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心中感动,却摇头道:“此去凶险,你们还是留在应天安全。“
“不行!“徐妙云急道,“我们要和朱棡哥哥在一起!“
常清韵轻声道:“王爷,正因为前路凶险,我们才更要相伴左右。况且,熺儿也不能离开父亲。“
最终,朱棡拗不过她们,只得答应带她们同回太原。
出发那日,马皇后特意来送行。她抱着济熺不舍得放手:“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的乖孙。“
常清韵恭敬道:“母后放心,等边境安定,我们立即带熺儿回来看您。“
马皇后将一块玉佩挂在济熺颈间:“这是哀家特意去寺庙求的平安符,保佑我孙儿平平安安。“
带着家人的祝福,晋王府一行人再次踏上前往太原的路途。这一次,他们不仅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更带着守护家园的责任。
马车里,常清韵轻轻哼着摇篮曲,徐妙云靠在她肩上打盹。朱棡看着她们,心中充满力量。
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有她们在身边,他就能勇往直前。而这一次,他不仅要守护边境的安宁,更要守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家。
官道上,落叶铺就了一条金黄的地毯。晋王府的车队缓缓向北而行,常清韵抱着熟睡的济熺,徐妙云靠在她肩头小憩。朱棡骑着赤电马护卫在马车旁,不时透过车窗看看妻儿。
“王爷,前面就到黄河渡口了。“张诚策马前来禀报,“今日风大,是否要暂歇?“
朱棡看了看阴沉的天色:“传令下去,在渡口驿站歇息半日。“
驿站里,常清韵细心地为济熺换尿布,徐妙云则忙着指挥丫鬟们准备午膳。小小的驿站因为晋王府的到来顿时忙碌起来。
“姐姐你看,“徐妙云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进来,“这汤炖得正好,你快趁热喝。“
常清韵接过汤碗,感激地说:“这一路辛苦妹妹了。“
“说什么辛苦,“徐妙云在她身边坐下,轻轻逗弄醒来的济熺,“我们熺儿这一路可乖了,是不是呀?“
济熺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手在空中挥舞,逗得两个女子都笑了。
朱棡走进来,见这温馨的一幕,脸上也露出笑容:“说什么这么开心?“
“在说我们熺儿呢,“徐妙云起身为他解下披风,“朱棡哥哥快坐下歇歇,我让人盛汤来。“
用罢午膳,朱棡召集将领在驿站议事。常清韵和徐妙云带着孩子在里间歇息。
“姐姐,“徐妙云压低声音,“我方才听张诚说,也先这次集结了三万骑兵,是真的吗?“
常清韵轻拍着怀中的儿子,低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王爷自有主张,我们不必过于忧心。“
话虽如此,但两人心中都明白,这次边境的形势比以往都要严峻。
在驿站歇息一夜后,车队继续北上。越往北走,秋意越浓,路旁的树木早已落光了叶子,露出光秃秃的枝桠。
这日傍晚,车队抵达太原城。得知晋王归来,全城百姓自发在街道两旁迎接。
“恭迎王爷、王妃回府!“王府门前,以和珅为首的官员们跪了一地。
朱棡下马,扶起和珅:“诸位请起。边境形势紧急,还需诸位鼎力相助。“
回到熟悉的晋王府,常清韵和徐妙云都松了口气。这里才是她们真正的家。
安顿好后,朱棡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军务。常清韵则带着徐妙云熟悉王府事务,虽然离开数月,但一切井井有条,可见和珅管理有方。
“王妃,“和珅恭敬地呈上账册,“这是这几个月的收支明细,请王妃过目。“
徐妙云接过账册,认真翻看。经过常清韵的教导,她已经能看懂这些复杂的账目了。
