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入口处的精神污染如永无止境的潮汐,一波强过一波地冲击着林枫构筑的无形屏障。那粘稠如墨的恶意与癫狂呓语,即便被牢牢隔绝在外,其阴冷的存在感也像沉重的铅块,死死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淡蓝色的荧光褪去了最后一丝安抚意味,反倒将众人脸上的疲惫与紧绷映照得愈发清晰,成了绝望氛围里最刺眼的注脚。
林枫依旧伫立如松,眼底的数据洪流奔腾不息,精准计算着每一次渗透的角度、强度,再以毫秒级的效率将其湮灭。防御屏障的负载稳定在15.7%,一个看似安全却持续消耗的数值。他体内的能量储备正缓慢下降,黑暗力量在数据逻辑的精密调度下,如同最高效的燃料,支撑着这道看似牢不可破的防御壁垒。
然而,在绝对理性的运转之下,一丝不和谐的“杂音”正持续低鸣,且愈发清晰。
那个被沉默提升了0.1%优先级的【高优先级关联项】进程,如同一个无法被强制关闭的后台程序,始终在意识深处运行。它不再局限于监控苏晚晴的生命体征,更开始主动调取所有与“苏晚晴”相关的记忆数据碎片。
这些碎片不再是神庙安抚小兽的单一画面,而是如被触动的涟漪般不断扩散:
· 飞机失事后,她虽满眼惧色,却依旧冷静地分拣物资,将仅存的水源优先递给伤员;
· 发现扭曲石碑时,她精神濒临崩溃,却死死攥着他的手臂,那力道里藏着绝望中的依赖;
· 面对邪教徒的献祭威胁,她眼底虽有战栗,却更燃着不容亵渎的决绝,宁死不肯低头;
· 还有……她咬破指尖,将染着神血的指尖轻按在他眉心时,那决绝中裹着无尽悲伤的眼神,仿佛要将自己的意志刻进他的灵魂深处。
这些记忆碎片带着鲜明的情感温度与主观视角,与林枫此刻绝对客观的数据化认知模式产生了剧烈冲突。数据逻辑试图将其归类为“历史冗余数据”“失效情感参数”,但那个顽固的进程却执意保留着它们的“原貌”,甚至试图将这些画面与现实中靠在岩石上、脸色苍白却目光执着的苏晚晴重叠关联。
【逻辑冲突警报:持续调用情感记忆数据,占用1.2%运算资源,导致防御效率轻微下降。建议:强制终止关联进程,执行情感数据剥离。】
冰冷的系统提示再次在意识中响起。
这一次,林枫没有立刻执行“最优建议”。
他的目光越过波动的防御屏障,落在了苏晚晴身上。她正按照他之前的指令,小口啜饮着胖子递来的净化湖水,动作缓慢而虚弱,每一次吞咽都带着重伤未愈的滞涩。但她的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仿佛他是这绝望环境里唯一的锚点。
那眼神复杂得让数据流出现了瞬间的解析迟滞——担忧、恐惧、坚定、期盼,还有一丝他现有数据库无法定义的、近乎“痛惜”的情绪。
为什么痛惜?因为他变得强大?因为他成功守护了他们?这完全不符合逻辑推演。
就在这时,苏晚晴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注视,微微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躲闪,没有畏惧,只是静静地与他对视。片刻后,她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摇了摇头。
那不是明确的指令,更像一声无声的叹息,一种隐晦的否定。
她在否定什么?否定他此刻的“非人”状态?否定他付出的代价?
林枫意识中的数据流骤然紊乱,防御屏障边缘出现了微不可察的波动。一道本该被精准湮灭的精神污染触须,因这千分之二秒的计算延迟,多存在了一瞬。其散发出的扭曲波动,让距离稍近的胖子猛地捂住耳朵,发出一声压抑的痛苦闷哼。
“枫子!小心点!”胖子的声音带着颤音,脸上血色瞬间褪尽。
林枫瞬间修正了计算误差,指尖微动,那缕漏网的精神触须便被黑暗力量彻底抹除。但他的注意力,却无法再完全从苏晚晴那个无声的否定中抽离。
【非逻辑干扰持续增强,已影响防御系统稳定性。风险等级:低→中(上升趋势)。】
【核心指令:守护苏晚晴。】
【当前行为:维持防御屏障,保障目标安全。】
【潜在矛盾:目标(苏晚晴)的非逻辑行为间接削弱防御效果,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逻辑核心陷入短暂的循环推演。最优解明明是暂时屏蔽苏晚晴带来的“非逻辑干扰”,确保防御系统的绝对稳定,从而更高效地执行“守护”指令。
但这个推演结果,却与那个被提升优先级的【高优先级关联项】进程产生了直接冲突。进程反馈出强烈的抗拒信号,再次调取了苏晚晴以神血留下坐标时的记忆片段——那份与他“守护”指令本源一致的、不容置疑的意志。
守护她,是否也意味着,必须容纳她所带来的“非逻辑”?
这是一个数据逻辑无法解答的悖论。
林枫的眉头,第一次在绝对理性状态下,几不可察地蹙起了一个微小的弧度。这个表情细微到近乎不存在,却让他那张如同冰雕般冷硬的脸上,陡然多了一丝属于“人类”的困惑与挣扎。
他强迫自己移开目光,将全部算力重新投入防御,强行压制住内部的逻辑冲突。防御屏障再次变得稳定高效,仿佛刚才的波动从未发生。
但他做出了一个违背逻辑的决定。
没有终止【高优先级关联项】进程,没有剥离那些“冗余”的情感记忆数据。他选择了——容忍。
容忍这个占用资源的“后台程序”继续运行,容忍这些无法被完全数据化的“干扰”存在,容忍那丝源于苏晚晴的、“非逻辑”的意志,在他冰冷的意识之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并非基于效率的考量,而是一个纯粹的非逻辑指令。源于那个神血铸就的坐标,源于那些不断回响的记忆碎片,源于苏晚晴那个无声的否定。
就在林枫内部进行这场无声战争的同时,他的感知系统捕捉到了石窟环境的新变化。
在持续的精神污染冲击,以及他自身内部能量(包括那丝被容忍的“非逻辑”波动)的双重影响下,石窟岩壁上那些散发着淡蓝色荧光的苔藓与晶簇,似乎被“激活”了。
它们不再只是被动发光,其内部蕴含的、与湖水吸附矩阵同源的能量,开始以极其缓慢、却真实存在的方式流动起来,如同被唤醒的神经网络。这些能量的流动轨迹相互交织,隐隐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石窟穹顶、蔓延至部分岩壁的巨大而复杂的“荧光之网”。
这张网,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记录外部精神污染的冲击模式?记录他防御屏障的能量特性?还是……记录着他内部那场理性与非逻辑的微妙战争?
林枫冷静地将这一发现标记为【高观察优先级现象】,同时调动部分算力,开始解析“荧光之网”的能量流向与信息承载模式。
外部的威胁步步紧逼,内部的挣扎从未停歇,环境的异动暗藏玄机。
所有线索如同散落的碎片,正指向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扑朔迷离的谜团。而林枫,这个游走在人与非人边缘的存在,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既是深陷棋局的局中人,也是唯一能勘破迷局的观察者与破局者。
他守护着,观察着,计算着,同时也……“感受”着那丝不被逻辑容许的微澜,在意识深处悄然涌动。