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那带着明确“兴趣”的探测波动,如同无形的聚光灯,骤然聚焦在仙界以及那个诞生了“群体意识网络”的原始海洋文明身上。仙界高层瞬间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戒备状态。
这是一种极其微妙且危险的境地。被观察者重点关注,意味着仙界的“价值”得到了认可,但也意味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保持绝对静默,所有‘火种’计划外围活动暂停,规则沙盒进入深度隐匿模式。”姜明第一时间下达了指令,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在我们摸清观察者这次‘兴趣’的具体意图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
整个仙界如同受惊的刺猬,迅速收拢了所有向外探索的触角,将力量集中于内部防御和潜藏。规则领域的力量被调动到极致,如同最精密的过滤器,试图隔绝和模糊所有可能泄露核心机密的信息外流。
然而,观察者的技术显然远超仙界。那股冰冷的探测波动,如同无孔不入的水银,持续不断地扫描着仙界的规则壁垒,试图穿透那层日益厚重的信息迷雾。它似乎对那个原始海洋文明的“涌现”现象极为关注,其探测重点明显偏向于那片星域,反复分析着“群体意识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潜力。
压力与日俱增。仙界就像被一个无形的巨人近距离观察着笼中的鸟儿,这种无所遁形的感觉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窒息。
“我们不能一直这样被动下去。”在一次绝密会议上,焚夜打破了沉默,红瞳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既然他们对我们‘感兴趣’,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进行有限度的、可控的‘接触’?哪怕只是传递一些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信息?”
这个提议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主动与观察者接触,无异于与虎谋皮。
“风险太大。”凌绝立刻反对,“我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意图和行为模式。主动接触,很可能暴露我们更多底牌,甚至引来不必要的干预。”
“但被动等待,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姜明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观察者显然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特殊性。如果他们长时间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数据,是否会采取更……主动的观测手段?比如,像对待oE-734那样,进行某种‘压力测试’?”
这个可能性让所有人不寒而栗。oE-734(镜像宇宙)规则体系的不稳定,很难说没有观察者长期观测甚至隐性干预的影响。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极其间接的‘对话’。”姜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不直接进行信息交互,而是通过……‘展示’。”
“展示?”
“没错。”姜明调出了规则领域的核心模型,“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在受控环境下,‘放大’某些我们希望他们看到的‘涌现’现象或者规则优化成果。比如,在某个规则沙盒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引导出一种新的、有益的规则变体,并将其演化过程和结果,以某种难以追溯的方式,‘泄露’到规则领域的外层波动中。”
“这就像是在实验室里精心准备一场表演,给窗外的观察者看?”小灵若有所思。
“可以这么理解。”姜明点头,“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包容性秩序’路径下,持续不断的、良性的‘涌现’和‘演化’潜力。我们要让他们认为,保持对我们的‘非干预性观察’,能获得比干预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
这是一个走钢丝般的计划,需要极其精妙的控制和算计。
经过反复推演和风险评估,一个代号为 **“镜花水月”** 的有限接触计划被批准执行。
姜明亲自挑选了一个非核心的规则沙盒,在其中模拟了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极端环境,然后小心翼翼地引入了一些来自那个原始海洋文明“群体意识网络”的启发,以及小张和“机佬”在“道韵科技”上的部分最新突破。
在精密的引导下,这个沙盒内的虚拟文明,果然“自发”地涌现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道韵感知的“资源共生网络”,其精妙程度甚至超出了姜明的预期。
随后,规则领域的外层波动被进行了极其细微的调整,将这部分“成果”的某些非核心特征,如同水中的倒影般,模糊地“折射”了出去。
仙界屏息凝神,等待着观察者的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冰冷的探测波动依旧持续着,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就在众人以为计划失败时,探测部门传来了紧急报告——观察者的探测波动,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前所未有的**频率调制**!虽然无法解读其含义,但这分明是某种形式的……**反馈**!
观察者,似乎真的“看”到了仙界精心准备的“表演”,并做出了回应!
“镜花水月”计划,成功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