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会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投影光幕上闪烁着“探索者2.0阶段性汇报”的字样。
曲松十站在前方,一身得体的职业装束,衬得她比平时多了几分沉稳。
她目光扫过台下,掠过李琰总监鼓励的眼神,程序部王工审视的目光,以及其他参会人员或好奇或平静的脸,最后,与坐在靠后位置的路回终平静无波的眼神短暂交汇。
那一瞬间,昨晚演练时那种被支撑、被审视的奇异安定感再次回归。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汇报。
声音起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但很快便稳定下来,清晰、流畅。她严格按照昨晚梳理的逻辑,开门见山地抛出核心价值,用精炼的语言和关键数据支撑论点,对技术细节的阐述深入浅出,既展现了专业性,又确保了非技术背景的听众能够理解。
路回终安静地坐在那里,手指间夹着一支笔,目光落在侃侃而谈的曲松十身上,神情是惯常的淡漠,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有在她引用某个关键数据或巧妙化解一个潜在质疑点时,眼底深处会掠过一丝极快的、几乎无法捕捉的微光。
当曲松十讲到采用渐进式方案控制风险,并展示联合小组初步的测试场景运行帧率对比数据时,程序部的王工微微点了点头。
提问环节,果然有几个不算太友善的问题抛来,涉及资源挤占、长期维护成本以及对整体项目进度的影响。
曲松十早已不是那个会被尖锐问题问住的新人,她从容不迫,引据数据,强调协同,将路回终昨晚模拟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思路化用得天衣无缝,语气不卑不亢,态度坦诚而坚定。
她甚至主动承认了目前方案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清晰的后续验证计划和决策节点。这种坦诚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李琰最后做了总结,肯定了“探索者2.0”前期工作的价值和方向,明确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按计划支持联合小组的下一步工作。
汇报顺利结束。
散会后,人群陆续离开。
曲松十正在整理讲台上的资料,感觉有人走近。
她抬起头,是路回终。
路回终没有看她的眼睛,目光落在她还没来得及合上的笔记本电脑上,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两声清脆的轻响。
“讲得不错。”
她的声音不高,语速平常,和说“今天天气不错”没什么区别。说完,便转身,随着人流走出了会议室,没有多余的眼神交流,没有片刻的停留。
曲松十愣在原地,看着那个挺拔冷静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脏却像是被那两声轻响敲中了最柔软的地方,噗通噗通,跳得有些失序。
只有两声轻敲,四个字。
但这已经是路回终在公共场合,在可能被旁人窥见的风险下,所能做出的、最明确的肯定和鼓励。
她知道。她一直都懂她的“语言”。
这种静水流深般的认可,比任何公开的赞扬都更让曲松十觉得珍贵和心动。
因为这纯粹是给她的,与职位、项目、他人眼光都无关,只与她们彼此相关。
晚上回到家,氛围与往常并无不同。路回终甚至比平时更沉默一些,似乎完全将白天会议室里那短暂的互动抛在了脑后。
直到临睡前,曲松十洗漱完出来,看见路回终靠在床头看书,暖黄的灯光勾勒着她沉静的侧脸。
曲松十爬上床,像只归巢的鸟儿,自发地窝进她身侧的专属位置,脑袋轻轻靠在她肩上。
路回终翻书的动作顿了顿,没有推开她,也没有说话,只是任由她靠着,继续看着书页。
空气中弥漫着安宁的气息。
“姐姐,”曲松十小声开口,声音带着沐浴后的柔软,“今天……谢谢你。”
路回终的目光依旧落在书页上,语气平淡:“谢我什么?”
“谢谢你听我演练,”曲松十蹭了蹭她的肩膀,像只撒娇的猫,“也谢谢你在会上……敲那两下。”
路回终翻过一页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过了几秒,才淡淡地说:“你自己的能力,不用谢我。”
她否认了自身的作用,将功劳完全归之于曲松十。
曲松十却听懂了她的言下之意——我或许提供了演练场,但站在场上发挥、赢得比赛的人,始终是你自己。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尊重和认可。
她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满足地闭上眼,感受着身边人平稳的呼吸和令人安心的体温。
汇报成功的喜悦,在这样静谧的夜晚,沉淀为一种更深厚、更踏实的力量。她不再需要喧嚣的庆祝,也不再渴望溢于言表的赞美。
路回终用她的方式告诉她,真正的成长,是内心的笃定和能力的提升,而这些,她已经在她无声的支持下,一步步地拥有了。
她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初期的暧昧与试探,也渡过了确认心意后的热烈,进入了一种更深刻的共生状态——如同静水深流,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蕴藏着滋养彼此、推动彼此向前奔涌的磅礴力量。
曲松十知道,前路还长,项目也远未到成功的那一刻。
但此刻,靠着路回终,感受着这份沉静如海却深邃入骨的支持,她内心充满了无畏的勇气和无限的暖意。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