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周巡一直被严密关押在看守所,绝无可能外出!
是栽赃?还是……周巡有他们不知道的同伙,能够进出看守所?
警方立刻对看守所内部进行了最严格的排查,调取了所有监控,询问了所有接触过周巡的人员,但一无所获。周巡没有任何异常,那根头发就像是凭空出现。
与此同时,秦风的个人电脑被技术队深度破解。在他的加密硬盘里,发现了一个未完成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了他通过某些特殊渠道,了解到一个被称为“镜像”(mirror)的隐秘存在,这个存在似乎与近期发生的罪案,以及多年前的一些悬案有关。他正在试图接触一个代号为“m”的信息源。
报告到此戛然而止。
显然,秦风的调查触及了核心,引来了杀身之祸。而凶手,用了一种更干净、更难以追踪的方式,并且,刻意留下了指向周巡的“证据”。
这不是模仿,这是升级!是“m先生”亲自出手了!
他不再隐藏在模仿犯身后,而是直接走上前台,用更精湛的技术完成了“审判”(秦风是否也有其“罪状”?),并且,用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将线索指向了身在牢笼的周巡!
他在告诉警方:我能做到你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甚至能隔着监狱的高墙,留下我的标记。
“观测者效应……”陈默回想起周巡写下的那句话。
警方的追查(观测),果然引起了“m先生”行为模式的改变。他不再满足于幕后操控,开始更直接地介入,并且,他的行动更加难以预测,技术含量更高。
“镜像”……不再只是一个代号或比喻。它代表着一个真实存在的、拥有高超技术能力和严密组织的对手。
周巡是“罪状编织者”。
而这个“m”,或许就是“镜像编织者”。
他不仅在复制或延续周巡的理念,更是在以其为蓝本,进行扭曲、放大和升级。他编织的,不仅仅是罪状,更是恐惧、谜题和对整个执法系统的嘲弄。
陈默看着证物袋里那根属于周巡的头发,感到一股冰冷的压力扼住了喉咙。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或两个高智商的个体,而可能是一个理念的幽灵,一个借助网络和技术存在的、无形的犯罪实体。
与“镜像”的战争,从现在起,才真正开始。而他们甚至不知道,对手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
周巡头发出现在秦风谋杀现场,如同在警方内部投下了一颗炸弹。上级震怒,勒令彻查看守所管理漏洞。李建国承受着巨大压力,亲自带队对看守所进行了一次近乎刮地三尺的审查。
监控录像逐帧分析,周巡的所有活动轨迹清晰可循,没有任何离开囚室或与外人直接接触的机会。看守人员背景再次被严格筛查,排除了内部接应的可能性。囚室每一个角落,甚至通风管道都检查过,没有发现秘密通道。
那根头发,就像是通过超自然力量传送过去的一样。
“不可能!绝对有问题!”李建国在指挥部来回踱步,脸色铁青,“周巡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在那种监控下,把一根头发送到几公里外的凶案现场!”
陈默沉默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周巡的智谋和“m先生”的神出鬼没。他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传递,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栽赃”。
“技术队,对那根头发进行最精细的检测,包括附着物、微量元素,甚至……表观遗传学标记!”陈默下达指令,“看看它是否真的‘刚刚’从周巡头上脱落,还是被人以某种方式保存、携带,然后故意放置的。”
同时,他再次提审周巡。
周巡对于头发出现在凶案现场一事,表现得出奇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早有预料的淡然。
“观测者效应,陈警官。”周巡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当你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时,‘镜像’自然会做出反应。这只是一个开始。”
“是你指使‘m’杀了秦风?还是‘m’自作主张?”陈默单刀直入。
周巡轻轻摇头:“我说过,我不知道‘m’是谁。我们更像是……理念上的共鸣者,而非隶属关系。他理解我的‘代码’,并在其上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分支版本’。秦风的死,是他‘版本’的体现,干净、高效,并且……充满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
“一个试图窥探‘镜像’的调查者,最终被‘镜像’吞噬。这本身不就是对‘真相’一词的绝妙反讽吗?”周巡的语气带着智性的冷酷,“至于那根头发……不过是他向你们,也是向我,展示能力的一种方式。他在证明,即使我被囚禁,他的‘镜像’依旧可以投射到任何地方。”
“他在挑衅。”
“不,是演示。”周巡纠正道,“他在向你们演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无形的、基于信息和技术的、可以无视物理距离的‘审判’。法律的高墙,在数字灵魂面前,形同虚设。”
周巡的话如同冰冷的预言,让陈默感到脊背发凉。
就在警方对头发来源一筹莫展时,网安部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并没有直接追踪到“m先生”,而是发现了一种极其隐秘的数据交换模式。这种模式利用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公共wi-Fi网络、蓝牙信标甚至是一些物联网设备(如智能路灯、交通监控摄像头)作为中继节点,构建了一条条短暂存在又迅速消失的“幽灵信道”。
“m先生”就像一只数字蜘蛛,利用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编织着看不见的网,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秦风的调查很可能触及了这张网的边缘,才招致杀身之祸。
更重要的是,技术员在这些“幽灵信道”捕获的、经过多重加密的碎片化数据包中,再次发现了那个独特的数学签名——「η = π \/ √2」!它被巧妙地嵌入在通信协议的校验码或者时间戳的微秒级偏差中!
“m先生”无时无刻不在炫耀着他的“签名”!
通过分析这些“幽灵信道”出现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规律,技术部门绘制出了一张模糊的活动热力图。热力图显示,“m先生”的活动范围极广,几乎覆盖整个城市,但有几个区域信号相对集中——包括化工商贸市场(刘洋购买原料处)、秦风工作室附近,以及……市立图书馆总馆和第三机械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