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的正式任命文件在一周后正式下达,红色封皮的文件袋上印着醒目的“机密”二字,里面的任命决定言简意赅却分量千钧:“经省委研究决定,林晓同志任中共清河市委员会委员、常委,提名为清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选(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
消息通过组织程序逐级传达,很快就在林晓工作和生活了整整十五年的滨州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市级机关系统里,三十八岁的常务副市长堪称凤毛麟角,更何况林晓并非传统意义上“一步一个脚印”从区县历练上来的干部,而是凭借部委借调的亮眼履历和实打实的工作实绩“空降”清河市,这让不少人既意外又钦佩。
一时间,祝贺的电话、信息纷至沓来,而告别,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接下来这段时间的主旋律。
市发改委的欢送会办得隆重而温馨。机关大会议室里摆满了鲜花,委主任、各位副主任、调研员,以及机关二十多个处室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几乎全部到场,连退休多年的老领导都特意赶来。长条会议桌被摆成了U形,中间的投影屏上循环播放着林晓这些年在发改委工作的照片:有她刚入职时在档案室整理资料的青涩模样,有带队赴企业调研时认真记录的侧影,有在项目工地上戴着安全帽与工人交谈的场景,还有在部委借调期间参与会议时的专注神情。
“今天是送林晓同志赴任的日子,心里既舍不得,又替她高兴。”赵主任率先发言,手里的话筒微微晃动,“林晓在发改委工作的这些年,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副主任,再到今天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靠的是她的踏实肯干、善于思考,还有那份敢闯敢试的韧劲。数字经济产业园、营商环境优化、跨区域产业协作,这些项目都是她牵头啃下来的硬骨头,为咱们滨州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清河市是经济强市,也是块‘练兵场’,相信林晓同志一定能在新岗位上再创佳绩!”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各位副主任依次发言,回忆与林晓共事的点点滴滴。分管固定资产投资的王副主任笑着说:“我还记得林晓刚到投资处那会儿,为了搞懂一个项目审批流程,抱着厚厚的政策汇编啃了半个月,连周末都泡在办公室。现在她要去管全市的重大项目,我是一百个放心!”
老谭作为林晓曾经的处室老大哥,此刻早已红了眼眶。他端着提前准备好的酒杯,快步走到林晓面前,声音有些哽咽:“林市长……我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叫你,真有点不习惯。说实话,打心底里舍不得你走!这几年,看着你从我们处里的业务骨干,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你是我们发改委所有人的骄傲!到了清河那边,工作再忙也得照顾好自己,别太拼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们!”
林晓连忙起身接过酒杯,眼眶瞬间湿润:“谭哥,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刚入职那会儿,要不是你手把手教我看项目材料、带我跑现场,我哪能这么快上手。不管我走到哪里,发改委永远是我的娘家,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两人轻轻碰了碰杯,仰头饮下,酒液入喉,带着几分辛辣,更藏着浓浓的不舍。
处室里的年轻同事们也纷纷围了上来,送上精心准备的纪念品:有刻着“砥砺前行”字样的定制书签,有记录着处室团建瞬间的相册,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每个人的祝福。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红着脸说:“林主任,你一直是我的榜样。记得上次我写的调研报告被打回来三次,是你牺牲午休时间,逐字逐句帮我修改,还教我怎么找数据、怎么提炼观点。到了清河,你也要多保重身体!”
林晓一一收下礼物,紧紧握住小李的手:“年轻人就要多历练,别怕犯错。以后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咱们一起探讨。”她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动情地说:“谢谢大家!在发改委的这十三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时光。这里有悉心指导我的领导,有并肩作战的同事,有我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项目,更有这份沉甸甸的战友情。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永远记得和大家一起熬夜加班、一起攻克难关的日子!”
欢送会结束后,林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着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桌面,心中满是感慨。办公桌上还放着她刚入职时用的第一个文件夹,里面夹着她写的第一份工作简报,上面还有老领导批改的痕迹。她轻轻摩挲着文件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年轻时青涩却执着的模样。
除了发改委,林晓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纷纷以各种方式向她表达祝贺和不舍。大数据中心的老同事们组织了一场小型聚餐,曾经和她一起搭建智慧社区平台的孙浩,直接开车冲到发改委楼下,不由分说地塞给她一个沉甸甸的盒子:“林市长,别的虚的我就不说了,这是我们几个老兄弟凑钱给你定制的钢笔,以后批文件、签报告用得着!到了清河可别忘了咱们,有空常联系,下次聚会你可得来当东道主!”
林晓打开盒子,一支银色的钢笔静静躺在里面,笔身上刻着她的名字缩写。她笑着捶了孙浩一下:“你这小子,还是这么实在。放心吧,等我在清河站稳脚跟,一定请你们好好聚聚!”
最让林晓暖心的是,已经退休的张建明副主任特意给她打来了电话,语气中满是欣慰和期许:“小林,祝贺你!这一步走得扎实,也走得勇敢。地方常务工作不好干,繁杂事多、矛盾集中,记住我给你说的四点:稳住心神、吃透市情、抓住关键、守住底线。 遇事别慌,多调研、多听意见,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相信你能干好!”