“和大人辛苦了。“她合上账册,“听闻边境商路受阻,对太原商贸可有大碍?“
和珅笑道:“王妃明鉴。虽然边境不太平,但咱们太原城内的生意反而更红火了。各地商贾都来此避难,带动了各行各业。“
晚膳时分,朱棡才从军营回来。见他眉宇间带着疲惫,常清韵亲自为他盛汤:“王爷先用些热汤暖暖身子。“
徐妙云则为他布菜:“朱棡哥哥,边境情况如何?“
“也先这次来势汹汹。“朱棡叹了口气,“不过你们不必担心,我已经做好万全准备。“
用过晚膳,朱棡陪着常清韵和徐妙云在园中散步。秋夜的太原已有几分寒意,但三人的心却是暖的。
“还是回家好。“徐妙云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应天虽然繁华,但总觉得拘束。“
常清韵点头:“这里才是我们的根。“
朱棡握住她们的手:“等打退了也先,我带你们去汾河边看红叶。听说今年的红叶格外漂亮。“
次日,朱棡一早就去了军营。常清韵和徐妙云则开始整顿王府内务。
“姐姐,“徐妙云翻看着库存账册,“我看库房里药材储备不足,是不是该多备些?万一......“
常清韵明白她的担忧:“妹妹想得周到。我这就让和珅去采办。“
正说着,孙玉茹求见。她带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也先的使者正在太原,想要秘密会见朱棡。
“也先这是要做什么?“徐妙云不解。
常清韵沉吟道:“恐怕是缓兵之计。王爷正在整军备战,也先此时派使者来,分明是想拖延时间。“
果然,朱棡得知消息后冷笑:“告诉也先的使者,要谈可以,但必须先退兵百里。“
使者悻悻而去后,边境的情报接踵而至。也先不但没有退兵,反而又增派了五千骑兵。
“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朱棡对常清韵和徐妙云道,“我明日就要前往大同督战。“
常清韵强忍担忧,为他整理行装:“王爷万事小心。“
徐妙云红着眼眶:“朱棡哥哥一定要平安回来。“
朱棡将她们拥入怀中:“放心,为了你们和熺儿,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次日,朱棡率领亲兵前往大同。常清韵和徐妙云站在城楼上,目送着队伍远去,直到最后一面旌旗消失在视野中。
“姐姐,“徐妙云轻声道,“我们去寺庙为朱棡哥哥祈福吧。“
太原城外的崇善寺香火鼎盛。常清韵和徐妙云虔诚地跪在佛前,为远方的丈夫祈福。
“信女愿折寿十年,换夫君平安归来。“徐妙云在心中默默许愿。
常清韵则轻抚着胸前的平安符,那是马皇后所赐,此刻更觉珍贵。
从寺庙回来,两人开始忙着为前线将士准备冬衣。常清韵指挥着丫鬟们裁剪布料,徐妙云则带着府中女眷缝制棉衣。
“王妃亲自为我们缝制冬衣,真是折煞小人了。“一个老嬷嬷感动地说。
徐妙云笑道:“将士们在前线拼命,我们做这些算得了什么。“
这时,和珅匆匆来报:“王妃,清韵姑娘,前线捷报!王爷首战告捷,歼敌两千!“
消息传来,整个王府都沸腾了。常清韵和徐妙云相拥而泣,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然而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太久。三日后,前线传来战报:也先集结重兵反扑,战事陷入胶着。
“姐姐,我害怕。“徐妙云夜不能寐,来到常清韵房中。
常清韵让她在自己身边躺下,轻拍着她的背:“要相信王爷。他经历过那么多大风大浪,这次也一定能化险为夷。“
为了分散注意力,两人更加卖力地为前线将士准备物资。常清韵还特意让人采购了大量药材,准备救治伤员。
这日,她们正在查看药材质量,孙玉茹又来了。这次她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瓦剌内部发生叛乱,也先被迫退兵!
