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魏玛政府国防部的电报机就疯狂地运转起来。
一份来自柏林密探的急电被送到诺斯克部长的办公桌上,当他看清内容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立即通知所有广播电台!”
“禁止转播柏林暴徒的集会!”
诺斯克对着秘书咆哮,声音因惊恐而尖锐,“还有报社,今后所有报纸的发行都必须经过审查!”
然而,当这道命令通过杂乱的电波传遍德国时,柏林巴黎广场上的扩音器已经传出了卢森堡清晰有力的声音。
“同志们!工友们!”
卢森堡的声音通过精心布置的广播网络,在清晨的空气中震荡,“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庆祝某个人的胜利,而是为了证明一个真理:”
“当工人阶级觉醒时,任何暴力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在慕尼黑的一家小酒馆里,工人们围坐在收音机前,屏息聆听着这来自柏林的声音。
在汉堡的码头,装卸工人们放下手中的货物,聚集在临时架设的喇叭下。
在鲁尔的矿井口,满身煤灰的矿工们静静站立,听着这穿越数百公里的电波。
卢森堡详细回顾了从政府镇压开始至今的整个历程:“他们以为用刺刀和机枪就能让我们屈服,但他们错了!”
“正是他们的暴行,让更多工人认清了真相。”
她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将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娓娓道来。
接着,她说出了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话:“在完成现阶段的工作后,我们中的许多人将再次转入地下,继续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斗争。”
广场上响起一阵困惑的低语。
老钳工汉斯皱起眉头,不解地望向主席台。
他身旁的年轻工人们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这时,李卜克内西快步走到话筒前:“同志们!”
“转入地下不是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
“就像春天的种子要先埋在土里,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很快就重新点燃了工人们的热情。
接着,威廉·皮克等人轮流发言,用生动的比喻和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这一战略的必要性。
就在人群的情绪达到高潮时,卢森堡再次走到台前:“现在,请允许我介绍一位特殊的同志。”
“你们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正是他的远见卓识,指引我们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
“他就是——L.v.b.同志!”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林缓步走向话筒。
他环视着台下十几万张期待的面孔,深吸一口气。
“同志们,”他的声音平静却极具穿透力,“刚才卢森堡同志说,我们中有些人将要转入地下。”
“我知道,这个消息让你们感到困惑。”
他停顿了一下,让翻译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当权者会给你们修建新的道路,开设更多的医院,建造现代化的工厂。”
“他们会表现得无比仁慈。”
“但是,请永远记住——”
林的声音突然提高,每个字都铿锵有力:
“他们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因为我们今天站在这里!”
“因为我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这一刻,整个广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老钳工汉斯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重复着:“因为我们来过……因为我们来过……”
在科隆,收听广播的工人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在德累斯顿,听到这句话的纺织女工们忍不住哭泣;
在斯图加特,年轻的学徒工们把这句名言抄写在手心上。
然而,就在林准备继续演讲时,广播信号突然中断了。
收音机里只剩下刺耳的电流声。魏玛政府的禁令终于发挥了作用。
但在柏林巴黎广场上,十几万工人仍然在齐声高呼:“因为我们来过!因为我们来过!”
这声音如同春雷,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久久回荡。
尽管广播已经被切断,但这句话已经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德国,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听到它的工人心中。
莉泽洛特在主席台旁注视着林的身影,轻声对安娜说:“我终于明白了,有些声音是永远无法被封锁的。”
安娜望着台下如红色海洋般的人群,眼中闪着泪光,坚定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