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宝三年的长安,春阳把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晒得发烫,酒肆的幌子在暖风里摇摇晃晃,连空气里都飘着牡丹的甜香与酒浆的醇香。可这一日的长安,却比往常多了几分庄重与不舍——城东的灞桥边,皇家仪仗排了半里地,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簇拥着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唐玄宗亲自执杯,眼底满是挽留:“贺监,你在朝五十载,劳苦功高,朕愿赐你京中府邸,安享天年,何必要返乡呢?”

老者身着绯色官袍,虽已八十五岁高龄,却精神矍铄,眼神清亮,正是秘书监贺知章。他双手接过御酒,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江南口音的温润:“陛下隆恩,老臣铭感五内。只是离家五十载,梦里尽是钱塘的渔火、镜湖的荷花,如今垂垂老矣,只想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啊。”

唐玄宗长叹一声,知道这位老臣思乡心切,再难挽留,便举起酒杯:“也罢,朕便成全你。今日百官休沐,为你饯行,愿你一路顺风,衣锦还乡!”

百官纷纷举杯,一时间,灞桥边笙歌阵阵,酒盏相碰,成为长安城里一段佳话。而这位让皇帝亲自饯行、百官相送的贺知章,正是大唐史上最幸运的诗人——三十六岁高中状元,为官五十载从未被贬,八十有五风风光光归乡,死后还被追封礼部尚书,这样的人生,在怀才不遇者扎堆的唐朝诗人里,简直是独一份的圆满。

故事要从江南的烟雨里说起。贺知章的老家在越州永兴,也就是如今的浙江萧山。那地方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春有桃花流水,夏有接天莲叶,秋有桂子飘香,冬有围炉煮酒。贺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父母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最看重子女的教育。

贺知章自小就透着股机灵劲儿,别的孩童忙着在河边摸鱼、在田埂上追蝶,他却总爱抱着本书,躲在自家的桂花树下细读。有时候读到入迷处,连饭都忘了吃,母亲喊他回家,他也得先把书中的段落看完才肯挪动脚步。邻里们都说:“贺家这小子,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果然,贺知章十来岁时,就已经能写出朗朗上口的诗文了。有一回,他跟着父亲去钱塘江边看潮,只见江潮汹涌,白浪滔天,如万马奔腾而来,又似惊雷滚过江面。少年人心潮澎湃,当即挥笔写下:“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这首《晓发》一传开,整个越州都知道了贺家有个才华横溢的少年郎。

可就在贺知章意气风发,准备参加科举大展拳脚时,朝堂却起了变故。武则天临朝称制,政局动荡,科举考试一度暂停。这一等,就是好些年。旁人或许会焦躁不安,或是另寻出路,贺知章却依旧沉下心来,每日读书不辍。他说:“学问这东西,多学一点,就多一分底气,哪怕科举暂停,修身养性总是没错的。”

就这么一等,贺知章从青涩少年熬成了中年汉子,转眼就到了三十六岁。这一年,朝廷终于恢复了科举考试的消息传来,越州城的读书人都沸腾了,贺知章更是激动得彻夜难眠。他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装上满满的书籍和母亲准备的干粮,对着父母深深一拜:“爹娘,孩儿此去长安,定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一路北上,晓行夜宿,贺知章见过黄河的奔腾咆哮,也见过中原的千里沃野,眼界越发开阔,心中的抱负也越发坚定。抵达长安时,正是暮春时节,长安城里繁花似锦,车水马龙,一派盛世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汇聚于此,都想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考场里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贺知章沉着冷静,挥笔从容,他多年的积累在这一刻尽数迸发,无论是策论还是诗文,都写得立意高远、文采斐然。放榜那日,长安城里万人空巷,大家都挤在榜前寻找自己的名字。贺知章踮脚望去,只见榜首赫然写着“贺知章”三个大字——他中状元了!

