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大地时,华夏大地早已启动全面响应。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彻夜未熄,屏幕上滚动播出着“诺亚系统应对方案”,主播用坚定的声音宣读:“请全体国民保持冷静,国家与人民同在!”
十二小时内,全国紧急状态全面启动。
政策文件如雪片般下发。
《游戏参与者家庭保障条例》明确每位参战人员的家属将享受最高级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
《科技攻关特别法案》划拨千亿资金,用于研究邀请函与系统规则。
《社会稳定促进法》严厉打击造谣传谣与哄抢物资行为。
社区成为守护民众的第一道防线。各地居委会连夜组建互助小组,老党员们佩戴党徽站在最前线,挨家挨户登记参加游戏的人员。
昔日用来跳广场舞的音响被改造成应急广播,循环播放着官方通告。
在高校实验室,科研人员组成联合攻关小组。
中科院物理所的专家们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连线。
白发苍苍的老院士戴着护目镜,亲自操作仪器检测邀请函。
军队迅速接管关键基础设施,运-20运输机群划破长空,将战略物资运往各省市应急中心。
武警部队在主要城市街头筑起临时指挥部,迷彩帐篷与飘扬的红旗构成特殊的风景线。
特种部队深入无人区,侦查蓝色光点的分布规律;火箭军部队待命,随时准备对威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海军舰队驶向公海,确保海上生命线畅通。
某特战旅的誓师大会正在进行。
“同志们!”旅长的训话通过扩音器传向远方,“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守护国土,更要为文明存续争取时间!”战士们握紧的钢枪上,红绸编成的平安结在风中猎猎作响。
最动人的风景出现在大街小巷。
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志愿者们免费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三餐。
学校操场搭起临时医疗站,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
街头巷尾的宣传栏贴满“文明存续,人人有责”的标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着对未来的希望。
做好一切准备,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里,恐慌依旧在蔓延着,
超市货架倒塌的巨响混着尖叫刺破清晨的宁静,张阿姨攥着半袋大米跌坐在地,散落的挂面缠住她颤抖的脚踝。
“都别抢了!”社区主任老陈举着大喇叭挤进人群,制服后背洇着大片汗渍,“政府马上就调物资过来!”回应他的是更疯狂的推搡,有人甚至挥起购物篮砸碎了价签牌。
居住在上海的小张,手机正在震动,家族群里突然跳出99+消息。
表姐发的超市哄抢视频旁,舅舅转发的官方辟谣通告鲜红醒目。
二姨哭诉囤货被骗的语音下方,表哥分享的《心理疏导指南》文档闪着蓝光。
外滩金融区的玻璃幕墙映出抢购黄金的疯狂人群。
恐慌与秩序在每个城市的血管里激烈碰撞。
江衍正站在计算机前操作着,当他终于完成数据提交,窗外的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城市上空的蓝色光点静静在悬停在上空,而远处传来的,是早餐车叮叮当当的铃声。
他召集了研究组所有成员在早上八点开会。
今天的江衍依旧是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不同的是这次挂黑眼圈的人是来到研究室的每一个人,像是被命运按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反复揉搓的印记。
不知是谁率先打破死寂,“噗嗤”的笑声像投入热油的水珠,瞬间引爆满室压抑的情绪。
林小满擦了一下眼角沁出的泪珠:“咱们研究组怕是要改名叫‘熊猫研究队’了。”
“我到现在还觉得像做梦...”小陈瘫在椅子上,双眼无神的看着天花板,“一觉醒来,世界就变天了。”
话音未落,张强的手掌已经精准落在他后脑勺:“疼吗?疼就说明不是在做梦。”这句带着温度的调侃,让空气里紧绷的弦稍稍松弛。
江衍走到脑机接口控制台前,金属按钮在他指尖发出清脆声响。
屏幕蓝光映着他泛青的下颌线,像某种冰冷的隐喻:“各位,今天召集大家,是要确认留守名单。”
实验室突然陷入死寂。
林小满攥着钢笔的手微微发白,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墨团。
他们在早上已经得知江衍打算进游戏的消息了。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资历最浅的实习生:“江博士,你不能去!咱们的脑机接口项目刚突破神经信号实时解析,没有你...”
