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闻仲一听,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性子如同烈火般燃烧起来。他二话不说,飞身上了墨麒麟,手提金鞭,径直朝着山上杀去。然而,就在他即将冲到山顶之时,只听得一声惊雷炸响,眼前的姜子牙、武王以及一众将领,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太师闻仲天生神目,他瞪大双眼,左右环顾,仔细搜寻着每一个角落,却依旧不见任何影迹。太师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恨意难消,骑在麒麟上,陷入了沉思。此时,他心中不仅充满了愤怒,更多的是对自己命运和殷商前途的忧虑。难道殷商的气数真的已尽?自己这般苦苦支撑,究竟还有何意义?
忽然,山下又传来一声炮响,紧接着,喊杀声震天,只见人马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山下围了个水泄不通,只听得众人齐声高呼:“休要放走了闻太师!”太师闻仲大怒,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催动墨麒麟,不顾一切地朝着山下杀去。可当他赶到山下时,却发现刚刚还声势浩大的敌军,竟如同鬼魅般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个士卒都不见踪影。
太师闻仲气得浑身颤抖,喘息急促,心中又惊又怒。他正打算施展法术算卜一番,看看究竟是何缘由,却又听得山顶上再次传来大炮的轰鸣声。
抬头望去,只见姜子牙与武王正站在山顶,拍手大笑,说道:“闻太师今日这般惨败,多年来积累的英雄威名,尽丧于此,还有何颜面再返回朝歌!”
太师闻仲怒不可遏,厉声大骂:“姬发你这无耻匹夫,竟敢如此羞辱于我!”说罢,再次纵骑朝着山上杀去。当行至半山凹里时,猛然间,一道黑影如闪电般从旁飞出,竟是雷震子。
太师闻仲一心只顾着冲向山上,丝毫没有防备山凹里会突然杀出个雷震子。只见雷震子大喝一声,手中金棍如泰山压顶般朝着闻太师狠狠打来。
太师闻仲措手不及,心中暗叫“不好!”,急忙侧身一闪,总算是躲开了这致命的一击。然而,那金棍势头未减,正中墨麒麟的后胯。只听得一声闷响,这墨麒麟竟被生生打得断为两截。太师闻仲连人带兽跌落尘埃,无奈之下,只得施展土遁之术匆匆离去。
辛环见状,大声呼喊:“雷震子休走!吾来也!”说罢,展开肉翅,如大鹏展翅般飞扑向雷震子,与他战在一处。
几个回合下来,辛环便露了败机,雷震子瞅准时机,一棍狠狠砸下,正中辛环顶门。辛环连哼都没哼一声,便当场气绝身亡,一缕魂魄也悠悠往封神台去了。雷震子大功告成,随即返回西岐报功。
太师闻仲失了坐骑,孤身一人,暗自思忖:“如今这般狼狈,实在无颜归国。想我率领三十万大军西征,历经三年多的苦战,不料却一败涂地,到如今只剩下这区区数千残兵败将,落得个片甲无存的笑柄。不仅如此,连我心爱的坐骑也死了,门人、副将更是死伤殆尽……”又见辛环也已死去,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
太师闻仲落下土遁,默默坐在地上,陷入了沉思。半晌过后,他仰天长叹道:“看来这是上天要亡成汤啊!当今圣上失却朝政,致使天心不顺,百姓的怨愤日益滋生。我虽空有一片赤胆忠心,却也无力回天,挽救这危局于万一。这又岂是我等征伐不用心的过错啊!”
太师闻仲就这样坐到了天明,随后起身,召集起那些疲惫不堪的败残士卒,继续迤逦前行。此时,军中早已没了粮草,士卒们个个疲惫不堪,身上的衣衫破破烂烂,面露饥色。
走着走着,猛然瞧见前方有一处村舍,稀稀落落的有几户人家。闻太师见状,心中暗自沉吟,士卒们已然饥饿难耐,实在无法再继续行军了。于是,他便命令士卒:“你们向前去,向这户人家借一顿饭,也好让大家充饥。”众人领命,朝着那村舍走去,待走近一看,果然是个不错的地方。
话说军士们来到庄前,高声问道:“里面有人在吗?”话音刚落,便见一位老叟缓缓走出。
老叟见眼前皆是些残兵败卒,心中诧异,赶忙问道:“众位来到我这小庄,不知有何事要办?”
