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梵多的军港,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如此复杂而凝重的气氛所笼罩。
当那艘遍布创伤、船体上甚至残留着恐怖斩痕与干涸血渍的“和平象征号”,在汐彦的亲自护送下,缓缓驶入港口时,早已接到消息聚集在码头的人群,不约而同地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旋即,巨大的声浪爆发开来,但其中蕴含的情绪却截然不同。
劫后余生的学员们,以及那些被汐彦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重伤员们(其中不少已被妥善固定在担架上),在看到熟悉的港口和同僚时,再也抑制不住情绪,许多人失声痛哭,或是向着站在船首那道身影投去无比狂热与感激的目光。
“是罗岚总督!他救了我们!”
“如果不是他,我们所有人都已经……”
“他是英雄!”
这些发自肺腑的呼喊,代表了大多数基层海军士兵的心声。他们看到了惨状,经历了绝望,更亲眼见证了汐彦如同天神下凡般扭转战局,以及之后高效、冷静的救援。在这些年轻士兵心中,汐彦的形象已然与“拯救者”画上了等号,崇拜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在这片声浪之下,潜流暗涌。
港口高处的观察平台上,将校级军官们聚集于此,他们的目光则要复杂得多。感激与庆幸自然是有的,毕竟泽法总教官和众多海军苗子得以幸存。但更多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敬畏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
他们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船首那个黑发年轻人身上。
他看起来如此年轻,身姿挺拔,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刻意散发出什么强大的气息。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单枪匹马,跨越无垠海域,斩杀了一个能重创前任大将的恐怖怪物!
这份实力,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理解范畴,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感,更有一种源自未知的寒意。
“空间能力……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吗?”有将领低声喃喃,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瞬间移动……跨海支援……还有那据说将威布尔直接‘切开’的招式……这真的是人类能掌握的力量?”
实力带来的不仅是崇拜,更有距离感和下意识的恐惧。
而更让一些资深军官,尤其是秉持着传统“正义”理念的文职官员或鸽派将领暗自蹙眉的,是战报中提及的细节。
“听说……他斩杀那个miss.巴金时,没有丝毫犹豫,手段……极其利落。”
“还有威布尔,虽然死有余辜,但那种彻底抹杀的姿态……是否过于狠辣了?”
“他的行动……符合程序吗?西海总督,为何会如此‘恰好’地出现在伟大航路的遇袭现场?这背后……”
这些质疑的声音,并未公开宣扬,只在私下的小圈子里低语流传。但它们确实存在,像细微的冰刺,混杂在热烈的英雄赞歌中。
“功绩无可争议,但其手段和力量的不可控性,值得警惕。”——这是许多保守派高层心中共同的想法。
汐彦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些混合着崇拜、感激、敬畏与审视的复杂目光。他面色平静,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与暗流都与他无关。他协助医疗人员将泽法和其他重伤员小心翼翼地转移下船。
泽法在担架上,紧紧握了一下汐彦的手,眼神复杂,低声道:“……谢谢。” 这声感谢沉重而真挚,但也仅此而已。更多的言语,在当前的场合和心境下,无法言说。
这时,一名隶属于海军宣传部、负责记录“英雄事迹”的校官,带着激动和几分敬畏,挤到汐彦面前,语气兴奋地问道:“汐彦总督!您拯救了泽法总教官和整个训练营,是海军当之无愧的英雄!请问您当时是如何在万里之外感知到危机,又是怀着怎样的决心跨越重洋前来救援的?您对‘正义’在执行过程中的‘尺度’,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看似是标准的英雄访谈,实则暗藏机锋,直接指向了核心的质疑点——动机、能力、以及行事准则。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崇拜者还是审视者,都瞬间聚焦在汐彦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汐彦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那名提问的校官脸上。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淡然与坚定:
“海军,守护的是民众与同僚的生命。当战友遇险,跨越距离、扫除威胁,是本能,亦是职责。至于尺度……”
他微微停顿,眼神锐利了一分。
“对罪恶的仁慈,即是对善良的残忍。我的正义,不容置疑,也无需向任何人解释其‘尺度’。”
话音落下,他不再理会众人各异的神色,转身径直走向本部大楼,去向元帅战国正式复命。
留下身后一片哗然与更加复杂的目光。英雄已然归来,但他带来的,远不止是胜利的喜悦,更有一场关于力量、正义与规则的,无声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