“都别犯傻。”江衍举起手中的银色硬盘,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所有神经图谱数据和算法模型都在这里,王教授会带队,剩下的人...”他目光扫过众人,他顿了顿,将硬盘轻轻放在女孩面前的实验台上,“得有人继续。小满,交给你了。”
林小满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作为最早加入项目的成员,她比谁都清楚江衍倾注在研究里的心血。
这硬盘里装的是江衍用三百多个通宵跑出来的神经编码模型,是他在脑电波形图上圈出的七十三个异常峰值,是那些被咖啡渍晕染、却依旧清晰的公式推导。
她甚至记得,有次凌晨三点,她撞见江衍对着反复崩溃的算法程序,低声骂了句“这破模型还不如菜市场的塑料袋”。
还有无数个深夜独自调试神经芯片的背影。
“江博士,我……”她的声音发颤,手指刚碰到硬盘边缘,就被一只温热的手轻轻按住了。
江衍的指尖还带着调试仪器留下的金属凉意,力道却意外地柔和。
“你是最适合的人选。”江衍的声音难得带了几分柔软,“记得吗?去年你连续48小时优化神经编码算法,最后在实验记录本上画了只戴着电极帽的歪歪扭扭的熊猫。”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林小满的眼眶却突然泛红。
她记得那只熊猫,更记得第二天早上,江衍在那页纸旁用红笔补了个公式,标注着“熊猫电极阻抗匹配建议:π\/2相位补偿”
此起彼的支持声从四面涌来。“小满,你行的!”,“有王教授带着,咱们肯定能成!”
浪潮般的信任中,林小满终于握紧硬盘,马尾辫在晨光里扬起骄傲的弧度:“等你凯旋,我一定带着能突破意识屏障的新成果来接你!”
结束会议后,江衍去了高副校长处登记名字。
高副校长的办公室弥漫着浓重的茶香,却驱散不了凝滞的空气。
当江衍将登记表格放在桌前时,他猛地站起,瓷杯里的茶水泼在桌角:“胡闹!这个实验的重要性你不知道吗?你的神经芯片刚刚完成...”
江衍站得笔直,双手交握在身前,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目光平静却坚定,迎着老人几乎要喷火的眼神,一字一顿道:“正因为重要,所以我必须去。”
“我计算过。”江衍转身时,白大褂下摆带起轻微的风,“假设游戏世界存在超出现有认知的神经科技,我们获取关键数据的可能性为23.7%;而留守实验室继续研究,十年内突破的概率仅为18.3%,这还是建立在现有理论框架不崩塌的前提下。”
他语气冷得像精密仪器,“从学术角度,这是最优解。”
中年男人猛地起身,茶盏在大理石桌面划出刺耳声响:“这不是公式!是你的命!你知不知道这个研究……”
“生命的价值本就不该用贡献度衡量。”江衍走到桌前,修长的手指轻点登记表,“您总说我的神经芯片设计能改变人类文明,那如果能从更高维度获取技术参数呢?”
高副校长气得浑身发抖:“你!你这是拿自己当实验品!”
“某种意义上,是的。”江衍从白大褂口袋掏出另一个U盘。
“这里包含我根据诺亚系统规则推导出的17种意识数据模型,或许能为留守团队提供新的解题思路。”他顿了顿,声音难得染上一丝温度,“就当是……我的临别赠礼。”
男人盯着他眼下青黑的阴影,突然想起去年学术研讨会上,江衍用傅里叶变换公式调侃伦理争议时的模样。
那时他说“道德抉择就像解微分方程,看似混沌,实则遵循内在逻辑”。
此刻这人却要把自己当作变量,代入一场随时可能死亡的文明实验。
“你...就没有一丝恐惧?”高副校长的声音突然沙哑。
江衍沉默片刻,目光落在窗外漂浮在城市上空的蓝色光点上:“有,但是恐惧是低效的情绪,会干扰理性判断。
他忽然轻笑一声,“而且我倒有些期待,没准我能好好的出来呢?”
钢笔尖刺入纸面的声音打破寂静。
高副校长看着登记表上逐渐晕开的墨痕,想起这个年轻人曾在论文致谢里写“科研是人类与宇宙的博弈,而我偏爱无解的题”。
此刻,江衍正将自己变成那道最危险的命题。
高副校长闭了闭眼,掩饰眼中满是痛心与不甘:“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倔!你难道就没想过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只见江衍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随即露出个苦涩的笑。
“我无亲无故的,没有人比我还合适了。”江衍的声音低沉却清晰,“但有个请求,李政教授年事已高,他把毕生所学都倾注在脑机接口研究上。如果我...请您务必照顾好他。”
……
当灾难即将来临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拼尽全力为人类的命运争上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