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霸海喝住了两个熊孩子,朝孩子身边的大人吼:孩子打架你们也不阻止,打碎了碗你们不心痛,要是砸伤了孩子怎么?医药费谁来出?老大媳妇说:孩子吵吵闹闹能伤什么?你忙你的去,别大惊小怪。安子娴目睹这一切,无语之极。
吃过早饭,就要忙着去上梁,最好是太阳从青蟒山升起时,大梁正好升上屋顶。这种时间的把握就看木匠师傅的手艺了。
余氏早按二奶奶的吩咐,用新布做了一块围兜,用来装馒头,糖枣,千层糕。红纸包的麦芽糖。还有八十八文铜钱。别的人家就六文铜钱,讨个好口彩,六六顺。安子娴说:我们安家要八十八,发发发。
今天,所有修路的人都放一天假,整个莲花湖的人都往黄泥村汇集。安子娴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早知道就不让修路的人放假。
众人看到新房时,无不震撼。九间正屋,东西四间厢房,一共十五间房子。其它粗大的横梁已经钉满房项上,桐油泛着金属的光泽。留下最大那棵正梁,在等待着良辰吉日。
徐木匠和安有根站在房顶,望着青蟒山顶,等得第一缕阳光。屋子中央,正梁上栓着红绳,尤大牛和肖二憨在东边,安子旺和肖大憨在西边。安子山,张霸天五兄弟拉着红绳站在屋顶。
在众人焦急等待中,第一缕阳光冲出青蟒山,徐木匠一声:起。安子超和安子旺四人同时用力。把正梁抬了起来。徐木匠又一声:升。安子山和张霸天兄弟同时拉动正梁,在众人升起,升起的助威声中,正梁被放在屋顶,徐木匠用榔头除去楔子,上梁就算大功告成。
接下来是安有根讲吉利话:抛糕抛到东,子孙出来做相公。抛糕抛到西,子孙代代穿新衣。抛糕抛到南,子孙代代有余粮。
安有根一边说一边抛,吉利话说完围兜里的糖果糕点也抛完。众人抢完糕点也没离去,铜钱还没撒呢。安有根念念有词:八十八钱天上撒,大家喜来大家发。亮晶晶的铜钱撒向众人,大人小孩一片混乱。最多一个人抢到三文,大多数什么也没抢到。
上好正梁,有木工开始钉檐子,因为今天帮忙的人很多,有人递,有人接,还有人放好位置。加上钉檐子又不是技术活,徐木匠,杨木匠的徒子徒孙都能做。等到了中午时,所有檐子都钉好了。
盯好檐子后,房子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醋坛子那么粗的横梁,碗口那么大的檐子。涂满了一层桐油,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一字排开的九间正房,东西各四间,一共十七间房子,每个房间都留有南北大窗,气派而华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看了,无不在心里生出羡慕之情。老安家几个妯娌,嫉妒的眼睛喷火。原本比她们还穷的人,凭什么会混得比她们好?如果没把三房赶走,这么好的房子也有他们一间。众人五味杂陈的在新房里转了一圈,又都回到宗祠外面的草棚子里。
莲花湖有一半人来吃上梁酒,这个人数超过了安子娴的预料。虽然安子娴的食材准备充足,看着源源不断的人流,安子娴生怕食物不够吃。
为民小店落了锁,安有庆,余致远,新来的杨丛仁在门口收礼钱。普通乡邻送二文到三文。关系稍好些的送五文到十文不等。二奶奶,尤大娘,张寡妇,七仙姑,肖尖嘴这些靠着安子娴发达起来的,都统统送一两银子。
这些人都卖了田,身上有七八十两银子,送一两银子不是问题。何况他们家也在盖房子,等上梁时安家又会还回去。
杨秀才和朱监生前后脚到,他们送二两银子贺礼。看到等着送礼的人排成长队,两人撸起袖子,从车上拿出笔墨纸砚也帮着记账。安子娴看到了,连忙让上张静雅泡了糖水送上去。
看着那么多的人,安子娴没办法,只好先开席,让先来的吃了,把桌椅让给后来的。五叔公安增收和二奶奶的儿子安子旺,安排客人入座。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饭菜马上端上桌。
一张桌上一筐杂面馒头,一桶菜糊糊。一碗猪血酸菜,一碗酥肉,一碗红烧大肉,一盆子骨头煮芸豆。一碗清炒豇豆,一碗凉拌笋瓜。一碗韭菜拌豆芽,一碗婆婆丁拌香干。
原本还有一锅猪杂酸笋,但来的客人太多,二奶奶怕后面没菜上,只好把两个菜当一个菜来用。
四荤四素八个菜摆上桌,众人都惊呆了,他们这里就是办结婚宴,最多也就六个菜,两个荤菜,四个素菜。而安家办一个上梁酒,就拿出这么多的菜招得客人。人人脸上神情兴奋,但出门做客最基本礼仪还是要有的,小孩早被大人千叮咛万嘱,不能随便动筷。
每一桌都有人分菜,一人两块酥肉,酥肉是干的。分到的人基本不吃,都放桌上,等会吃好饭拿回家给没来的人吃。大肉一人一片,肉夹完了,下面就是垫肉菜,因为有油水加持,垫在下面的菜也很好吃。豆角,青瓜,笋干都是很好的垫肉菜。
很多人是冲着吃一顿饱酒而来的,哪知道会吃到这么多的菜,比自家过年吃得还要好。原本安子娴预算最多六七十桌,家里得了那么大一头野猪,她还买了猪血,猪下水,想让大家放开肚皮吃,饭菜管够。
现在只能馒头和菜糊糊管够,一张桌子八碗菜,吃了就不能加了。看着那些空碗,安子娴有点对不住客人。这酒都没上呢,菜都没有了,这吃上梁酒变成了吃上梁饭。
二奶奶找到安子娴说:子娴,我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馒头可能不够了,后面的人要不算好了给,一人两个馒头。一旁的李桂兰抱怨,这些人也太能吃了,感觉是饿死鬼投胎,有些人吃十几个馒头,喝七八碗菜糊糊都不带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