礼弘获封代王,皇子礼贤获封潞王。早夭思公主(宿主第二子)追封为安定思公主。宿主地位因皇子册封、帝后情感联系深化及对逝女追念而极度稳固。威望+20。获得积分1500点。触发新势力关注:“宗室王公”、“勋贵集团”。】
“一切……但凭陛下做主。”伍元照依偎在礼治温暖而坚实的怀抱中,哽咽着应道。心中却在排山倒海的悲恸之余,保持着惊人的清醒。她明白,追封早夭的思公主,既是皇帝念及骨肉亲情,尤其是对继健康的长子之后夭折的女儿的一种迟来的补偿和心理慰藉,同样也具有深远的政治意味。这是向朝野内外展示帝后情深、家庭和睦、陛下重情重义的绝佳机会,能进一步巩固他们“恩爱夫妻”、“慈爱父母”的形象,从而强化她和她儿子的地位。她必须把握好这个时机,将这份哀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治资本。
册封亲王和追封公主的诏书很快明发天下。前朝后宫,反应极为强烈。支持新后的官员,如杨氏一党的成员,以及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员,纷纷上表庆贺,盛赞皇帝陛下情深义重、慈父心怀,对追封早夭公主一事更是极尽渲染,誉之为“体现陛下仁德之心的千古佳话”。原本持观望态度,甚至暗中对伍元照出身略有微词的宗室和勋贵集团中,也有不少人见皇帝对伍元照及其子女(包括已逝的)如此看重,态度明显收敛了许多,开始尝试着与新后一系接触。后宫之中,前来立政殿道贺的妃嫔们,言辞更加恭谨,神色也更为复杂,羡慕、嫉妒之外,更多了几分审时度势的敬畏。
伍元照在妥善处理悲伤情绪的同时,展现出惊人的冷静和手腕。她首先加强了对代王礼弘和潞王礼贤的保护,尤其是身体相对较弱的礼弘,饮食起居亲自过问,护卫力量增加一倍,严防任何可能的意外。同时,对于追封安定思公主的相关事宜,她亲自召见礼部和内侍省官员,对追封典礼的每一个细节,从谥号的拟定、棺椁的规制、葬地的选择,到祭祀的礼仪,都一一过问,务求庄严、隆重、合乎礼制,不容有丝毫轻慢。这既是对早夭女儿的一种告慰,也是向天下臣工彰显皇家的恩典与情义,将私情与公义完美结合。对于已故萧淑妃所出的两位公主,她依旧保持着按制供给、适时关怀的态度,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体现了皇后的公允,也堵住了可能指责她苛待非亲生子女的悠悠之口。
册封与追封的典礼吉日选定在四月中旬。这一日,春光正好,万象更新。皇宫正殿之前,仪仗森列,旌旗招展。文武百官、宗室王公、命妇贵戚,按品级肃立。仪式庄严肃穆。年幼的代王礼弘和潞王礼贤,穿着特制的小亲王礼服,在乳母和内侍的引导下,顺利完成受册大礼,虽然年纪尚小不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那份与生俱来的皇家气度已初现端倪。
紧接着,便是追封安定思公主的环节。司礼官以沉痛而庄重的声音,宣读了追封诏书,特别强调了安定思公主乃“今上第三女,代王礼弘之同母妹,潞王礼贤之同母姊”,将其牢牢定位在皇后所出的嫡系子女序列中。庄严肃穆的气氛里,因此增添了一份深切的哀思与家人之间的骨肉温情,许多在场的大臣和命妇联想到自家儿女,也不禁为之动容,甚至悄然拭泪。这一幕,极大地渲染了帝后作为父母的慈爱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好感。
典礼上,礼治皇帝还同时宣布了为两位年幼亲王配置的辅官名单。代王礼弘的王府长史、傅、咨议参军等重要属官,皆由皇帝信重、且与弘农杨氏关系良好、或明确支持皇后的朝臣担任。这一安排,再次向所有人明确了皇帝坚定支持伍元照母子的态度,为代王礼弘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典礼后的立政殿小型家宴,因有追思安定思公主之意,气氛不似纯粹的欢庆,却更显出一家人之间的亲密与相互倚重。礼治皇帝对伍元照愈发体贴入微,看向两个儿子的目光充满了作为父亲的期许和骄傲。
“元照,”礼治握着伍元照的手,感慨道,“这些年,辛苦你了。如今总算是否极泰来。弘儿、贤儿有了王爵,身份已定;思儿也得了追封,有了名分,若她在天有灵,见到兄长弟弟都如此出息,朕与你又这般思念她,也当欣慰了。”