士卒们赶忙答道:“我们并非寻常之人,乃是跟随成汤闻太师老爷的部下。因奉天子敕令征伐西岐,与那姜子牙交战,不慎失利而回。如今腹中饥饿难耐,想借您这儿一顿饭食充饥,日后必定有所报答。”
那老人听后,赶忙说道:“快快请太师老爷过来。”众军士得了话,赶忙回去,向太师禀报道:“前面有一位老人,专门请老爷过去。”
太师闻仲无奈,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行至庄前。老人见太师前来,急忙倒身下拜,口中说道:“太师,小民有失远迎,还望太师恕罪。”太师闻仲赶忙以礼相答。
老人赶忙躬身,将太师迎进屋内,请太师坐下。随后,老人急忙转身去收拾饭食,不一会儿,便将饭菜摆了出来。闻太师先用了一餐,之后才让人收拾饭菜给众士卒吃了。众人就在此歇宿了一晚。
次日清晨,太师闻仲起身,向老叟告辞。临行前,闻太师问道:“你们贵姓?昨日多有搅扰,日后也好前来致谢。”
老人赶忙答道:“小民姓李,名吉。”闻太师吩咐左右将名字记了下来。
之后,闻太师便带着众士卒离开了此地,朝着青龙关大路前行。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竟迷了路,失去了方向。闻太师忙命军士们站住,四下里查看东西南北。
忽然,听到林中传来伐木之声,定睛一看,瞧见一位樵夫。闻太师赶忙令士卒上前询问那樵夫。士卒们快步走到樵夫面前,问道:“樵子,借问你一声。”
樵夫听闻,赶忙放下斧头,走上前来,躬身行礼,口称:“列位有何事要问我?”
士卒们说道:“我们是奉敕令西征的,如今要前往青龙关,请问哪条路近些?”
樵夫伸手一指,说道:“往西南方向走,不过十五里,过了白鹤墩,便是通往青龙关的大路。”士卒们谢过樵夫,转身回来,将樵夫的话报与太师闻仲。
太师闻仲听后,便命众人往西行,一行人迤逦向前走去。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樵夫乃是杨戬变化而成的,故意指引闻太师朝着绝龙岭而去。
太师闻仲一行人行进了二十多里,渐渐来到了绝龙岭。但见这绝龙岭,山势巍峨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那一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嵯峨峻峭,仿佛要刺破苍穹。山间溪谷幽深,涧水湍急,一座石梁桥横跨其上,天生就透着一股险恶之气。两侧的崖壁陡峭如削,悬于半空,那一块块突兀的虎头石,宛如巨兽蹲伏,天生便具雄威。岭上奇松怪柏,姿态各异,犹如蛟龙盘曲;碧落丹枫,枝叶繁茂,恰似翠色华盖。
云雾缭绕,弥漫山间,仿佛与九重霄相连;瀑布飞泻而下,水流潺潺,一泻千百里,声势浩大。此地当真险峻异常,莫说常人难以涉足,便是鸦雀也难飞越。烟岚浓重,遮蔽双目,纵是采药的仙童,也惧怕这险峻地势;荆棘榛莽,塞满山野,打柴的樵夫至此,也会望而却步。岭上胡羊野马,穿梭往来;狡兔山牛,如布兵阵。好一片草迷四野,暗藏精灵,奇险惊人,恶兽出没之地。
太师闻仲行至绝龙岭前,正欲进岭,抬眼望见这等险峻山势,心中不禁疑虑丛生。猛然抬头,却见一位道人,身着水合道服,仔细辨认,竟是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
太师闻仲急忙上前,问道:“道友在此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