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惘笺:浮在时光里的旧月光
晚秋的风总带着些说不清的凉,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翻一本旧相册,指尖刚触到塑封的页角,就觉出些潮意——许是昨夜下过雨,相册边缘的胶已有些开裂,其中一张泛黄的照片里,外婆站在老院的桂花树下,手里攥着半块月饼,笑容里裹着的软意,像灶上凉透的小米粥,明明是淡极了的滋味,却又在心里绕着不肯散。风从纱网钻进来,带着楼下便利店关东煮的香气,吹得相册轻轻晃,页角夹着的银杏叶,是十年前陪外婆摘桂花时捡的,那时她摸着我的头说“有些日子啊,走了就回不来了”,话里的怅惘,像浮在水面的月光,轻轻漂着,不沉,却凉得让人心里发空。
七岁那年的晚秋,我被送到江南小镇的外婆家。外婆的老屋在巷尾,青砖墙爬着些枯萎的爬山虎,院角的桂花树长得老高,一到九月就落满一地碎金。每天清晨,外婆都会拿着竹篮去摘桂花,我跟在她身后,把落在她发间的花瓣捡下来,放进衣兜里。有次我贪玩弄丢了竹篮,外婆没怪我,只是牵着我的手往回走,“丢了就丢了,就像有些花,开着开着就落了,留不住的”。那天的阳光从桂树叶缝漏下来,把外婆的白发照得发亮,她的手掌凉得像秋露,牵着我的手,也牵着那篮没装满的桂花——原来怅惘不是大哭大闹的难过,是藏在落桂里的轻愁,是落在掌心里的凉,像外婆的竹篮,像老屋的青砖墙,不声张,不喧哗,却把日子里的空,都浮在了时光里。
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回了城里,临走前外婆把那篮晒干的桂花装进布袋子,塞进我的书包,“想外婆了,就闻闻桂花香,能想起老院的样子”。城里的晚秋没有巷尾的桂花,却有校门口的银杏,每到十一月就落满金黄的叶。有次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最难忘的地方”,我写了外婆家的老院,写她摘桂花的模样,写桂花落在衣兜里的香。老师在评语里写着“文字里浮着怅惘的轻愁,像落满银杏的街”,还把我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我拿着作文本给外婆打电话,她在电话那头笑,说“咱囡囡没忘老院的桂花,就好”。挂了电话,我把布袋子里的桂花倒在书桌上,摸着干枯的花瓣,忽然想起外婆牵着我的手往回走的模样,眼泪慢慢掉下来——原来怅惘是能跟着走的轻愁,是从乡下的老院,到城里的书桌,从布袋子的桂花,到作文里的文字,像一根轻飘飘的线,把老院的回忆都串了起来,慢慢浮在成长的日子里。
初中时,我开始喜欢读朱自清的散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字句里的怅惘,像外婆老院的落桂,淡得像雾,却又绕着心尖不肯散。有次班里组织散文朗诵会,我选了《匆匆》,站在台上念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忽然想起外婆发间的白发,想起老院枯萎的爬山虎,声音里忍不住带了些涩意。朗诵结束后,语文老师走到我身边,说“你把文中的怅惘念活了,像把人裹进了飘着桂香的晚秋里”。从那以后,我每次读散文,都会想起外婆的老院,想起那些浮在日子里的轻愁。有次我在日记本上抄下“时间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还画了一棵小小的桂花树,像把老院的回忆,都藏在了字里行间——原来怅惘是散文里的时光,是落在纸上的涩,是能让人想起老日子的轻愁,像朱自清的《匆匆》,像我的日记本,把日子里的空都浮进了文字里。
高中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却依旧会在周末抽出时间,把外婆给的桂花倒进玻璃杯里,用热水冲泡。香气飘在空气里,像外婆站在身边,轻轻摸着我的头。有次模拟考,我考得很差,坐在书桌前哭,眼泪落在玻璃杯里,把桂花茶搅得发浑。妈妈走进来,拿起玻璃杯,说“你外婆当年在老院,看着桂花落了,也会坐在树下叹气,说日子走得太快,可叹完了,还是会把落下的桂花捡起来,晒成干,留着念想”。我看着妈妈,忽然懂了,怅惘不是软弱的眼泪,是藏在桂花里的念,是不管日子走多快,都能靠着这点回忆撑下去的勇气。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摸一摸玻璃杯里的桂花,像握住了外婆的手,心里的委屈慢慢就散了。有次我在玻璃杯旁放了一张自己的成绩单,写着“外婆,我会努力追上时光”,像在跟外婆分享我的成长——原来怅惘是藏在心里的念,是不管走多远,都能靠着的回忆,是能让人变得更坚强的涩,像外婆的桂花,像妈妈的话,把日子里的念都浮在了时光里。