一时间,周围的人纷纷向他道贺,欢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贺知章站在人群中,望着那鲜红的榜单,眼眶微微发热。多年的等待,多年的苦读,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很快,贺知章就被武则天召见。金銮殿上,武则天见他举止得体、谈吐不凡,又欣赏他的才华,当即任命他为国子四门博士,负责教授皇家子弟和天下学子。没过多久,又升任太常博士,掌管宗庙礼仪、典籍文物之事。

彼时的朝堂,权力更迭频繁,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不少官员因为站错队伍、直言进谏而被贬官流放,甚至丢了性命。贺知章心里始终向着大唐宗室,却从不参与党争。有人劝他投靠某方势力,好为自己谋个更好的前程,他却笑着摇摇头:“我是个读书人,只求做好本职之事,教书育人,整理典籍,其他的纷争,与我无关。”

就这么安安稳稳,贺知章在太常博士的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里,朝堂换了好几波掌权者,从武则天到唐中宗,再到唐睿宗,多少官员起起落落,唯有贺知章,始终兢兢业业,不卑不亢,既不阿谀奉承,也不妄议朝政,只一心钻研学问,打理好手头的事务。久而久之,无论是哪一派的官员,都对他敬重有加,皇帝也越发信任他。

唐玄宗即位后,大唐进入了开元盛世,国力鼎盛,天下太平。唐玄宗早就听说贺知章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便将他提拔为秘书监,掌管国家藏书和文书档案,这可是三品大员,真正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层。

此时的贺知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他的心境却越发洒脱豪放。他酷爱饮酒,常常和诗友们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对。他的诗风也变得不羁放纵,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人们都称他为“诗狂”。他酒后所作的诗,往往信手拈来,却意境深远,广为流传。

在长安的这些年,贺知章最难忘的,便是与李白的相遇。那是天宝元年的一个春日,贺知章闲来无事,去紫极宫道观游玩。刚走进道观,就看见一个身着白衣、气质洒脱的中年人,正对着一幅山水画凝神细看。那人转过身来,目光与贺知章相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走上前来,躬身行礼:“晚辈李白,久仰贺大人大名,今日得见,实属幸事!”

贺知章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名声,知道他才华横溢,诗名远播,今日一见,见他果然气度不凡,心中十分欢喜,连忙扶起他:“太白先生的诗,老夫早就读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俗易懂,却意境悠长,真是好诗啊!”

两人一见如故,就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从诗歌谈到人生,从江南谈到蜀地,越聊越投机。贺知章拉着李白的手说:“先生如此才华,老夫今日定要与你痛饮一番!”说着,就带着李白往自己府上走去。

到了府上,贺知章吩咐下人备酒,又迫不及待地问李白:“先生近日可有新作?能否让老夫一饱眼福?”李白笑着点点头,从行囊中取出一卷诗稿,递了过去。贺知章接过诗稿,细细品读起来,当读到《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时,他不禁拍案叫绝:“好!好一个‘难于上青天’!先生的诗,气势磅礴,如临险境,真是千古绝唱啊!”

读到兴起,酒却还未备好,贺知章顿时来了酒兴,急着要与李白痛饮,可翻遍了身上的口袋,却发现自己出门时并未带钱。他略一思索,便摘下了腰间的金龟——这可不是普通的饰物,而是皇帝御赐的信物,象征着三品官员的身份,价值连城。

“大人,这金龟是御赐之物,怎能拿去换酒?”李白连忙阻拦,脸上满是担忧。

贺知章却毫不在意,摆摆手说:“太白先生乃旷世奇才,与先生痛饮,比这金龟珍贵百倍!一只金龟而已,算得了什么?岂能扫了我们的雅兴!”说着,便让下人拿着金龟去附近的酒肆换最好的美酒。

很快,美酒佳肴端了上来,两人相对而坐,推杯换盏,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对,好不快活。酒至酣处,贺知章放声高歌,李白击节附和,屋内的欢声笑语,久久不散。后来李白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言壮语,或许正是受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启发。

