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静了很多,”张辰说,“但眼神里那种惶恐没散。放风的时候,他总是独自待在角落,低着头,但眼角的余光会偷偷扫视周围,特别是进出通道的方向。他在等什么。”
“等真凶灭口,还是等真凶兑现那虚无缥缈的承诺?”林薇分析道,“他的心理处于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既害怕被抛弃,又残存着一丝希望。这种状态很不稳定,要么彻底崩溃,要么……可能会成为突破口。”
“保持现状,继续观察。”陈默开口,“重点是外围。真凶如果要确认赵伟是否成功吸引了我们的火力,或者要对李志国采取行动,他一定会露出马脚。所有可能接触李志国的人员,无论是狱警、律师(虽然他没有)、还是其他囚犯,都要纳入监控。尤其是……通讯。”
他看向技术队负责人:“看守所内部的通讯信号,包括任何可能的违规设备,进行二十四小时全频段监测,不要放过任何异常。”
“明白。”
两天过去了,风平浪静。
赵伟的审讯没有进展,他自己也从最初的惊慌变成了委屈和愤怒。李志国依旧沉默,像一尊逐渐失去生气的石雕。外围的监控没有捕捉到任何可疑人物靠近看守所。
仿佛“齿轮匠人”真的就此沉寂,接受了赵伟这个“替身”被推出来顶罪的结果。
但陈默不相信。那种被精心设计的掌控感,那种挑衅的欲望,不会如此轻易熄灭。他一定在暗中观察,评估着局势。
第三天晚上,变化来了。
负责信号监测的技术员发现了异常。在看守所放风场地边缘,一个靠近围墙的特定点位,在傍晚时分,检测到了一个极其微弱、持续时间不到一秒的射频信号脉冲。信号经过加密,无法解析内容,而且发射源似乎是移动的,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
“像是某种……单向的触发信号,或者确认信号。”技术员汇报时,语气带着不确定,“功率很小,距离稍远就接收不到了。如果不是我们布设了高灵敏度设备,根本发现不了。”
“位置能确定吗?”陈默问。
“大致范围在放风场东南角,靠近围墙外的绿化带。但那边是监控盲区,我们的人当时也没有发现异常。”
几乎在同一时间,看守所内部汇报,李志国在放风后回到囚室,行为有些异常,坐在床边发呆,手指不停地抠着床沿,嘴唇无声地翕动,像是在念叨什么。
“他说了什么?”陈默立刻问。
“监控收音效果不好,听不清。但他重复做了一个动作——用右手食指,在左掌心反复画圈。”
画圈?齿轮?
陈默眼神一凛。“把他带出来,单独问话。不,我亲自去。”
审讯室,灯光只开了一半,光线晦暗。
李志国坐在陈默对面,比起前几天,他显得更加憔悴,眼窝深陷,但眼神深处,却有一种奇异的光芒在闪烁,混杂着恐惧和一种病态的兴奋。
陈默没有立刻开口,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长时间的沉默像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李志国。他开始不安地扭动身体,抠手指的动作越来越快。
“他……联系你了,对吗?”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李志国浑身一颤,猛地抬头看向陈默,嘴唇哆嗦着,没说话。
“那个信号,是给你的。”陈默用的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他告诉你,计划照旧?还是给了你新的指示?”
“你……你怎么知道……”李志国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立刻死死闭上嘴巴,眼神里充满了惊恐。
“他是不是告诉你,赵伟是他安排的烟雾弹,是为了保护你?”陈默步步紧逼,“他是不是承诺,只要你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让你‘解脱’,或者让你得到你想要的?”
李志国的心理防线在陈默精准的敲击下开始崩塌。他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
“他骗你的,李志国。”陈默的声音冷了下来,“就像他骗你来顶罪一样。他现在给你信号,不是因为要救你,而是因为他需要你继续扮演好你的角色,直到……你没有利用价值为止。王福贵就是例子,他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不……不一样……”李志国喃喃道,眼神涣散,“他说……我是特殊的……我是他选中的‘作品’……他说……最终谢幕时……我会在场……”
“最终谢幕?”陈默捕捉到这个关键词,“什么时候?在哪里?”
李志国却猛地抱住头,发出痛苦的呜咽:“不能说……说了……就全都毁了……他会……他会……”
“他会怎么样?杀了你?还是动你的家人?”陈默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告诉我他是谁,我们可以保护他们。”
“保护?”李志国突然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扭曲的、近乎癫狂的笑容,“你们保护不了……谁也保护不了……他是‘匠人’……他什么都能做到……他就在……你们身边……”
他最后几个字几乎是嘶吼出来的,随即力竭般瘫软在椅子上,眼神空洞,无论再问什么,都不再回应。
“他就在你们身边”。
这句话像魔咒一样回荡在陈默的脑海里。
审讯结束后,他立刻召集核心成员。
“真凶确实再次联系了李志国,方式极其隐蔽,用了我们差点漏掉的短程信号。这证实了他不仅还在活动,而且对看守所内部环境甚至我们的监控手段有一定了解。”陈默语速很快,“李志国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第一,真凶提到了‘最终谢幕’;第二,他暗示真凶可能隐藏在……我们附近。”
“内部人员?”队长脸色难看,“范围不是已经缩小了吗?赵伟已经被排除了。”
“未必是正式编制的内部人员。”陈默目光扫过众人,“可能是外包服务人员、临时工、甚至……利用某些我们忽略的身份作为掩护的人。”
他看向虞倩:“重新梳理所有能接触到案件信息,哪怕是非核心信息的外部人员名单。包括负责看守所部分区域清洁的、设备维护的、送餐的……所有!”
“另外,‘最终谢幕’。”陈默在白板上写下这四个字,“这意味着一场更大的、更公开的‘表演’。他不再满足于躲在幕后操纵替身和制造孤立的谋杀。他想要一个高潮,一个能让他彻底‘成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