大学时,我去了北方读书,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先绕到外婆家的老巷。只是老院的门早已换了新锁,青砖墙的爬山虎被铲得干干净净,只有院角的桂花树还在,却长得歪歪扭扭,再也没开过花。有次在巷口遇到邻居张奶奶,她握着我的手说“你外婆走后,这树就没再好好长过,像没了念想似的”。张奶奶给我讲外婆最后的日子,说她总坐在桂花树下,手里攥着我小时候丢的那只竹篮,念叨着“囡囡该回来了”。我站在老院门口,看着紧闭的木门,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被风吹走的桂花,抓也抓不住——原来怅惘是没了归处的念,是不管怎么找,都回不去的老日子,是能让人想起最亲的人的空,像张奶奶的话,像老院的木门,把日子里的空都浮在了重逢里。
工作后,我在自己的小家里,也种了一棵小小的桂花树,放在阳台的角落,旁边摆着外婆给的布袋子,还有那只丢了又找回来的竹篮。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给桂花树浇浇水,摸着布袋子里的干桂花,像在跟外婆说话。有次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阳台上的桂花树,说“这树长得真像老院里的,透着些念旧的怅惘”。我给朋友讲外婆和老院的故事,讲桂花里藏着的回忆,讲那些浮在日子里的轻愁,朋友听得入神,说“原来怅惘是这么淡的念,像飘在风里的桂花香,看不见,却能闻得到”。那天,我用外婆的竹篮装了些自己种的桂花,送给朋友,像把外婆的回忆,也传递给了她——原来怅惘是能分享的念,是能让人感受到时光温柔的涩,是能把老日子的回忆传递给更多人的空,像朋友的理解,像我的桂花,把日子里的念都浮在了相处里。
去年晚秋,我又回了趟江南小镇。老巷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得发亮,老院的木门依旧紧闭,只是院角的桂花树旁,多了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写着“此处曾有桂香”。我站在木牌前,从包里拿出那片十年前捡的银杏叶,轻轻放在树下,像把自己的回忆,也留在了这里。风从巷口吹进来,带着些桂花的淡香,明明四周没有桂花树,却又像外婆站在身边,轻声说“囡囡,回来看看就好”。那天的月光落在老院的墙上,像浮在时光里的旧纱,轻轻裹着木牌,也裹着我的心——原来怅惘是时光里的旧念,是不管过多久,都藏在回忆里的涩,是能让人想起所有温柔的空,像老院的木牌,像巷口的风,把日子里的念都浮在了回忆里。
现在的我,依旧每天给阳台上的桂花树浇水,依旧喜欢读朱自清的散文,依旧喜欢把老院的回忆藏在心里。我知道,怅惘不是轰轰烈烈的难过,是藏在落桂里的轻愁,是落在掌心里的凉,是能让人想起老日子的念,是能让人变得更坚强的涩,是能传递给更多人的空,是能浮在时光里的旧回忆。就像外婆的布袋子,虽然装着干枯的桂花,却藏着最珍贵的老院时光;就像朱自清的《匆匆》,虽然写着时光的流逝,却带着最温柔的怅惘;就像我种的桂花树,虽然长得矮小,却满是对外婆的念想。
此刻,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手里拿着那片银杏叶,玻璃杯里的桂花茶还冒着轻烟,香浮在空气里,也浮在心里。风从纱网钻进来,带着些晚秋的凉,像外婆的气息,轻轻绕在身边。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忙碌,还会有困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不会害怕,因为怅惘一直都在我身边,像外婆的桂花,像朱自清的散文,像阳台上的桂花树,让我在疲惫的时候能想起老日子的温柔,在迷茫的时候能靠着回忆撑下去,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像浮在时光里的旧月光,淡然而温柔,满是藏在回忆里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