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听闻,低头陷入沉思,沉默不语。
太师见状,劝说道:“大丈夫生逢此时,不可错过这等良机。似此招赘之事,天下虽有;但能托国之富的姻缘,世上实在稀少。还请御弟速速应允,也好让我等回奏陛下。”
长老却愈发显得痴哑,不知如何作答。
猪八戒在一旁按捺不住,掬着碓挺嘴大声叫道:“太师,你去回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然不会贪恋你那托国之富,也不会爱慕你那倾国之容。还不快快倒换关文,打发他往西而去。若实在要招赘,留我在此便是,如何?”
太师听闻,吓得胆战心惊,一时竟不敢回话。
驿丞忙道:“你虽是男儿之身,但只这形容太过丑陋,实在不合我王心意。”
猪八戒却笑道:“你这人实在不通变通,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又有谁会嫌弃男儿长相丑陋呢?”
孙悟空喝道:“呆子,休得胡言乱语,一切但凭师父尊意,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切莫耽搁了这说媒的工夫。”
唐三藏无奈道:“悟空,你且说说,此事该当如何是好?”
孙悟空道:“依老孙看来,师父留在此处倒也不错。自古便说,千里姻缘似线牵哩,哪里还能再有这般合适的去处?”
唐三藏着急道:“徒弟,我们若在此贪图富贵,那谁去西天取经?如此岂不是辜负了我大唐帝主的殷切期望?”
太师赶忙说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隐瞒。我王旨意,原本只教求御弟为亲,三位徒弟只需赴那会亲筵宴,而后发付领给之物,倒换关文,便可继续往西天取经去。”
孙悟空点头道:“太师说得有理,我等不必为难。情愿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但还请快快倒换关文,打发我们西去。待取经归来,也好到此拜望师娘,讨要盘缠,再回大唐。”
那太师与驿丞赶忙对着孙悟空行礼道:“多谢老师成全之恩!”
猪八戒忙道:“太师,切莫只在口头上说空话,既然我们已然许诺,且叫你主先安排一席盛宴,与我们吃杯允婚酒,如何?”
太师连忙应道:“有有有,即刻便教摆设筵宴。”
说罢,那驿丞与太师欢天喜地地回奏女主,暂且不表。
再说唐三藏一把紧紧扯住孙悟空,忍不住骂道:“你这猴头,简直要将我害死!如何能说出这般话来,竟教我在此招婚,你们却去西天拜佛。便是打死我,我也决然不敢如此行事。”
孙悟空赶忙劝慰道:“师父放心,老孙岂会不知你那性情。只是如今到了此地,遇上这般情形,不得不将计就计啊!”
唐三藏疑惑道:“你且说说,这将计就计是何意?”
孙悟空解释道:“你若执意不肯应允,那女王必定不肯倒换关文,更不会放我们前行。
倘若她心生恶意,喝令众人加害于你,割了你肉去做香袋之类,我等又岂能有好下场?
届时便不得不使出降魔荡怪的神通。但你也知晓,我们的手脚向来沉重,器械又极为凶险,一旦动手,这一国之人恐怕尽皆性命不保。
她们虽阻挡我等去路,却并非怪物妖精,而是一国的寻常百姓。你平日里又是个好善慈悲之人,一路行来,力求一灵不损。
若是打杀了这许多无辜的平人,你心中又怎能忍心啊!”
此时,唐三藏面露忧虑之色,喃喃自语道:“诚为不善了也。”
唐三藏听闻那女国欲招亲之事,心下惶然,忙向悟空说道:“悟空,此论虽有可取之处,然女主若招我进宫,欲行夫妇之礼,我又怎可丧却元阳,致佛家德行败坏;走了真精,令本教人身坠落?”
孙悟空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胸有成竹地说道:“师父,今日若应了这亲事,那女王必定以皇帝之礼,摆驾出城来迎您。
届时,您万不可推辞,径直坐上她的凤辇龙车,登上宝殿,面南而坐。随后,向女王索要御宝印信,宣我们兄弟入朝,将通关文牒盖上印玺。
再请女王亲手写下花押,交付于我们。与此同时,令其摆下筵宴,就当是与女王会喜,权且当作送我们西行的践行之宴。
待筵宴结束,再让女王排驾,只说送我们三人出城,而后返回与女王婚配。如此,哄得她君臣上下欢悦,既无阻拦我们之心,亦不起毒恶加害之念。
待送出城外,您下了龙车凤辇,命沙僧在旁伺候,扶您骑上白马。老孙我便使个定身法儿,叫那君臣人等皆动弹不得,我们便可顺着大路只管西行而去。
待行了一昼夜,我再念个咒,解了这术法,让他们君臣苏醒回城。这般一来,一则不伤他们性命,二来也无损您的元神。
此计名为假亲脱网之计,实乃一举两全之美啊!”
唐三藏听闻,恰似醉者刚刚酒醒,又如梦者才从梦中初醒,满心忧虑顿时消散,转忧为喜,不禁对孙悟空称谢不尽,说道:“深感贤徒高见,实乃妙策!”
师徒四人于是同心合意,正自这般商量着。
却说那太师与驿丞,心急火燎,不等宣诏,便径直入朝,行至门白玉阶前,赶忙奏道:“主公,您的佳梦果然最为灵验,鱼水之欢指日可待矣!”