【系统提示:皇帝好感度+15。家庭纽带更加牢固。获得积分500点。称号“六宫之主”效果显着增强。】
“陛下……”伍元照眼中泪光闪烁,依偎着皇帝,心中却如明镜般清醒。她知道,越是站在高处,越是身处温情时刻,越不能有丝毫松懈。荣耀与危机往往相伴而生。
家宴之后,伍元照甚至来不及休息,立刻秘密召见了负责打探外界风声的心腹太监小栗子。果然,小栗子回报,虽有满城赞誉,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暗地里流传。有阴微的议论暗指皇后“善于经营”,借追封夭折的女儿来“沽名钓誉”,巩固自身地位;也有人揣测,皇后对亲生子女如此厚待,将来对非亲生的萧淑妃所出的公主,是否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这些议论虽然微弱,却如同隐藏在华丽锦缎下的细小尖刺,不容忽视。
【系统提示:侦测到新的舆论攻击萌芽。危机等级:中。触发支线任务“慈怀如海”:化解外界对宿主公正性及借追封谋利之质疑。任务奖励:积分500点,威望+5。】
伍元照对此早有预料,她从容部署应对之策。一方面,她加大了对大公主、二公主的公开关怀力度,不仅份例用度按时足量发放,还特意在御花园举办小型家宴,邀请两位公主参加,对她们的学业、生活嘘寒问暖,并赏赐了不少精巧物件,这些举动都通过“无意”的方式让一些宗室命妇“恰好”看见。另一方面,在继续整顿六宫、确立权威的过程中,她刻意将追封公主所体现的“慈母心怀”与皇后“母仪天下”的职责自然融合,在训诫妃嫔、管理宫人时,时常提及“为人母者当为子女积德”、“宫廷和睦方能福泽皇嗣”等观念,使人难以将她塑造成一个冷酷权谋家的形象。她还以安定思公主的名义,向京郊的慈幼局捐了一笔款项,用以抚养孤幼,进一步塑造了自身仁慈善念的公众形象。
【系统提示:支线任务“慈怀如海”完成度80%。获得积分300点。舆论风向得到有效引导。】
时至初夏,草木葱茏。伍元照的皇后地位,经过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然十分稳固,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再也无人敢轻易挑战她的权威。就在这看似一切步入正轨之时,礼治皇帝在一次晚膳后,握着伍元照的手,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元照,如今朝局渐稳,后宫也让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朕想着,长安暑热将至,不如朕携你与妃嫔、皇子们,一起巡幸东都洛阳,一则避暑,二则也视察一下东都政务与运河漕运,体察民情。你看如何?”
【系统提示:触发重大事件选项——“东都巡幸”。此为重要剧情节点,选择前往将开启新的地图与任务链,可能遭遇新的机遇与挑战;选择留守长安则可能巩固现有势力,但错过某些关键发展。请谨慎抉择。】
伍元照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离开权力中心长安,前往东都,无疑是离开了经营日久的根据地,途中、在东都都可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但同样,这也是一个跳出长安复杂人际关系网络,进一步与皇帝培养感情,并在更广阔天地展示皇后风范、建立威望的绝佳机会。她看向皇帝充满期待的目光,深知他提出此议,既有政务考虑,也包含了想与她共享山水、放松心情的意愿。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伍元照迎向皇帝的目光,脸上露出温婉而坚定的笑容,清晰应允:“陛下思虑周详,巡幸东都,于国于民皆是好事。臣妾愿随陛下前往,一路侍奉左右,打理行宫事宜,为陛下分忧。”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展开。她知道,凤仪初显之后,更广阔的天空和更严峻的风雨,正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