“真的吗?“徐妙云惊喜地问。
孙玉茹点头:“千真万确。也先的弟弟趁他出征在外,发动政变。也先不得不回师平乱。“
消息很快得到证实。朱棡派人送来信件,说也先已经退兵,边境危机解除。
“太好了!“徐妙云高兴得跳起来,“朱棡哥哥就要回来了!“
常清韵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抱着儿子,轻声道:“熺儿,爹爹就要回来了。“
然而,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太子以“劳军“为名,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大同。
“大哥这是要做什么?“朱棡在信中写道,“名义上是劳军,实则分明是要夺我兵权。“
常清韵看完信,心中一惊。太子此举,分明是要趁朱棡刚刚打完仗,兵力疲惫之时,来个釜底抽薪。
“姐姐,我们该怎么办?“徐妙云急得团团转。
常清韵沉思片刻,忽然道:“妙云,你立即修书给徐大人,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他。“
徐妙云会意:“我明白了。爹爹在军中人脉甚广,定能帮到朱棡哥哥。“
与此同时,常清韵也让孙玉茹通过商队散布消息,说太子欲夺晋王兵权,置边境安危于不顾。
消息传开,朝野哗然。不少大臣上书劝谏,说此时更换边将,恐生变故。
在各方压力下,太子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改道返回应天。
危机解除,朱棡终于可以安心返回太原。
得知丈夫即将归来,常清韵和徐妙云亲自下厨准备接风宴。徐妙云做了朱棡爱吃的红烧肉,常清韵则炖了他最喜欢的鸡汤。
傍晚时分,朱棡风尘仆仆地回到王府。见到迎接他的妻儿,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汉子也不禁眼眶湿润。
“我回来了。“他将常清韵和徐妙云拥入怀中,又在儿子脸上亲了又亲。
晚宴上,朱棡详细讲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当听到也先退兵的真正原因时,徐妙云忍不住问:“也先的弟弟为什么会突然造反?“
朱棡与常清韵相视一笑:“这就要感谢清韵的妙计了。“
原来,常清韵早就通过商队得知也先的弟弟有异心,于是让孙玉茹派人暗中联络,许以重利,这才促成了这场叛乱。
“姐姐真厉害!“徐妙云崇拜地说。
常清韵谦逊地摇头:“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
是夜,朱棡宿在常清韵房中。烛光下,他轻抚着她略显清瘦的脸庞:“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常清韵靠在他怀中:“只要王爷平安,再辛苦也值得。“
“等过了年,“朱棡道,“我要向父皇请旨,正式娶你为侧妃。“
常清韵眼中泪光闪烁:“能陪在王爷身边,我已经很知足了。“
“不,“朱棡坚定地说,“我要给你应有的名分。你和妙云,都是我最珍爱的人。“
窗外,北风呼啸,但屋内却温暖如春。经历了这场风波,三人的心贴得更近了。而对朱棡来说,能得如此贤妻美妾,实在是人生大幸。
只是他们都明白,太子的野心不会就此止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三人同心,再大的风雨,他们也能一起面对。
晋王府的屋檐下挂起了冰棱,在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常清韵抱着济熺站在廊下,看着徐妙云在院中堆雪人。
“姐姐你看,“徐妙云戴着厚厚的貂皮手笼,小脸冻得通红,“我堆的雪人像不像朱棡哥哥?“
常清韵仔细端详那个顶着玉冠的雪人,不由莞尔:“倒是真有几分神似,就是这鼻子塌了些。“
“那奴婢再修修!“徐妙云兴冲冲地又要动手,却被常清韵叫住。
“快进来暖暖身子,当心着凉。“
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徐妙云脱下手笼,接过常清韵递来的姜茶:“朱棡哥哥今日怎么还没下朝?“
“想必是朝中事务繁忙。“常清韵轻拍着怀中的儿子,“听说太子殿下又在提议削减藩王护卫。“
徐妙云撅起嘴:“太子殿下怎么总跟朱棡哥哥过不去?“
正说着,朱棡披着一身寒气进来。见她们都在,脸上露出温暖的笑意:“在说什么这么热闹?“
徐妙云跳起来为他解下披风:“在说姐姐堆的雪人像朱棡哥哥呢!“
朱棡走到常清韵身边,轻轻碰了碰儿子的小脸:“今日朝上,父皇驳回了大哥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