女王听闻,轻启珠帘,款下龙床,樱唇微张,银齿乍露,笑意盈盈,娇声问道:“贤卿见了御弟,他是如何说的?”
太师赶忙回道:“臣等前往驿馆,拜见御弟完毕,便将求亲之事如实相告。御弟起初尚有推托之辞,幸亏他那大徒弟慷慨应允,愿留他师父与我王为夫,面南称帝。
只是要求先倒换关文,打发他三人西去。待取得真经归来,再到此拜认爷娘,讨要盘费返回大唐。”
女王闻言,嘴角笑意更浓,问道:“御弟还有别的说法吗?”
太师又奏道:“御弟倒是没再说什么,只愿配与我主,只是他那二徒弟,非要先吃席饮酒才肯罢休。”
女王听闻,即刻传下旨意,令光禄寺速速排宴,同时安排大驾,出城迎接夫君。
众女官领命,赶忙遵从此命,精心打扫宫殿,用心铺设庭台。
负责摆宴的众人,忙得热火朝天,火速安排各项事宜;负责摆驾的人员,亦是风风火火,如流星赶月般整备妥当。
且看那西梁国,虽是女子之国,然其銮舆之盛,丝毫不亚于中华。
不多时,大驾已然出城,早早便到了迎阳馆驿。忽有人急忙来报与唐三藏师徒知晓。
忽闻有人匆匆来报,声传于唐三藏师徒:“女王銮驾已至!”
唐三藏听闻,即刻与三位徒儿赶忙整饬衣冠,疾步出厅,恭恭敬敬地迎候圣驾。
但见那女王轻轻卷帘,莲步轻盈地下了辇车,朱唇微启,娇声问道:“不知哪一位才是唐朝御弟?”
太师赶忙伸手遥遥指向驿门之外,说道:“瞧,香案之前身着襕衣者,便是那御弟。”
女王轻闪凤目,微蹙蛾眉,细细端详。果见此人丰姿英伟,相貌轩昂,着实一表非凡。只见他齿白似银砌,温润光洁;唇红那女王轻闪凤目,微蹙蛾眉,细细端详。果见此人丰姿英伟,相貌轩昂,着实一表非凡。
女王莲步轻移,款至唐三藏身前,竟一把牵住唐三藏之手,声音娇柔婉转,如同黄莺出谷,唤道:“御弟哥哥,还请上那龙车,与我同登金銮宝殿,成就夫妻美事。”
唐三藏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战战兢兢,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神情恍惚,似醉如痴。
孙悟空在一旁见状,忙开口劝道:“师父,您也不必过于谦逊,且与师娘一同上辇,快快倒换了关文,也好让我们尽早踏上取经之路。”
唐三藏满心慌乱,却不敢回应,只是抬手朝孙悟空连摆两下,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孙悟空见状,又劝道:“师父,您切莫烦恼,这般富贵荣华摆在眼前,若不享用,还待何时呢?”
唐三藏实在无奈,只得强自镇定,揩去眼泪,勉强挤出一丝欢容,缓缓移步向前,与女王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这边女王满心欢喜,一心指望与唐三藏成就美满姻缘;而那长老满心忧惶,心心念念唯有拜佛取经之事。一个盼着洞房花烛夜,与君共结连理枝;一个只想早日西赴灵山,拜见世尊求得真经。
女王情意真切,一心盼着与长老和谐相伴,白头偕老;圣僧则心怀他意,紧紧守着心中的取经信念,调养元神。
女王喜见眼前俊朗男身,恨不能即刻与长老日夜相伴,共谐伉俪;唐三藏却惧怕女色,一心只想早日脱离这温柔乡,踏上前往雷音寺的道路。
二人同登辇车,却各怀心思,怎料唐三藏一心向佛,不为这世俗姻缘所动!
那些文武官员,见主公与长老并肩同登凤辇,一个个眉开眼笑,赶忙指挥仪从,转身簇拥着銮驾,浩浩荡荡地重新入城。
孙大圣这才吩咐沙僧挑好行李,牵好白马,跟随在大驾之后同行。
猪八戒性急,早已往前跑得飞快,率先来到五凤楼前,大声叫嚷道:“好自在!好现成呀!这可不行!这可不行!吃了喜酒再成亲才对嘛!”
这一嗓子,吓得那些执掌仪从、负责引导的女官们,纷纷惊慌失措地跑回驾前,回禀道:“主公,那长嘴大耳之人,在五凤楼前大声叫嚷着要吃喜酒呢。”
女王听闻,微微侧过身,与长老相依相偎,香肩轻倚,桃腮微贴,檀口轻启,轻声问道:“御弟哥哥,那长嘴大耳的是你哪位高徒呀?”
唐三藏赶忙答道:“那是我第二个徒弟,他生来食肠宽大,一辈子就贪图口腹之欲。陛下须得先安排些酒食与他吃了,方可顺利行事。”
女王赶忙急切询问:“光禄寺安排的筵宴可已完备?”
女官赶忙回奏:“已然准备妥当,设了荤素两样,就摆在东阁之上。”
女王又问:“为何要设两样呢?”
女官回奏道:“臣妾担心唐朝御弟与诸位高徒平素吃斋,所以准备了荤素两种,以作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