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计划虽然成功击退了一次“破壁者”的试探,但姜明很清楚,这仅仅是开始。一个信奉混沌、致力于瓦解秩序的隐秘组织,绝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他们就像阴影中的病毒,会寻找一切可能的宿主和突破口。
果然,不久之后,一种更加隐蔽、更具腐蚀性的威胁开始显现——它不再直接攻击规则体系的技术层面,而是转向了意识层面。仙界内部将其称为 **“混沌低语”**。
最初只是一些零星的、看似无心的抱怨和质疑,在平台的匿名讨论区、某些仙官的私下聚会、甚至是一些跨界交流的沙龙中悄然流传:
“你们不觉得现在的规则太死板了吗?连修炼打个盹都要记录在案,一点自由都没有。”
“道韵值道韵值,什么都用道元衡量,修仙的逍遥自在哪儿去了?”
“听说‘破壁者’追求的是终极的自由,打破一切束缚,那才是大逍遥、大自在啊……”
“天道补全?谁知道补全后的天道还是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天道?说不定是更大的牢笼呢……”
这些声音起初微弱,混杂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并不起眼。但它们如同带有某种精神污染的特性,能够轻易勾起仙人们内心深处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有秩序下各种不便的抱怨。尤其是那些在规则改革中利益受损、或是对严格管理感到不适的仙人,更容易受到这种“低语”的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台监测到,某些受到“混沌低语”影响的仙人,其行为模式开始出现微妙变化。他们不再公开反对规则,而是开始消极怠工,在规则框架内进行“软抵抗”,或者热衷于寻找和传播规则执行中各种“不近人情”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削弱规则的权威和公信力。
资源回收部的一位老仙官,就因为不满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在处理一批高危废料时,故意“严格”按照安全流程的每一个字眼执行,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差点延误了处理时机,还振振有词:“规则不是这么规定的吗?我哪敢‘灵活’处理?”
炼器阁也有几个年轻炼器师,受“低语”影响,认为现有的炼器标准束缚了“创意”,私下里搞了些违背安全规范的“创新实验”,结果引发小规模爆炸,幸亏发现及时,未造成严重伤亡。
这种来自内部的、理念上的侵蚀,比外部的技术攻击更加棘手。规则可以防御外部入侵,却很难完全防范内部成员思想上的动摇。
仙事部内部会议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必须加强思想教育,肃清这些歪理邪说!”一位负责风纪的仙官义愤填膺。
“堵不如疏。”姜明摇了摇头,“‘混沌低语’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确实抓住了现有体系下的一些真实存在的‘痛点’,比如对过度管理的反感,对更高层次自由的向往。单纯压制,只会让不满情绪转入地下,酝酿更大的危机。”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向这些混乱理念妥协?”凌绝皱眉。
“并非妥协,而是进化。”姜明调出规则领域的动态模型,“我们的规则体系,其终极目标并非束缚,而是为了保障在更高层次秩序下的‘有序自由’。我们需要让所有仙人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用事实来证明,在我们的体系下,同样可以追求大道,可以获得远比无序混沌更广阔、更可持续的自由与发展。”
他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首先,**规则宣讲与理念澄清**。由他亲自牵头,组织“种子”成员和理论专家,开设一系列公开讲座和讨论会,深入浅出地阐述规则体系的哲学基础、与天道融合的意义,以及“有序自由”与“无序混沌”的本质区别,正面回应“混沌低语”的质疑。
其次,**规则的人性化微调**。针对“低语”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如流程过于繁琐、部分标准僵化等,启动新一轮的规则优化,在保障核心秩序的前提下,增加灵活性和容错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束缚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树立正面典型,展示“秩序下的辉煌”**。大力宣传小张、“机佬”等“种子”成员在规则体系内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以及他们由此获得的资源、尊重和真正的“道途自由”。用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证明这条道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姜明总结道,“遵守规则,不是为了限制你,而是为了给你一个更稳固的平台,让你能跳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混沌带来的所谓‘自由’,往往是毁灭的前奏。”
一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在仙界内部悄然打响。这一次,姜明要守护的,不仅是规则的技术壁垒,更是仙人们的思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