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小桐晚就背着装满画具的小书包,催着爸爸妈妈出门——按照和张教授的约定,今天他们要去城郊的天文台,开启期待已久的星空观测之旅。车子驶离市区,路边的建筑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绿树,小桐晚趴在车窗边,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生怕错过天文台的影子。
“张爷爷!”刚到天文台门口,小桐晚就看到了站在台阶上的张教授,立刻挣脱爸爸妈妈的手跑过去,“我们终于来啦!我昨晚都没睡好,一直想着看星星!”
张教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手里还拿着一个迷你星座模型:“我们的小桐晚这么期待,今天肯定让你看个够。这位是天文台的李工程师,他会带我们参观望远镜,教我们怎么观测星空。”
李工程师笑着和他们打招呼,然后领着一行人走进天文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穹顶下方是一台银白色的天文望远镜,像一个巨大的金属巨人,正对着穹顶中央的开口。小桐晚仰着头,嘴巴张得圆圆的:“哇!这个望远镜好大呀!比我爸爸的迷你望远镜大好多倍!”
“这是我们天文台的主力望远镜,口径有一米二,能看到很远的星星,”李工程师边说边打开望远镜的控制系统,“现在是白天,我们先教大家怎么操作,等晚上天黑了,就能用它观测月球和行星了。”他先给小桐晚讲解望远镜的各个部件:“这个是目镜,我们通过它看星星;这个是调焦旋钮,转动它能让画面更清晰;这个是方位盘,能调整望远镜的方向,对准我们想看的星星。”
小桐晚认真地听着,还拿出迷你画本,把望远镜的样子画了下来,旁边标注上“天文台的大望远镜”。陆屿和苏晚则在旁边拍照,记录下小桐晚认真学习的样子。
接下来,李工程师带他们参观了天文展厅。展厅里有各种行星模型、星空图和天文仪器,小桐晚最感兴趣的是月球模型,模型上清晰地印着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李叔叔,这些坑坑洼洼的是什么呀?”她指着环形山问。
“这些是月球上的环形山,大部分是小行星撞击月球形成的,”李工程师拿起一个小模型演示,“就像我们把石头扔到沙子上,会留下一个坑一样,小行星撞击月球,也会留下这样的环形山。晚上我们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就能看到这些环形山的样子了。”
张教授补充道:“有些环形山还有名字呢,比如最大的环形山叫贝利环形山,直径有两百多公里,比我们住的城市还大。等会儿我们可以找一找,看看能不能在望远镜里看到它。”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准备了简单的晚餐,大家吃完后,就来到观测台等待天黑。当夜幕降临,天空渐渐变成深紫色,星星一颗接一颗地冒出来,像撒在黑丝绒上的钻石。小桐晚兴奋地指着天空:“爸爸,你看!那是北斗七星!还有猎户座!张爷爷教我认过!”
李工程师先把望远镜对准月球,调整好焦距后,让小桐晚凑到目镜前:“你慢慢看,能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和月海,月海是月球上比较暗的地方,其实是平原。”
小桐晚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眼睛刚贴近目镜,就发出了惊叹:“哇!我看到环形山了!真的像小坑一样,还有暗的地方,是不是月海呀?”她看了一会儿,又让爸爸妈妈也看看,还把看到的样子画在迷你画本上,标注上“月球上的环形山和月海”。
接下来,李工程师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我们用望远镜能看到它的条纹和它的四颗卫星,这四颗卫星叫伽利略卫星,是伽利略首先发现的。”
小桐晚凑到目镜前,果然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彩色圆盘,周围还有四个小星星一样的光点:“我看到了!木星是彩色的,旁边还有四个小点点,是不是它的卫星呀?”
张教授点点头:“对,那就是伽利略卫星,从近到远分别是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它们绕着木星转,就像月球绕着地球转一样。”
观测一直持续到深夜,小桐晚虽然有点困,但还是坚持着,一会儿看月球,一会儿看木星,还让爸爸帮她找其他星座。陆屿则用相机拍下了夜空中的星空,准备回家后和小桐晚一起整理成“天文台观测相册”。
离开天文台时,小桐晚还恋恋不舍地回头看:“张爷爷,李叔叔,我们下次还能来吗?我还想看看土星,听说它有光环,特别漂亮!”
张教授笑着说:“当然可以,下次我们可以在土星冲日的时候来,那时候土星离地球最近,能看得更清楚。我还可以教你用天文相机拍星空照片,把漂亮的星空拍下来。”
回家的路上,小桐晚靠在苏晚怀里,很快就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画满天文台见闻的迷你画本。苏晚看着女儿熟睡的样子,和陆屿相视一笑:“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小桐晚肯定学到了很多天文知识。”
陆屿点点头:“是啊,我已经和张教授约好了,下次土星冲日的时候,我们再来天文台,还可以带乐乐一起,让孩子们一起感受星空的魅力。”
而他们不知道,李工程师已经把小桐晚观测月球时的照片洗了出来,准备下次送给她;张教授则整理了一些关于土星的资料,想下次给小桐晚讲解;苏晚也计划在《小桐晚的星空日记》第三部里,加入“天文台观测之旅”的篇章,把这次奇妙的星空探索记录下来。
天文台的星空观测之旅结束了,但小桐晚对星空的探索热情更加浓厚了。下次观测土星时,她会看到怎样美丽的光环?又会学到哪些新的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