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西湖夜泛舟
临安城北面几十里外,游骑的刀光剑影和血腥气还没散尽,杭州城里,却仿佛被罩进了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琉璃罩子里,呈现出一种暴风雨来临前,异样而脆弱的宁静。白日的喧嚣——军队调动的脚步声、车马的辚辚声、工匠赶制军械的敲打声——随着夜幕的降临,渐渐沉淀下去。只有城墙上来回巡逻的火把,如同黑暗中警惕的眼睛,提醒着人们,这份宁静之下,潜藏着何等汹涌的暗流。
就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西湖,这片被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过的山水,褪去了白日的喧闹,在溶溶的月光下,舒展着她亘古不变的温柔。湖面平滑如镜,倒映着天上疏朗的星子和一轮将圆未圆的月亮,远处黛色的山峦只剩下朦胧的剪影。偶尔有夜鱼跃出水面,发出“噗啦”一声轻响,更显得四周空阔寂静。
一艘不算华丽,却十分精致的画舫,悄无声息地滑破湖面,船头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笼,在无边的夜色中,像一颗孤独的、温暖的星。船上没有丝竹管弦,也没有侍女如云,只有两个身影,并肩立在船头。正是“大炎王”方腊,和他的夫人邵仙英。
方腊褪下了那身象征权势和杀伐的王者服饰,只穿着一件普通的玄色长袍,未戴冠,长发随意束在脑后。邵仙英也是一身素雅的衣裙,外罩一件月白色的披风,夜风拂动她的发丝,神情恬静。他们屏退了左右侍卫,只留了一个老船工在船尾默默地摇橹。橹声欸乃,搅碎一池月影,也搅动着两人心中难以平复的波澜。
方腊负手而立,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投向北方那一片沉沉的黑暗,仿佛要穿透这夜色,看清几十里外正在安营扎寨的敌人。他久久没有说话,刚毅的面容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只有紧抿的嘴角,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邵仙英轻轻将一杯温热的酒递到他手边,柔声道:“夜里风凉,喝杯酒暖暖身子吧。”
方腊接过酒杯,却没有喝,只是握在手中,感受着那一点暖意。他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在静夜中显得格外清晰沉重。“仙英,还记得吗?那年冬天,在帮源洞里,咱们几十号人,围着篝火,分食一只打来的瘸腿麂子。外面是童贯的千军万马,洞里是饥寒交迫,那时候,可曾想过,有朝一日,我们能坐拥这杭州城,在这西湖之上泛舟?”
邵仙英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历经沧桑后的平静:“怎么不记得。那时节,庞大哥还为了半块麂子肉跟人瞪眼,赵先生冻得直搓手,还念叨着他的账本。谁能想到呢?这一路,淌着血,踩着尸首,竟真走到了今天。” 她的目光也投向远方,似乎在回忆那段充满绝望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是啊,”方腊的声音低沉下来,“走到了今天……可眼前,又是一道更大的坎。宋江……嘿,梁山泊的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如今却调转枪头,来打我们了。” 他语气复杂,既有对强敌的忌惮,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同是揭竿而起,如今却要兵戎相见,这其中的滋味,外人难以体会。
邵仙英靠近他一步,声音依旧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宋江受招安,是自绝于天下义士。他们为朝廷卖命,来打我们,道义上先就输了。咱们不一样,咱们是为了跟着咱们的这些弟兄,为了信咱们的百姓,更是为了咱们心里认定的那个道。这杭州城,不是终点,是起点。这一仗,躲不过,也不能躲。”
方腊转过头,看着妻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亮坚定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位与他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他精神上最坚实的支柱。他握住邵仙英的手,那双手,早已不复当年的细腻,布满了操劳的痕迹,却异常温暖有力。
“你说得对。”方腊重重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块垒都吐出来,“这一仗,是咱们的立国之战!打赢了,这东南半壁,才算真正姓了‘炎’!咱们推行的均田令,咱们建立的新朝,才算扎下了根。打输了……”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紧握的手却表明了一切。
“不会输的。”邵仙英反握住他的手,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庞大哥在临安磨快了刀,李彪在太湖张好了网,百花妹子整军经武,赵先生把粮草堆成了山,韩冲的耳目遍布四方,雷震的火器也备足了。咱们上下一心,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他宋江远道而来,师出无名,内部未必齐心,童贯更是包藏祸心。天时、地利、人和,咱们未必就输给他。”
她顿了顿,声音更柔了些:“只是,苦了你了。这千斤重担,都压在你一人肩上。”
方腊摇摇头,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股热流从喉间直达胸腹,豪情也随之升起:“担子重,才有挑的价值!想起帮源洞的篝火,想起死去的弟兄,想起那些分到田地后百姓脸上的笑,我这心里,就都是劲儿!宋江要来,就让他来!这西湖的水,这杭州的山,还有这千千万万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的百姓,都由不得他童贯、宋江再来糟践!”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在湖面上远远传开。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大王,更像一个决心守护家园的丈夫和领袖。
画舫缓缓驶向湖心,月光洒在相携而立的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享受着这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远处城墙上,隐约传来巡夜士兵交接的号令声,与这湖光的静谧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这夜,这湖,这舟,这人,构成了一幅乱世中极具张力的画面。它既有英雄美人月下泛舟的浪漫,更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方腊和邵仙英,在这历史的关键节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彼此慰藉,坚定信念,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