这段忘年交的情谊,也成了大唐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时光荏苒,转眼贺知章就到了八十五岁。五十年来,他在长安历经三朝,见证了大唐的盛世繁华,从一个初入仕途的状元郎,变成了德高望重的老臣。可随着年岁渐长,他的思乡之情也越发浓烈,常常在夜里梦见家乡的镜湖、钱塘的渔火,梦见儿时的伙伴和年迈的父母(虽已过世,却仍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

终于,他下定决心,向唐玄宗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唐玄宗再三挽留,可贺知章归乡心切,态度坚决,唐玄宗只好应允,并亲自为他饯行,这便有了开头灞桥送别的一幕。

离开长安的那天,贺知章坐在马车上,望着这座生活了五十年的城市,心中百感交集。这里有他的仕途荣耀,有他的诗友知己,有他半生的回忆。可无论长安多么繁华,终究不是他的故乡。

一路南下,风景渐渐变得熟悉起来,空气中的水汽越来越重,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与清香。经过几十天的跋涉,贺知章终于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家乡永兴。

村口的石桥还是老样子,只是桥面上多了几道深深的车辙;河边的柳树依旧枝繁叶茂,只是树干粗了许多;村里的房屋有些翻新了,有些却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可村里的人,却大多不认识了。

几个天真烂漫的孩童看见这位白发苍苍、身着官袍的老者,好奇地围了上来,仰着小脸问:“老爷爷,你是谁呀?从哪里来的?”

贺知章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着熟悉的乡音,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离开家乡时,还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如今归来,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难怪孩子们不认识他。五十年的时光,改变了人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家乡的乡音和记忆中的风景。

心中的感慨涌上心头,他随口吟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到家中,贺知章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院子里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想来是族人悉心照料的缘故。他坐在桂花树下,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父亲在灯下读书,而他则抱着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后来,他又沿着镜湖漫步,看着湖面波光粼粼,渔舟点点,心中再次涌起无限感慨,又写下一首《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两首诗通俗易懂,却道尽了久别归乡的复杂情感,很快就在江南流传开来,后来更是传遍了全国,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回到家乡后,贺知章卸下了一身的官服,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他每日在镜湖边散步,与乡邻们聊天,偶尔吟诗作对,日子过得清闲而自在。只是岁月不饶人,回到家乡没过多久,这位历经三朝、见证盛世的老状元,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长眠在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悲痛不已,为了表彰贺知章一生的功绩,特意追封他为礼部尚书。而远在别处游历的李白,得知贺知章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悲痛万分。他想起两人金龟换酒、对饮高歌的日子,想起贺知章的豪爽与赏识,提笔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诗中特意提到了当年金龟换酒的往事,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与惋惜。

贺知章的一生,无疑是圆满的。他生逢盛世,家境优渥,年少有才,中年得志,为官五十载从未被贬,深得皇帝信任和百官敬重,晚年又能衣锦还乡,与故乡的山水为伴,最后安详离世,还被追封高位。这样的人生,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有人说,贺知章的幸运,是时代造就的。他生在大唐最繁华的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为他的仕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智慧与品性。他才华横溢,却不恃才傲物;身居高位,却不贪恋权势;面对朝堂纷争,他懂得隐忍与坚守,不参与党争,只专注于本职;他豪爽洒脱,重情重义,用金龟换酒,结交知己,活得通透而自在。

他的幸运,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时代机遇与自身努力、智慧品性的完美结合。他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圆满,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是在合适的时代里,坚守本心,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不辜负生活的美好,不遗憾心中的牵挂。

如今,每当我们读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总能想起那位白发苍苍、衣锦还乡的老状元;每当我们读到“金龟换酒处,却忆贺监归”,总能想起那段跨越年龄的真挚情谊。贺知章的故事,就像大唐盛世里的一束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最圆满的人生模样。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穿越之边疆崛起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奋斗在激情岁月北洋钢铁军魂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靖康逆转:易枫传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