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海的经济脉络被无形之手逐渐收拢、编织成网的同时,一场旨在彻底整合军事力量的变革,也在汐彦的铁腕推动下,于西海海军内部雷厉风行地展开。一道盖着西海总督金色徽印的命令,伴随着《西海海军训练与装备统一大纲》的厚重文本,被送达每一个支部长官的案头。
这份大纲内容之详尽、要求之严苛,前所未有。它强制规定,从最偏远的G系列支部到总部直属舰队,所有单位必须采用完全相同的体能训练科目、格斗技巧教程、火炮操作规范乃至舰队基础战术动作。考核标准被精确量化,不再允许任何“酌情处理”或“地方特色”。同时,大纲对武器装备制式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从制式军刀的长度与规格,到火铳的口径与配件,再到战舰各级别主炮的型号与备弹标准,全部统一。
这道命令如同巨大的铁犁,悍然犁过了西海海军以往各自为政的土壤。过去,由于历史沿革、长官偏好乃至地方利益牵扯,各支部在训练和装备上可谓是五花八门,自行其是。有的支部注重个人勇武,格斗训练凶狠但缺乏协同;有的支部依赖老旧舰炮,火力参差不齐;更有甚者,连军服样式都未能完全统一。这种混乱局面严重制约了跨支部联合作战的效率,也给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浪费。
统一标准的推行,首先带来的是战斗力的潜在提升。当所有士兵接受相同的训练,所有军官遵循相同的战术教范,所有舰船使用规格一致的武器时,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一支来自G-8支部的分队可以无缝融入G-3支部的作战序列,而不会因为训练差异导致配合生疏;任何一艘战舰在战斗中受损,都可以就近在任何一个支部找到完全匹配的替换零件,极大提升了持续作战能力。
其次,是后勤补给效率的飞跃式简化。后勤部门不再需要为不同支部采购和储备五花八门、规格各异的物资。统一的装备制式意味着配件通用,弹药通用,极大地降低了采购、储存和运输的复杂度与成本。商会掌控的供应链也能因此发挥出最大的规模效应,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成本满足整个西海海军的需求。
然而,比这些表面效益更为深远的,是权力的隐性集中。这套覆盖一切的“标准”,其制定权、解释权以及随后的修订权,完全掌握在总督府,也就是汐彦一人手中。各支部失去了在训练和装备上的自主权,变成了纯粹的执行单位。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行事,任何偏离都需要向总部申请并得到批准。这无形中极大地削弱了各支部,尤其是那些资深长官把持的支部的独立性,将西海海军的军事指挥权、训练主导权乃至装备发展权,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向上集中,牢牢掌控在汐彦的掌心。
标准的统一,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的规范化,更是一次深刻的权利重构。它使得西海海军这台战争机器,每一个齿轮的转速和齿距,都被唯一的中枢精准调控。这支力量,正被一步步锻造成为真正如臂使指、高度一体化的“总督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