“谢谢张主任,您的话我记在心里了。”林晓认真地回应,“以后在工作中遇到困惑,还得向您请教。”
“随时欢迎,我虽然退休了,但脑子还没糊涂,给你出出主意还是没问题的。”张建明笑着说,“到了清河,先沉下心来摸情况,别急着烧‘三把火’,基础打牢了,后面的工作才能顺风顺水。”
与领导和同事的告别固然难舍,但与家人的离别,更添了几分深情与牵挂。
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一进家门就忙前忙后地给她收拾行李。母亲一边给她叠衣服,一边不停地念叨:“清河那边天气比咱们这儿潮湿,我给你带了两床薄被子,还有你爱吃的咸菜,装在玻璃罐里了,记得按时吃饭,别总熬夜。”
父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清河市的地图,仔细地看着,时不时用笔在上面做标记:“清河下辖六个区县,产业布局不一样,你到了之后,得先去各个区县跑一跑,实地看看情况。工作上要多听老同事的意见,待人处事要稳重,别太锋芒毕露。”
林晓坐在母亲身边,帮着整理衣物,眼眶红红的:“爸、妈,你们放心吧,我都记住了。你们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定期去体检。”
“我们身体好着呢,不用你操心。”母亲握住她的手,眼里满是担忧,“一个人在外面,凡事要多留心,受了委屈别憋在心里,给家里打电话。工作再重要,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饭要按时吃,觉要睡够。”
丈夫陈凯则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她。这些天,他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还特意请假去超市采购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塞满了林晓的行李箱。晚上,儿子已经睡熟,陈凯坐在床边,看着林晓整理工作笔记,轻声说:“晓晓,明天我送你去高铁站吧。”
“不用了,你还要上班,儿子也需要人照顾。”林晓摇摇头,“我自己过去就行,又不是去很远的地方,周末就能回来。”
陈凯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却坚定:“工作再忙,送你一程的时间还是有的。家里的事你完全不用操心,儿子的学习我会盯着,爸妈那边我也会常去看望。你到了清河,先安心熟悉情况,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实在忙不过来,就给我打电话,我带着儿子去看你。”
林晓靠在他的肩膀上,心中满是温暖:“陈凯,谢谢你。这些年,一直都是你在支持我、包容我。这次去清河,又要辛苦你了。”
“夫妻之间,说这些就见外了。”陈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为你高兴。记住,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我在。”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交接中。她把自己牵头的项目资料整理得整整齐齐,详细标注了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后续推进建议;把分管的各项工作逐一与接手的同事对接,耐心解答对方的疑问,直到对方完全理清工作脉络。她还特意制作了一份工作交接手册,里面不仅有具体的工作流程,还有她多年积累的工作心得和人脉资源联系方式。
“这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下一步重点要推进二期建设,记得对接省科技厅,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林晓指着手册上的备注,对接手的同事说,“还有营商环境优化的后续评估,要联合第三方机构,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林主任,你放心,这些工作我一定抓紧落实。”同事认真地说,“有不懂的地方,我再随时向你请教。”
“没问题,随时联系。”林晓笑着点点头。
所有交接工作全部完成的那天,林晓最后一次走遍了发改委的每一个办公室,与同事们一一告别。走出机关大楼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映照出她坚定的身影。
启程的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凯和儿子送她到小区门口,儿子抱着她的腿,依依不舍地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会想你的。”
林晓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眼眶湿润:“宝贝,妈妈周末就回来陪你。你要乖乖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妈妈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
“嗯!”儿子重重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画,“妈妈,这是我画的你,你带着它去清河,就像我陪着你一样。”
林晓接过画,上面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卡通人物,旁边画着太阳和小鸟,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童真。她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包里,在儿子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谢谢宝贝,妈妈会好好保管的。”
陈凯帮她把行李箱放进出租车后备箱,叮嘱道:“到了给我报个平安,路上注意安全。”
“好,你们回去吧,不用惦记我。”林晓挥了挥手,转身坐上出租车。车子缓缓启动,她从车窗里看着丈夫和儿子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心中泛起一阵酸涩,但更多的是前行的决心。
坐在驶向高铁站的车上,林晓看着窗外这座熟悉的城市缓缓后退。街道两旁的梧桐树、街角的便利店、曾经加班晚归时走过的路灯……这里有她的青春,她的奋斗,她的汗水和泪水,也有她的成功与挫折。十五年的时光,这座城市见证了她从懵懂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她最珍贵的回忆。
一个小时后,出租车抵达高铁站。林晓拖着简单的行李箱,走进候车大厅。检票口前,她拿出手机,最后看了一眼家人和同事们发来的祝福信息,然后关掉手机屏幕,深吸一口气,随着人流走进了高铁车厢。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林晓将行李箱放在行李架上,目光投向窗外。高铁缓缓启动,加速,站台逐渐远去,这座熟悉的城市最终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消失在地平线上。
她即将前往的清河市,是全省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极,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但正如之前了解到的那样,这座城市也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深层次问题。林晓很清楚,等待她的绝不会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堆积如山的文件、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千头万绪的民生事务,以及无数双审视、期待的眼睛。
但此刻,她的内心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迎接挑战的兴奋。她想起了自己初入档案室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盒时的懵懂;想起了在数据海洋中摸索,第一次用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撑时的喜悦;想起了在示范区挂职时,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落地时的如履薄冰;想起了在国家部委借调期间,参与国家级战略规划制定时的震撼与开阔……所有的经历,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刻所做的铺垫和准备。
高铁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疾驰,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田野、河流、村庄、城市,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林晓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没有急于思考具体的施政方案,也没有盘算如何打开工作局面,而是在心中反复默念着张建明副主任叮嘱的那八个字:“稳住心神、吃透市情”。
她知道,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新的征程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破解发展难题;准备用自己的担当和坚守,去回应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准备在清河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书写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
列车呼啸前行,穿越山川河流,载着她,也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奔向那片需要她用心耕耘的新天地。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段真正意义上“主政一方”的旅程,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